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母鼠 |
释义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格拉斯在198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保持了作家惯以动物隐喻人类的特点,构思奇诡,故事怪诞,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与一只母老鼠在梦中的对话,展现了从上帝创造世界直到世界末日的人类历史,反映了作家对于处在核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思考与忧虑。 书名:母鼠 作者:(德)格拉斯 译者:魏育青 ISBN:753273644X 页数:467 定价:33.00元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条码:9787532736447 丛书名:格拉斯文集 内容简介格拉斯被称为当代德语文学的招牌,从五十年代奠定其文学地位的《铁皮鼓》到九十年代末震惊世界文坛的《我的世纪》,其作品常常会掀起轩然大波,堪称德国文坛一大景观。《母鼠》1986年一面世,评论界全球电信褒贬不一,赞之者称他开创了一种“未来型的叙述方式”,集其所有作品之大成,贬之者认为它不啻为一场“灾难”。格拉斯本人对此不以为然,在斯德哥尔摩颁奖仪式上他提及《母鼠》时说:“是它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以“我”想要一只老鼠作圣诞礼物并如愿以偿开始,这老鼠能说会道,不断与“我”唇枪舌剑,使“我”先是在家里,后孤悬太空,与地球断绝联系,却在梦境中目睹了世界发生的悲剧,体验了人类自我毁灭的过程。情节之二的主角是奥斯卡,这个《铁皮鼓》的主人公摇身一变成了传媒大亨,踏上归途,回到阔别多年的但泽,他对媒体的潜能极感兴趣,懂得如何用图像展现未来,以或实或幻、真伪难辨的画面来控制公众。另两条情节是以两部影片的形式展开的,其中《格林兄弟的森林》反映童话人物在濒临死亡的背景下的逃亡和反抗。另一部《造假的50年代》叙述的是以修复艺术品为业的马尔斯卡特的故事,影射当年两个德国的领导人阿登纳、乌布利50年代造假史。第五条情节则叙述五个女人登上考察船出海考察水母密度研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问题,历经艰险,但最后也未能逃脱灭顶之灾。 作者简介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27~)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家。1927年出生于但泽市。父亲是德国商人,母亲为波兰人。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征入伍。1945年负伤住院。战争结束时落入美军战俘营。战后曾从事过各种职业,先当农业工人,学习过石雕和造型艺术,后成为职业作家、雕刻家和版画家。他是“四七”社成员,政治上支持社会民主党,主张改良。在1970年社会民主党上台执政时,曾积极投入支持勃兰特竞选的活动。他的政治态度和作品中过多的色情内容曾在国内外引起过不少批评。 格拉斯的创作活动从诗歌开始,自1956年起发表3部诗集《风信鸡之优点》、《三角轨道》等,同时创作了荒诞剧《洪水》(1957)、《叔叔、叔叔》(1958)、《恶厨师》。 目录末世画面,启蒙祭文,抑或休克疗法? 第一章 愿望实现了——诺亚方舟上无老鼠一席之地——人类只留下垃圾——一艘屡屡易名的 船——恐龙灭绝——老熟人露面了——邀请去波兰的明信片——练习直立行走——针对咯哒咯哒响个不停 第二章 点了造假大师的名——老鼠成了时髦——对结局特有异议——汉塞尔和格蕾特尔逃之夭夭——第三套节目播放关于哈默尔恩的内容——有个人不知道是否踏上旅程——船停在曾发生不幸的地方——接着菜单上有肉丸子——在人群中自焚——成群的老鼠到处妨碍交通 第三章 奇迹发生了——汉塞尔和格蕾特尔想做城里人——我们的马策拉特先生怀疑理性…… 第四章 进行告别——合同谈妥可以签字了——汉塞尔和格蕾特尔到了——发现了鼠屎…… 第五章 太空舱绕轨道运转——我们的马策拉特先生颇为悲观——母鼠抱怨为什么没有恐惧… … 第六章 “鼠人”并非不可想象——放哨时做梦——母鼠在此熟门熟路——卡舒贝血脉遍布全球…… 第七章 在联邦议会发表演讲——七个小矮人各有特点——五个女人上岸想经历些什么——水母歌声起伏…… 第八章 默哀五分钟——祝寿活动有序进行——母鼠讲述关于异端邪说的事情——影片里现实中布谷鸟挂钟都在响…… 第九章 女人们又复活了——国家没了政府——忍饥挨饿——搬走了两具干尸及所有附件…… 第十章 庆典时风雨大作——我们的马策拉特先生固执己见——母鼠说漂泊的船骸上有秘密… … 第十一章 “来客”定居下来——睡美人行动可怕的结局——哈默尔恩传来新消息——密密麻麻的老鼠满怀期待…… 第十二章 一辆马车驶进过去的岁月——两位老人回首往事——又一个秀发鬈曲达姆罗卡…… …… 前言《母鼠》1986年出版,评论界对它褒贬不一,赞之者称它开创了一种“未来型的叙述方式”,集作者所有作品之大成,贬之者认为它不啻为一场“灾难”。