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慕姓
释义

姓氏源流

慕(Mù)姓源出有五:

1、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2、出自宋代河南开封有慕氏。

3、出自远古帝王虞舜的祖父虞慕(通幕姓)——源于某《百家姓》: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的祖父叫虞幕,虞幕的后代中,有一支以他的名字为姓,就是幕氏。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幕姓演变为慕姓; 4、慕姓源于晋太子申生(谥号慕君)——出自中国民俗学会编的<<姓氏名号面面观>>第13章的<姓氏与先人名号的关系>;

5、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族鄂诺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鄂诺氏,亦称俄嫩氏、鄂内氏、鄂讷氏、斡难氏,为达斡尔族着姓,世居黑龙江北境、鄂嫩河流域一带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no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鄂氏、敖氏、吴氏、慕氏等。

迁徙分布

迁徙

慕姓出自鲜卑族。源流说法是黄帝的后代中曾经有一支到北方建立了鲜卑国。鲜卑国的公族当中有的姓慕容。后来渐渐简化为单姓慕,就是现在慕姓的起源。

分布情况

慕姓遍布全国包括台湾,美国、新加坡等海外也有分布。

河南温县慕庄村及武陟南贾村共有一万余慕姓族人,家谱世系清晰,是元朝监察御史慕完之孙明初由卫郡(今河南省新乡)迁来的,两个村里保存有元朝大学士虞集给慕完撰写的墓志铭,清楚表明这一支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之后.

河南许昌大慕庄有慕姓4000多口人,家谱记载是源于明初山西洪洞县.

安徽涡阳一带有其后裔近万人,而且其居住村庄也大都冠有“慕”字称谓。

陕西吴堡慕家原分布慕姓约几千人,

山东栖霞县慕姓人口也有几千人.

陇东平凉、庆阳一带慕姓子孙遍布,约有上万人。

山东龙口(原来叫黄县)也有几个村姓慕的,但不知族上从何地迁此。山东龙口(原黄县)慕姓主要分布在原丰仪包括慕院夼、大慕家、丰仪炉、西店等村,另外兰高镇麻院慕家也以慕姓为主,据村志所讲从云南搬迁来。丰仪慕姓据传是从栖霞铁口搬迁过来的,后来修王层水库西店等村的慕姓村民外迁至东江附近的也有一部分。

历史名人

慕施蒙

唐渤海国大将军

慕昌桂

唐渤海国将军

慕 伉

宋朝奉大夫

慕 完

元朝新乡人,做刑部侍郎的官,善决狱,执法公正,深受好评,至顺间封魏郡公。慕完自小聪明好学,胸怀大志,果然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慕天颜

字拱极,静宁人,清朝文士,由顺治年间举进士而当官,知钱塘县。他读书重在实际应用,明白水利对农业和运输的重要,就倾全力治水,在任江苏巡抚期间,疏通当地河港,疏浚吴淞江、刘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进之孟渎河,并请免荒田赋额二百万。造福一方百姓,千古流芳。唐熙年间朝廷任命他为漕运总督,管理水运的事务。

慕甲荣

字冠栌,清乾隆许州城西慕庄人。潜心经史,留心训古,为文剖析理蕴,精刻沉实。甲寅以拔贡中举,秉铎禹州。著有《述德堂大小塾课先人言》刊刻行世。并著有诗、古文、词藏于家。世称慕夫子。现有《述德堂训蒙》、《述德堂稿》、《述德堂小草》传世。

慕连山

许昌嘉庆年举人,任中牟教谕。

郡望堂号

1、郡望

敦煌郡:

吴兴郡:三国时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治所在乌程。是今天的浙江省吴县。

2、堂号(缺)

陇上名人慕寿祺 1887年,有一个13岁的少年赴甘肃泾州应童子试,获童试第一名。当时的督考官甘肃学政蔡燕生慧眼识才,在其考卷卷首亲笔点批“甘之俊人也,必速飞矣”。这个少年就是慕寿祺。

慕寿祺,字子介,号少堂,镇原县平泉镇古城山人。生于1874年11月12日,卒于1947年12月3日,他是甘肃民主革命的领袖人物,博古通今的知名学者。他出生于书香之家,父慕暲,清光绪时举人,历任宁夏固原学政、西宁教谕、宁灵厅教授。寿祺赋性聪颖,勤奋笃学。幼随父读书,受到良好教育。1903年考中举人,次年被甘肃高等学堂聘为历史主任教员兼经学分教。1908年赴京考职,以“二等试用”签分四川试用盐大使,未赴任,同年以劳绩保荐知县分发山西,再次辞任,仍供教职。由于他教学成绩卓著,在学界声名远播,全国教育联合会遂委派他去东南各省考察学务。他在北京、天津、武汉及浙江、荆楚、齐鲁等地拜访名流,关注时政,目睹列强横行,朝廷腐朽软弱和东南各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坚定了拯救中华民族的志向,亲自参与所到各地教育界反帝反清斗争。途经安徽时结识了张掖举人、候补同知王之佐,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遂经王介绍加入同盟会,走上民主革命道路。回兰州后,向甘肃教育界提交《调查录》8卷,针砭旧教育积弊,提出一系列改革方略,其真知灼见被甘肃教育界同仁誉为“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

