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穆拉加鹦鹉 |
释义 | 穆拉加鹦鹉(学名:Psephotus vari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鸟体为绿色;前额黄色,头顶带有一块红羽;腹部和大腿为黄色,并带有程度不一的橘红色;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晚成雏。栖息于热带草原、开阔的林地、桉树、农耕区、牧地、水流经过的树林或是草地等处。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分布于南澳地区。 中文学名:穆拉加鹦鹉 拉丁学名:Psephotus varius 别称:穆加鹦鹉、穆勒氏鹦鹉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鹦形目 科:鹦鹉科 族:纽澳鹦鹉 属:金肩鹦鹉属 命名者及年代:Clark, 1910 英文名称:Mulga Parrot 外形特征穆拉加鹦鹉体长26-31厘米,体重50-70克。这种鹦鹉鸟体为绿色;前额黄色,头顶带有一块红羽;腹部和大腿为黄色,并带有程度不一的橘红色;尾巴内侧覆羽为黄绿色;翅膀内侧小覆羽、翅膀弯曲的地方、主要飞行羽覆羽、翅膀内侧覆羽和外侧主要飞行羽附近的羽毛为蓝紫色;其他翅膀的小覆羽为黄色;尾羽内侧蓝色,羽尖白色;鸟喙灰黑色;虹膜棕色。雌鸟为橄榄灰色;头顶、背部、翅膀均为橄榄绿色;前额为深橘黄色;头顶带有暗红色的羽块;胸部棕绿色,腹部和尾巴内侧覆羽为蓝绿。鸟喙灰棕色。公雌雄幼鸟都和成鸟羽色类似,但是颜色较深;年幼的雄鸟腹部红羽较少,幼鸟需要6个月才能长成成鸟般体色。 栖息环境穆拉加鹦鹉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开阔的林地、榕树植被区(mallee vegetation)、农耕区、牧地、沿着水流经过的树林或是草地等处。 生活习性穆拉加鹦鹉平时大多成对或是小群体活动,鲜少聚集庞大的数量;大部分都会在树荫下或是道路的两旁觅食,觅食的时候相当安静,只有偶尔才会听见他们发出几声轻柔的叫声;如果受到惊扰,会集体飞到隔壁邻近的树上躲避,等到危险过去才回到原先的地方活动,只有情况很危急不断有危机发生,才会离开当时活动的地区;在日正当中炎热的时候会静静的栖息在树上或是灌木丛中,那时候身体的羽色和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相当难以发现。在飞行的时候则相当显而易见,因为会发出鸣叫连络同伴。 主要以草地和灌木种子、地面上的植被、植物嫩芽、浆果、水果、花朵、昆虫以及其幼虫等为食。 分布范围分布于南在利亚地区,从西澳的中部和南部,到新南威尔斯的西部,和昆士兰南部。 繁殖方式繁殖季节在7月和12月之间,而且在一年的其他时间,只要有充足的降雨,也可繁殖。巢往往位于一棵树的自然树洞里,也使用其他鹦鹉的巢室或在河岸开口的洞穴中。孵化期为19天,雄鸟守护在巢前警卫,并警告可能发生的危险。雏鸟四个星期后起飞离巢。其后幼鸟与成鸟参加家族群落。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ver 3.1 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低危(LC)。 穆拉加鹦鹉全部图册网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