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提及《母鼠》时说:“是它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以“我”想要一只老鼠作圣诞礼物并如愿以偿开始,这老鼠能说会道,不断与“我”唇枪舌剑,使“我”先是在家里,后孤悬太空与地球断绝联系,在梦境中目睹了世界发生的悲剧,体验了人类自我毁灭的过程。情节之二的主角是奥斯卡,这个《铁皮鼓》的主人公摇身一变成了传媒大亨,踏上归途,回到阔别多年的但泽,他对媒体的潜能极感兴趣,懂得如何用图像展现未来,以或实或幻、真伪难辨的画面来控制公众。另两条情节是以两部影片的形式展开的,其中《格林兄弟的森林》反映童话人物在濒死森林的背景下的逃亡和反抗;另一部《造假的50年代》叙述的是以修复艺术品为业的马尔斯卡特的故事,影射当年两个德国的领导人阿登纳、乌布利希上世纪50年代的造假史。第五条情节则叙述五个女人登上考察船出海考察水母密度,研究生态失衡、环境污染问题,历经艰险,但最后也未能逃脱灭顶之灾。小说保持了作家惯以动物隐喻人类的特点,构思奇诡,故事怪诞,通过叙述者与一只母老鼠在梦中的对话,展现从上帝创造世界直到世界末日的人类历史,反映作者对当今社会的生态以及处于核时代的人类社会的思考与忧虑。 “全世界都在读他的作品,惟独在德国他受到敌视,”——德国作家托马斯·布鲁西希如此评价君特·格拉斯的境遇。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国际上被视为当代德语文学的招牌,“共和国的纹章兽”,但在德国国内他从未得到过众口交誉的好运,而是不断受到各方的指责。从五十年代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杰作《铁皮鼓》到九十年代的《辽阔的原野》,其作品常常掀起轩然大波,堪称德国文坛一大景观。口无遮拦、被国外报纸称为“民族良心”的格拉斯经常处于各种矛盾的交汇点,他与“文学教皇”莱希一拉尼茨基、著名作家马丁·瓦尔泽,风头甚健的哲学家彼得·斯洛特迪克等人之间或明或暗的论战早已成了德国文学界乃至思想界的经典公案。 书摘第一章 愿望实现了——诺亚方舟上无老鼠一席之地——人类只留下垃圾——一艘屡屡易名的船——恐龙灭绝——老熟人露面了——邀请去波兰的明信片——练习直立行走——织针咯哒咯哒响个不停 今年圣诞节我想要只老鼠,我不是想为一首关于人类教育的诗找些有刺激性词语吗。原本打算以海为题,以我的波罗的海为题,但最终还是动物占了上风。我如愿以偿了,圣诞树下的老鼠给我带来了惊喜。 那只铁丝笼并非随意搁在一边,而是在冷杉枝叶掩隐下,和圣诞树上低垂的饰物融为一体,把树下本来属于马槽和那几个名人的位置给占了。铁丝笼漆得白白的,内置一间袖珍木屋,木屋里放着奶瓶和食盆。老鼠就这么作为礼物放在圣诞树下,好像这是理所当然的,是再正常自然不过的事情,不会有人说什么。 对沙沙作响的纸张,老鼠并不感到怎么好奇。它在笼底铺的木刨花里窜来窜去,又轻轻一蹦,蹲在它的小木屋顶上了,圣诞树上一只装饰用的金球上映出它抖动的胡须。从一开始就让人吃惊的是,它的长尾巴竟然光溜溜的,爪子酷似人的五指。 这畜生不脏,只是偶尔留下几块小指甲般大小的鼠屎。蜡烛味、冷杉香,再加上几分尴尬状,几块蜂蜜饼,这样按传统配方营造的圣诞夜气息盖住了小老鼠发出的气味。这件礼物是从一个养蛇人那里买来的,他住在吉森,养老鼠作蛇食。 当然也少不了别的惊喜,鼠笼左右摆着些或实用或多余的礼物。如今送礼是越来越难了。哪有地方搁啊。真糟糕,我们都不知道该要什么了。要什么就有什么,所有愿望全得到了满足。不如这样说吧,我们缺的就是“缺些什么”,看来是得缺些什么才好。但大家还是无情地继续送礼。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从什么好心人那儿得到什么礼物。我是既富又穷,在此情况下问我圣诞节有何愿望,我就说想要只老鼠。 我当然成了嘲讽的对象。问题接踵而来:你这把年纪了还要老鼠?非要老鼠不行吗?就因为眼下时兴这个?干吗不要乌鸦?或者像去年那样来些嘴吹出来的玻璃器皿?——这不,想要什么就是什么。 必须是只母老鼠,但不要那种红眼睛的小白鼠,不要舍林公司和位于勒弗库森的拜耳公司用来做实验的小白鼠。 不过灰褐色的老鼠,说得难听点就是下水道里的老鼠,商店里会进货、有出售吗? 宠物商店一般只出售没坏名声、无不良记录、不在成语里以反面形象出现的啮齿目动物。 据说快到基督降临节期间第四个星期日,吉森方面才有音信传来。有个只卖常规宠物的女贩子,他的儿子反正要经伊策霍到北方去看未婚妻,顺便帮忙捎来了我想要的老鼠。那笼子本来完全可以用来关金仓鼠。 圣诞夜,这关在笼子里的母鼠给我带来了惊喜,而我差不多已把自己的愿望忘到九霄云外了。我和它说话,傻乎乎的。然后放别人送的唱片。礼物中有一把剃须刷,惹人发笑。书成堆,其中有本写乌泽多姆岛的。孩子们心满意足。轧碎核桃,礼物包装纸折好,猩红和锌绿的丝带两端捻好,然后卷起放好——什么都别扔!——以便后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