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木耳菜 |
释义 | 木耳菜别名落葵、藤菜、承露、无葵、软浆叶、篱笆菜、御菜、紫豆菜、胭脂菜、豆腐菜、染浆叶、红果儿、繁露、软姜子等,属落葵科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木耳菜以幼苗、嫩梢或嫩叶供食,质地柔嫩软滑,营养价值高。可作汤菜、爆炒、烫食、凉拌等,其味清香,咀嚼时如吃木耳一般清脆爽口,故名木耳菜。木耳菜在南北方普遍栽培,在南方热带地区可多年生栽培,在北方多采用一年生栽培。 常见蔬菜即落葵(含白落葵)。 简介又名落葵、西洋菜、豆腐菜、紫角叶,是我国的古老蔬菜。因为它的叶子近似圆形,肥厚而黏滑,好像木耳的感觉,所以俗称木耳菜,木耳菜的嫩叶烹调后清香鲜美,口感嫩滑,深受南方居民的喜爱;近年来,北方人也尝到了它的美味。 栽培技术要点一、栽培方式 1.直播栽培。直播采食幼苗的每亩用种6~8公斤,撒播。为便于出苗,可于种子播前浸泡1~2天,在30℃左右温度条件下催芽。播后40天左右苗高10~15厘米即可采收。 2.育苗移栽。做好苗床,播干籽,在28℃左右适温下3~5天出苗,如地温偏低应催芽后播种。苗期控制适当低温,4~5片真叶时定植。采收嫩梢的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搭架采收嫩叶的行距60厘米、株距25~35厘米,每亩保苗3000~4000株。 二、选择品种 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红梗木耳菜、青梗木耳菜等优良木耳菜品种。 三、田间管护 1.因需管理。 ①以采食嫩梢为主的,在苗高30~35厘米时留基部3~4片叶,收割嫩头梢,留两个健壮侧芽成梢。收割二道梢时,留2~4个侧芽成梢,在生长旺盛期,每株有5~8个健壮侧芽成梢,到中后期要及时抹去花茎幼蕾,到后期生长衰弱,留1~2个健壮侧梢,以利叶片肥大。 ②以采食叶片为目的的要搭架栽培,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搭人字架引蔓上架,除留主蔓外,再在基部留两条健壮侧蔓组成骨干蔓,骨干蔓长到架顶时摘心,摘心后再从各骨干蔓留一健壮侧芽。骨干蔓在叶采完后剪下架。上架时及每次采收后都要培土,也可以不整枝搭架采收嫩梢。 2.中耕除草。直播出苗后或移栽定植缓苗后及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 3.施肥浇水。底肥以农家腐熟堆厩肥、畜禽肥为好。追肥以腐熟人畜粪肥或尿素溶水施用。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每次采收后及时追施人粪尿每亩3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雨季还应及时排水防涝。 4.防治病虫。 ①木耳菜常发生的病害是褐斑病,发生初期可喷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8.75%易保可分散性粒剂800~1000倍液防治。 ②若发生斜纹夜蛾为害,发现较多嫩叶尖有小眼,可用菊酯类杀虫剂在虫龄1~2龄时喷洒1次。 ③连作木耳菜也可能发生根结线虫病,实行换茬轮作可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 四、科学采收 直播的有4~5片真叶时即可陆续间拔幼苗食用。以采嫩梢为主的,当苗高30~35厘米时基部留2片真叶用剪刀剪下,萌发的侧枝有5~6片真叶时再按上法采收。以采嫩叶为主的前期15~20天采收1次,生长中期10~15天,后期7~10天采收一次,采收的叶片应充分展开而尚未变老,叶片肥厚。一般每亩产嫩梢(叶片)2000~4000公斤。 功效木耳菜的营养素含量极其丰富,尤其钙、铁等元素含量最高,除蛋白质含量比苋菜稍少之外,其他项目与苋菜不相上下,药用时有清热、解毒、滑肠、凉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便秘、痢疾、疖肿、皮肤炎等病。因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和蛋白质,而且热量低、脂肪少,经常食用有降血压、益肝、清热凉血、利尿、防止便秘等疗效,极适宜老年人食用。木耳菜的钙含量很高,是菠菜的2—3倍,且草酸含量极低,是补钙的优选经济菜。 适合人群:所有人均适合食用。 适用量:每次50~70克。 温馨提示:木耳菜适宜素炒,要用旺火快炒,炒的时间长了易出黏液,并且不宜放酱油。 食疗作用 木耳菜味甘、酸、性寒,归心、肝、脾、大肠、小肠经; 具有清热、解毒、滑肠、润燥、凉血、生肌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便秘、痢疾、疖肿、皮肤炎症等病。 营养成分"落葵[木耳菜,软浆菜]"的营养素含量(指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关于食部] 热量(千卡) 20 硫胺素(毫克) .06 钙(毫克) 166 蛋白质(克) 1.6 核黄素(毫克) .06 镁(毫克) 62 脂肪(克) .3 烟酸(毫克) .6 铁(毫克) 3.2 碳水化合物(克) 2.8 维生素C(毫克) 34 锰(毫克) .43 膳食纤维(克) 1.5 维生素E(毫克) 1.66 锌(毫克) .32 维生素A(微克) 337 胆固醇(毫克) 0 铜(毫克) .07 胡罗卜素(微克) 1 钾(毫克) 140 磷(毫克) 42 视黄醇当量(微克) 92.8 钠(毫克) 47.2 硒(微克) 2.6 烹饪方法清炒木耳菜材料: 主料:木耳菜350克 调料:花生油15克,大蒜15克,香油8克,料酒3克,盐2克,味精1克 做法: 1. 木耳菜洗净,捞出沥水备用; 2. 蒜切成末; 3. 炒锅放火上,倒入花生油烧热,放入蒜末稍炒; 4. 倒入料酒,放入木耳菜、精盐、味精,浇入香油,出锅即可。 海米扒木耳菜材料: 主料:木耳菜750克 辅料:虾米25克 调料:大葱10克,大蒜20克,盐5克,料酒5克,味精2克,淀粉5克,香油10克,花生油30克 做法: 1. 