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母生滑头木虱 |
释义 | 母生滑头木虱(学名:Homalocephala homali),是同翅目木虱科的一种害虫。在5-10月寄主新叶繁茂时危害严重,在旱季灌水充足的苗圃中苗木大量萌发嫩叶时受害亦严重。当幼林郁闭后危害逐渐减轻。若虫群集于顶芽和嫩叶背面吸取汁液,被害的项芽枯萎,叶片卷曲,对苗木的影响很大。 中文学名:母生滑头木虱 拉丁学名:Homalocephala homali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亚门:有颚亚门 纲:昆虫纲 亚纲:有翅亚纲 目:同翅目 亚目:木虱亚目 科:木虱科 种:母生滑头木虱 分布区域:海南、广东、广西等地 命名人:Yang et Li 形态特征体长(达翅端)1.58毫米-1.95毫米,体粗壮光滑,体色多样,有桔红、黄褐以及淡绿等色,具深色斑纹。头圆滑,向下方折回,与胸部密接。头宽(包括复眼)0.53毫米-0.63毫米,与胸约等宽;头顶宽0.32毫米-0.36毫米,后缘弧凹,中缝长0.13毫米-0.17毫米,两侧具褐色圆凹陷;颊为小膨突而不呈锥状,额和唇基由前面可见;复眼灰褐色,呈半球状突出,单眼黄褐色;触角长0.54毫米-0.55毫米,与头宽约相等,黄色至黄褐色,第8节端及9、10节黑色,2根端刚毛长,黄色。前胸与头密接,两侧被头所遮盖,背中有一对褐带;中胸前盾片有一对褐带,基部加宽且色深,盾片宽大,具二对褐带其端部加宽,背中还有一条细的褐带,小盾片中央具一褐纹后胸色暗,胸侧腹面黑褐色。足黄褐至褐色,被细的短毛;后足胫节端距10-11个围成缺环,后基突锥状、绿色。翅透明,前翅长1.25毫米-1.66毫米,宽0.6毫米-0.77毫米,长卵形,长为宽的2倍,翅痣狭长,翅脉略平行;后翅长1.17毫米-1.40毫米,宽0.47毫米-0.57毫米,长为宽的2.5倍。腹部粗短,背面红褐,腹面黑褐色,具微毛;雄虫腹端侧视,肛节粗大,背缘略凹,腹缘膨凸,顶端窄且平截;阳茎基粗,钩弯,阳基粗壮,中部凹缺;阳基侧突稍短于肛节,钝锥状。雌虫腹端侧视;腹瓣长三角形,端细尖;背瓣狭长而端部浙窄略上翘,背视则似楔形而基部卵圆,肛环呈倒的长卵形。 雌卵长约0.15mm,宽0.1mm。乳白色,稍透明,呈梨子形。 若虫有翅芽若虫体长1.0-1.2mm。椭圆形、略扁。复眼红色,触角浅黄色,体黄褐色或绿色,腹部末端具白色蜡质絮状物。 分布范围国内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区。 生活习性在海南尖峰岭每年发生14-15代。20天左右完成1代,无越冬现象。在5-10月,若虫群集于顶芽和嫩叶背面吸取汁液。若虫期经过12-15天变为成虫。成虫多生活在卷曲的嫩叶中吸食,经过数天补充营养,便开始交尾产卵。卵产于嫩叶、幼芽或被害叶的背面,呈不规则的多行排列。卵期4-5天。 防治方法可用40%化乐果乳油、80%敌畏乳油、50%拉硫磷乳油、90%百虫晶体、50%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母生滑头木虱若虫或成虫。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