1910年,甘肃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寿祺顺应时势,欲从法制入手,弃教执法,出任兰州地方审判厅刑庭主任推事,考取甘肃省第一届最优等法官。是年,清廷为形势所迫,就国体颁发“诏征国民意见书”,甘肃省封建官吏中的顽固势力操纵舆论,反对共和,诬陷革命党人。在一次集会上,寿祺拍案而起,痛斥顽固派,致书省咨议局议长张林焱,提出实行共和的六条主张。认为“此事关系重大,就大势所趋而论,宜改为共和政体,与东南各省合而为一,俾他日新历史中为陇上放一线光明。虽未奏光复之功,实已明改革之理,使后世羲轩桑梓亦有人焉。”

1912年2月,陕甘总督长庚封锁消息,对清帝退位诏书秘而不宣,继续坚持进攻陕西民军。寿祺多方奔走,倡导建立甘肃省临时议会,26日集结兰州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王之佐、邓绍元、水梓、聂景阳、马福祥等28人,在甘肃政法学堂集会。形成三条决议,要求总督长庚宣布共和,停止攻陕,采用民国年号和公元纪年。在天水甘肃临时军政府和省垣进步人士及民众的压力下,兰州遂于3月15日通电承认共和。24日,甘肃临时议会在兰州文庙教育会旧址举行成立大会,推举临洮李镜清为议长,刘尔炘、张林焱为副议长,慕寿祺等30余人为议员。甘肃布政使赵惟熙窃取甘肃都督后,向袁世凯进谗言,诬陷天水甘肃临时军政府都督黄钺“为匪为逆”,调集军队讨伐。寿祺力主正义,联络议会革命党人和进步人士,竭力呼吁“黄钺此举为促进共和,与无故捣乱者不同”,终于在议长李镜清,天水士绅张世英等调停下,使这一事件和平解决。

1912年4月,寿祺与邓绍元以“开通风气,启迪民知”为宗旨,捐资邮购京、津、沪、汉、穗等地出版的《民报》、《革命军》等进步报刊,在兰州庄严寺(今兰州晚报社)开设阅报社,吸引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他们日日盘桓其间,“好之如饥渴”,“深宵赶读者颇不乏人”,打破了甘肃封闭沉闷的政治空气。议长李镜清因办事认真引起当局忌恨,仅任职四个多月即被反动当局密谋追杀于临洮老家,政治环境顿呈险恶,全省震惊,议员人人自危,纷纷离省躲避。寿祺义愤填膺,即刻联络在兰议员致书省都督府,要求严惩凶手,亲自起草文告,谴责反动政客的卑劣行径。并召开公祭大会,亲书挽联“身后真诚烈士传,抚今追昔,足令我辈心寒,万里怀长城,叹英雄草草收场往事空怜檀道济;陇头渐开自由花,即果溯因,都是先生手种,十年同树木,看大家翩翩莅会无人不念李临洮!”寿祺挥泪宣读祭文,揭露当局“今则报章虚构事实,酿成鼓吹之官场”,“鹬蚌相争,甘送渔人之利”,“处处金戈铁马,耗尽小民之脂膏,时时手枪炸弹,了却伟人之性命”。寿祺侠肝义胆,远见卓识和追求民主的大无畏精神给时人以极大鼓舞。

1913年寿祺出任甘肃省公署秘书长、民政署秘书长等职。同年10月,袁世凯欲帝制自为,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中国民党议员资格,袁为拉拢寿祺,在致甘电报中称寿祺为“甘肃国民党领袖”,寿祺不为所动,遂招袁忌恨,1915年1月罗织罪名,密令甘肃省高等检查厅拘押慕寿祺进京,交军警执法处审讯。寿祺通晓法律,驳斥所诬罪状,力陈古今兴亡之道,共和必成,民主必行,帝制必亡,博得法官同情和敬仰,认为他是饱学之士,匡国良材,绝非投机政客,作恶营苟之徒。加之兰州、北京舆论哗然,朋友多方营救,军警执法处遂于6月宣布“人甚和平,无罪释放”。次年回兰即被排挤出政界,任甘肃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兼国文教员。1921年春,任甘肃公署第三科科长,10月,甘肃省第三届议会改选,寿祺当选为副议长,1924年4月,省议会派寿祺列席北京参议院会议,常期驻京,次年任善后会议代表、参政院参政,为甘肃争取英国庚子赔款等事项奔走。

1929年任甘肃通志局总纂,出任甘肃省政府顾问,先后弹劾贪官污吏10余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寿祺赞成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倡言“共产党学说创自马克思,继之以列宁,遂轰动全球”,“共产党所至之处不妄杀人,已而称红军,其宗旨以联络中国国民党及各界一致抗日”,“国共合作乃秦越一家,同心救国”。寿祺的进步言论受到八路军驻兰办事处的赞赏。1945年4月,他主持创办《拓报》,宣传民主进步思想,颇受读者欢迎。

