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墓地上空 |
释义 | 世界名画【画作名称】《墓地上空 》又译《在永恒的安宁之上》 【创作者】 列维坦 Levitan,Isaak Iliich (1860~1900)(俄国) 【创作年代】1894年 【类别】画布油画 【风格】风格: 现实主义 【题材】风景 【规格】 150×206厘米 【材质】 画布 油彩 【存藏处】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作品赏析列维坦的画从来不复杂,有时似乎只是漫不经心的寥寥数笔。难得的是,他善于在作品中传情达意,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贫穷、孤独以及所受的民族歧视使他内心积聚着忧郁和愤懑,因此在他作品中体现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情绪,暮色及阴暗、荒凉的景色常是他选择的题材。画作《墓地上空》,展示了布满阴云的天空,平坦无波的大河,河边暗绿色的草地,零星可见的几个墓碑,一间小木屋,一切都笼罩在灰暗的色调之中。画中阴霭天的诗情画意表现得尤为有力。这幅画是在特维尔省乌多姆里湖畔完成的。 作者简介列维坦(1861—1900年)俄国19世纪下半期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他1860年8月18日生于立陶宛基巴尔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是铁路上的低级职员。列维坦幼年时父母就双亡,生活无着落。12岁时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学校半工半读,师从萨符拉索夫和波连诺夫。1884年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作品在巡回展览画派展览会上展出,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特列恰科夫以重金购买了他的毕业创作。从此他以独具风格的风景画家登上俄国画坛。1891年30岁时正式加入巡回展览画派。37岁开始回母校执教,是位优秀的教授画家。 列维坦1888年以前作品《伏尔加河组画》、《雨后》、《白桦丛》等,显示了他用抒情笔调再现大自然的才华。进入90年代,开始探索在风景画中表现时代的气息,代表作《弗拉基米尔卡》、《墓地上空》、《傍晚钟声》等,均呈现一种悲怆和凄凉的气氛,表达了当时压抑的社会情绪。随着革命运动兴起,他又创作了《伏尔加河上的清风》、《三月》及《金色的秋天》等,流露出他喜悦和激动的心情。逝世前创作的《湖》运用明朗、轻快的色彩,对大自然的形象进行了高度概括,是他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总结。 1900年7月22日列维坦与世长辞了。当时正是暮色苍茫的黄昏,莫斯科上空的苍穹深处升起了第一颗星星,盖满黄色尘土的叶丛披上了一片落日的余辉。那是一个迟迟不去的暮夏。七月间,丁香花仍在盛开,它那沉甸甸的枝叶挤满了房前的花圃。树叶、丁香和油色气味飘散在列维坦病故的画室里。这种气息与这位将俄罗斯大自然的哀愁表现在画面上的艺术家终生相伴。这忧郁的大自然宛如人一般,似乎也在期待着另一种欢乐的日子。 契诃夫曾激赞道:列维坦“是一个伟大的、独树一帜的天才,他的作品多么清醒有力,本该引起一场变革的,可惜他死得太早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