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睦南关
释义

睦南关,友谊关的旧称。在中越边境中国广西境内。友谊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边境两山对峙险坳处,扼中越交通之咽喉。距市区18公里,距越南凉山16公里,是中国九大名关之一,与平而关,水口关合称“桂边三关”。闻名中外的镇南关大捷和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就在这里打响,历代为军事要地,均设重兵把守。

历史沿革

友谊关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广西通志馆油印的蒙起鹏编纂的《广西通志稿》记载,汉朝时,郁林郡辖之雍鸡县(今凭祥市和龙州县城及上金一带)设有雍鸡关。后经沧桑演变,关名不断更改,先后改名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简称南关),到了明朝,据(明史纪事本未)二十二载:“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公元1407年)改鸡陵关为镇夷关。”明嘉十八年(1539年)记:“安南国头目莫方瀛遗使臣阮文泰等奉命诣镇南关请降。”可见明宣宗宣德三年至嘉靖十八年间(1428年——1539年)又由镇夷关改为镇南关。镇南关一直延用到新中国成立后。

1953年10月更名睦南关。1965年1月,国务院批准睦南关改名为友谊关,3月球日,在关口举行睦南关改名仪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钟枫主持了友谊关命名仪式。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关上设有昭德台,关后建有关帝庙,关两旁筑城墙分联两山之麓。到了清朝,建关楼一层,两重门,贯以通道,外门额书“南疆重镇”,内门额书“镇南关”。中法战争期间,关楼曾经被毁。苏元春督边时,又重建二层关楼,关后曾建昭忠祠。1896年,南关对讯建立,则拆去关帝庙和昭忠祠,改建一座法式楼房用以办公,人们惯称“法国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关楼再次被毁,仅剩底层拱门。1957年基本按原貌重建。整座关楼由底座和回廊式楼阁两部分组成,通高22米。底座建筑面积为365.7平方米,长23米,底宽15.9米,平 均高度为10米。公路从隧道形单拱城门通过,拱门上方用汉白玉雕刻的“友谊关”三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题写的关名。

今日睦南关

解放后,曾在城门上建一层楼阁,琉璃瓦顶,木柱檐廊,厢房四周开有棂窗。1957年广西省政府拨款重修后,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友谊关。关楼四层,高22米,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底层全部用长方形料石砌就,城门为圆拱顶,高10米,前窄后宽,底面前宽7.25米,后宽8米,长22米为通道。关楼除了以它厚实的城墙以及城墙上棱角分明的齿形墙堞,透出雄浑无比的阳刚之美外,整个楼体极富民族特色。石栏杆雕刻精细,圆拱形门窗构图精美,镶嵌彩色玻璃,玲珑典雅,门框门板雕花刻意,古香古色。二楼为展览厅,陈列自中法战争镇南关大捷以来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图片及文物。三楼为中越外事会晤室。四楼正面上方塑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楼顶高高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城门上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的扁额“友谊关”为陈毅先生笔迹。字体浑厚,苍劲有力。关楼两旁,城墙百余丈,直伸山麓,气势磅礴。

关后的“法国楼”虽已历经百余年,但其淡黄色的墙,淡红色的机制瓦及法国式建筑风格依然如故,成为人们研究历史及建筑学的又一景观。

关楼前广场宽阔,两旁木棉挺拔,松柏常青,左侧有棵千年古榕,伞形树冠,绿叶婆娑,仿佛对游人诉说友谊关那古老而悠久的历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9 7: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