寿祺博古通今,痴学成癖,著作等身,计有《周易简义》《读经笔记》《经学概论》《陇上同名录》《河鱼天雁》《甘肃省历代大事记》《求是斋群粹录》《吏治研究·行政类讲义》《甘宁青史略》《种族之掺合》《中国小说考》《镇原县志》等三十余种。

寿祺集政治、军事、学术才能于一身,终未能一睹新中国之曙光。1947年2月病逝于兰州,安葬于兰州龚家湾南坪。2002年,族人迁先生及其家属遗骨回原藉安葬,并刊石树埤。

宗祠对联

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帝喾;

望出吴兴。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慕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持法平允;

弹劾峻严。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新乡人慕完,少年时聪敏而有大志,历官侍御史、刑部侍郎,善于断案,执法平允,至顺年间封魏郡公。下联典指明代人慕容,官监察御史,弹劾不畏惧权贵,朝廷内外都称颂他的刚直。

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清人多夸漕总督;

元代盛赞魏郡公。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清代漕运总督慕天颜,字拱极,静宁人。清顺治进士。知钱塘县。康熙间累擢江苏巡抚,疏浚吴淞江、刘河及常熟之白茆港、武进之孟渎河,并请免荒田赋额二百万。下联典指元代刑部侍郎慕完,新乡人。历官侍御史。善决狱,持法平允,至顺间封魏郡公。

天气晴明万象美;

颜悦和色众人亲。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清代良吏慕天颜“天颜”二字的嵌字联

慕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知味调和,卓尔相臣事业;

持法平允,休哉御史风声。

——佚名撰慕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名官慕岳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刑部侍郎慕完事典。

开国将军

慕湘少将

慕湘(1917-1988),原名慕显松,又名勃霖、白琳、白松,山东省蓬莱县人。1923年入县立女子小学读书,叁年后转入志成小学,1929年入县立职业补习学校,1930年考入莱阳山东省立乡村师范。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33年转入济南正谊中学,又被学校开除。回乡成立尘烟文艺社,在蓬莱日报编辑尘烟周刊,受国民党县党部警告而停办。1935年在乡村教书,躲避国民党当局抓捕,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出走天津。1936年在天津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学联举办的义务教学团。任南郊王兰庄义学校长,秘密组织农民救国会。1936年底到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时期,任民先队副总队长,太原县牺牲同盟会特派员。太原失守后,组织了一支抗日游击队,被编为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太原支队,任支队政治主任。1938年战总会被阎锡山取消,部队缩编为山西保安二区1支队2营,任政治教导员。不久部队又改编为山西新军暂1师36团2营,仍任政治教导员。1940年入延安军政学院学习,1942年毕业,任晋西北8分区对敌斗争委员会秘书。1943年在晋绥党校参加整风,因地下工作一段历史无人证明,一度成为“抢救对象”。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任晋绥日报社编辑,后到绥蒙区党委城工部工作,调任绥蒙军区陶集骑兵支队政委、陶集大队政治处主任。1947年任骑兵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48年任绥蒙军区11旅44团政委,1949年任绥远军区23师政治部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任绥远起义部队任政治部主任,第23兵团36军107师副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107师副政治委员、代政治委员,参加机场修建与保护。回国后,1952年任华北军区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195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7年任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文革前夕被任命为北京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未到职。1975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政治委员。1976年离职,从事写作。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5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著有长篇小说《新波旧澜》之一《晋阳秋》、之二《满山红》、之三《汾水寒》、之四《自由花》。晋祠在太原县治西南十里悬瓮山麓,水绕山环,境极名胜,甲于叁晋名胜之首。但向无专志以志其盛,刘大鹏有鉴于此,踏遍晋祠一带山川寺院,寻幽访古,钞碑录碣,又博览古典书籍文献资料,采集故老传闻,于光绪二十八年编著《晋祠志》。五易寒暑,光绪叁十二年成书(全书42卷,有祠宇、亭榭、山水、古迹、宸翰、祭赛、金石、乡校、流寓、人物、河例公案、文艺、植物、故事、杂编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该书汇集历代有关晋祠的文献记载与民间故老传闻,详细描绘了当时晋祠风物。其河例公案则如实记载了晋水流域历代的水利纷争及统治者欺压、剥削农民的史实。书中还记述有明、清以来历次农民起义与庚子以后当地反帝运动的史实,为研究历史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却长期未能刊印。1979年,慕湘、吕文幸整理校点《晋祠志》,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蓬莱县现有慕湘藏书楼。

慕生忠少将

慕生忠(1910-1994),陕西省吴堡县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北军区5支队政治委员,红5团政治委员,红25纵队政治委员,陕北省委委员、白区工作部副部长,中共吴堡县委书记,陕北红军第2作战分区司令员,佳吴米中心县委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以东地区作战司令员,山陕特委军事部参谋长,洛川地委宣传部部长,晋绥军区第4分区副政治委员,第9分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民运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进藏部队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西藏运输总队政治委员,被誉称为“青藏公路之父”。后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西藏工委工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4年10月19日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84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