词条 | 纳日碧力戈 |
释义 | 全国人类学民族学领域首位长江学者,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美国明尼苏达州卡尔顿学院人类学及亚洲研究伯恩斯坦讲座教授等职。现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贵州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纳日碧力戈教授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法学(民族学)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语三系,获文学(语言民族学)博士学位。 1992~1994年获英国外交部高级奖学金和三一学院牛顿基金“蒙古及内亚研究室——共同保障委员会”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做社会人类学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社会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和田野实践,尤其关注族群理论和象征符号。 1996年始承担国家教委和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人文生态》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关系新观察》。 1997~1999年参加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南昆铁路建设与沿线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课题,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潞城乡各烟屯的蓝靛瑶社区进行了累计5个多月的田野调查,并发表了调查报告;1998年开始参加中国台湾清华大学《亚洲季风高地与低地的社会与文化云贵高原的亲属与经济》课题,在同一地区做田野工作。 纳日碧力戈著作以及译著(部分): 1.纳日碧力戈:《语言人类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纳日碧力戈:《现代背景下的族群建构》,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纳日碧力戈:《姓名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4.纳日碧力戈等:《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叶舒宪,彭兆荣,纳日碧力戈:《人类学关键词》,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7.黄树民著;素兰,纳日碧力戈译:《林村的故事: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农村变革》,北京:三联书店,2002。 8.【美】克利福德·格尔茨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