将木耳菜洗净,入开水中烫至断生,捞出冲凉; 2. 炒勺置于火上,加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熟,煸葱、蒜,烹料酒、清汤,下精盐、海米及木耳菜,移至小火烧至酥烂; 3. 加味精、水淀粉勾芡,淋香油装盘即成。 木耳菜蜜枣鱼汤材料: 主料:鲤鱼500克,木耳菜500克 辅料:猪肉100克,蜜枣5克 调料:植物油15克,盐3克 做法: 1. 鱼去鳞、肠脏,洗净,控干水分; 2. 生油起锅,稍煎铲起; 3. 猪肉洗净,木耳菜洗净,切成段; 4. 把猪肉、鱼、木耳菜、蜜枣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3小时,加盐味即可。 木耳菜及第汤材料: 主料:木耳菜600克,猪小肠150克,猪肉(瘦)150克,猪肝120克,猪腰子180克 辅料:蜜枣20克,陈皮5克 做法: 1. 猪小肠洗净; 2. 猪腰纵剖开两边,切除白色筋络,洗净,切成薄片; 3. 猪肝洗净,片成薄片; 4. 陈皮浸软; 5. 待煲内水沸时,放下木耳菜、瘦肉、小肠、蜜枣、陈皮同煲2小时; 6. 待小肠焖透时,下猪肝、猪腰灼熟,调味即可。 甜椒木耳菜汤材料: 主料:青椒200克,木耳菜520克 调料:姜3克,盐3克,花生油5克 做法: 1. 木耳菜洗净。 2. 放入开水中,加1汤匙油灼熟,捞起沥水。 3. 放下青椒,与木耳加入调味爆炒一会。 4. 加入高汤,煮开即成。 野生植物简介种中文名:木耳菜(此种木耳菜不是上面所说的蔬菜) 种拉丁名:Gyn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 种别名 :西藏三七草(西藏植物志)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菊三七属 属拉丁名:Gynura 亚族中文名:千里光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SENECIONINAE Dumort. 族中文名:千里光族 族拉丁名:SENECION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海 拔:1350-3400 命名来源:[Journ. Bot. 50: 212. 1912] 中国植物志:77(1):315 颜色:绿色 形态特征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5—2米。茎肉质,基部木质,直径1.5—2厘米,下半部平卧,上部直立,有多数伞房状分枝,绿色或带紫色,有明显的槽沟,无毛或上部多少被毛。叶大,无柄或有短柄;叶片倒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30厘米,宽4—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状狭成短柄或无柄而扩大抱茎的宽叶耳,边缘有不规则的锐锯齿,齿端具小尖,侧脉12—30对,弧状弯曲,上面绿色,下面有时变紫色,两面无毛;上部叶渐小,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长渐尖或尾尖。头状花序直径10—12毫米,通常4—15个花茎,枝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枝长短不等,花序梗细,长1.5—3厘米,在2—3个丝状线形的苞片,被短柔毛。总苞片狭钟形或圆柱状,长12—17毫米,宽8—12毫米,基部有7—9个线状丝形的小苞片;总苞1层,13—15个,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15毫米,宽1—1.5毫米,顶端渐尖,边缘干膜质,背面有明显的3肋,无毛或近无毛。小花约50个,橙黄色,花冠长11—13毫米,管部细,长7—9毫米,上部扩大,裂片三角状卵形,檐部长3—4毫米。瘦果圆柱形,长4--4.5毫米,褐色,具10条肋,肋间有微毛。冠毛多数,白色,绢毛状,长10—15毫米,易脱落。花果期9—10月。 产地分布产四川(木里)、云南(凤仪、漾濞、顺宁、贡山、福贡、怒江、楚雄、景东、安宁、临沧)、西藏(吉隆、通麦、察隅)。生于林下、山坡或路边草丛中,海拔1350—3400米,印度、尼泊尔、缅甸、泰国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Gynura cusimbua(D.Don)S.Moore in Journ. Bot.50:212. 1912;Hand. —Mazz.Symb.Sin.7:1119.1936;Kitam.In Kihera Fauna et F1.Nepal.Himal. 260. 1955;et in Hara,F1, E. Himal. 340. 1966;S. Y. Hu in Quart.Jourll.Tai-wan.Mus.19:280.1966;KoyamainMere.Fac.Sci.KyotaUniv.Ser.B.2:34. 1968;Gould in Hara et al·,Enum.Flower.P1.Nepal 3:29.1982;西藏植物志4: 803,图353.1985;横断山区维管植物下册:2103.1993.——Cacalia cusimbua D. Don,Prodr. F1.Nep. 1791 1825.——Cacalia angulosa Wall.Cat. 108.N. 3152, 1831.Mom. Nud.——Gurd angulosa(Wall.)DC. Prodr.6:298. 1838;C. B. Cl~ke,Comp. Ind.170. 1876;Hook.F.In F1.Brit. Ind.3:334. 1881.Gynura bicolorauct.Non(Roxb.exWilld.)DC;海南植物志3:417.1974;贵州植物志9: 222.198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