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母菊
释义

一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无毛。绿色。叶互生,2~3回羽状分裂,裂片短,窄线形。头状花序排列成伞房状,直径1.2~2.5厘米,着生于枝梢或叶腋,具花梗;总苞半球形;苞片4层,边缘膜质;舌状花1层,生于花序外围,雌性,白色,先端平截或微凹;其内为管状花,多数,两性,黄色,花冠先端4~5齿裂;花药基部圆钝;花托圆锥形,无托片。瘦果椭圆形,有3~5条细棱,无冠毛。花期5~7月。栽培于庭园或野生于旷野。

中文学名:母菊

拉丁学名:Matricaria recutit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科:菊科

亚科:管状花亚科

族:春黄菊族

属:母菊属

母菊简介

中文名:母菊(又称:洋甘菊)

种拉丁名:Matricaria recutita Linn.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母菊属

属拉丁名:Matricaria

组中文名:母菊组

组拉丁名:Sect.Matriearia

亚族中文名:菊亚族亚族拉丁名:CHRYSANTHEMINAE O.Ttoffm.

族中文名:春黄菊族

族拉丁名:ANTHEMID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中国植物志:76(1):049

命名来源:(种子植物名称)[Sp·P1 : 891. 1753]

形态特征及产地分布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株无毛。茎高30—40厘米,有沟纹,上部多分枝。下部叶矩圆形或倒披计形,长3—4厘米,宽1.5—2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无柄,基部稍扩大,裂片条形,顶端具短尖头。上部叶卵形或长卵形。头状花序异型,直径1—1.5厘米,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梗长3—6厘米;总苞片2层,苍绿色,顶端钝,边缘白色宽膜质,全缘;花托长圆锥状,中空。舌状花1列,舌片白色,反折,长约6毫米,宽2.5—3毫米;管状花多数,花冠黄色,长约1.5毫米,中部以上扩大,冠檐5裂。瘦果小,长o.8—1毫米,宽约0.3毫米,淡绿褐色,侧扁,略弯,顶端斜截形,背面圆形凸起,腹面及两侧有5条白色细肋,无冠状冠毛。花果期5—7月。

产地分布

产我国新疆北部和西部。生于河谷旷野、田边。北京和上海庭园有栽培,供观赏。但上海亦见有逸生。欧洲、亚洲北部和西部也有分布

药理作用

①消炎作用

兰香油薁及其合成衍生物愈创薁均有消炎作用,愈创薁对大鼠的右旋糖酐性浮肿有显著抑制作用;对透明质酸酶、甲醛、组织胺性浮肿仅有中等度的抑制。推测此等药物能抑制组织胺、5-羟色胺的释放,并有抗组织胺、抗透明质酸作用,因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母菊能增强再生过程,减弱过敏反应,还有某些局部麻醉作用,可用于支气管哮喘、风湿热、过敏性胃肠炎、湿疹等。

②解痉作用

母菊能抑制兔离体肠管及豚鼠离体支气管,并使兔的气管分泌减少.对脉鼠的组织胺性气喘有预防作用。其中所含之芹菜甙及其甙元同类黄酮对平滑肌有中度的解痉作用

③其他作用

母菊能收缩蟾蜍下肢血管,对家兔有短暂的升压作用,对发热兔有降温作用,可促进小鼠皮肤溃疡之愈合,增进家兔网状内皮系统之功能。挥发油部分有某些消毒作用;对幼虫芽胞杆菌的抑菌作用,强于大蒜;大量可引起呕吐。另一种母菊的花的浸剂给犬口服,能显著促进肝脏排泄胆汁。本种头状花序可以入药,有发汗和镇痉作用。全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和C。

花语:苦难中的力量

【性味】《湖南药物志》:"甘,平,无毒。"

【功用主治】《湖南药物志》:"驱风解表。治感冒,风湿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3: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