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墨江县 |
释义 | 墨江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思茅市东部,地处北纬22°51′-23°59′、东经101°08′-102°04′之间,北与镇沅、新平两县相连,东与元江、红河、绿春三县接壤,南临江城县,西与普洱县隔把边江相望。 县情概述墨江县全县国土总面积531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98%。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誉为"北回归城",距离省会昆明273公里、思茅市176公里。 墨江历史悠久,曾名"恭顺"、"他郎"。在两汉、三国、唐南诏、南北朝时为益州郡、粱永郡和银生节度地。宋大理国时期,先后为威楚府因远部和马龙辖地。元代属元江路马龙部。明代开始明代开始设治。嘉靖十二年(1533年),以他郎寨长官司地置恭顺州(州治在今碧溪乡)。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设为他郎抚彝厅,置流官通判。乾隆、宣统时,先后改为普洱府和他郎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县,民国四年(1915年)改他郎县为墨江县。1949年1月7日墨江县城解放,1950年5月4日正式成立墨江县人民政府,1979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墨江县辖2镇13乡、4个社区164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总人口36万,境内有哈尼、汉、彝、拉祜、布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其中哈尼族人口21.24万,占总人口的59%,被誉为"哈尼之乡"。 自然地理墨江位于哀牢山中段主脉以西的土石山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峭,重岩迭嶂。主要河流有把边江、泗南江、阿墨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简称"三江五河",均属红河水系。县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称,上万只飞燕长年驻足于县城,与人和谐相处,为县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万燕之城" 经济建设200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13.5%;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95万元(含元磨路1674万元),按可比口径增12.6%,地方财政支出27260万元,同比增23.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3831万元,同比增7.0%,各项贷款余额为64253万元,同比增20.7%。 农业2004年,全县粮食总产111847吨;收购烤烟4.07万担,产值1765万元,比上年增11%;新植无性系良种茶园5019亩,累计65690亩,茶叶产量1500吨,其中露水雪芽白毫曾获云南省第二届名优茶评比金奖;甘蔗39197亩(新植4392亩),产量108300吨;新植橡胶7000亩,累计10.42万亩,产乳胶3680吨,干胶产量1100吨;紫胶产量曾为全国之最;墨江紫米响誉国内外。 林业墨江林产资源丰富,有林面积34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9.3%。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二级保护植物5种、三级别保护植10种。产量最大的黄草、龙胆草、威灵仙、黑故子、玉京、蜈蚣等部分名贵动、植物药材就生长在这里。 畜牧业2004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7.39万头,同比增长2.36%;出栏肥猪13.5万头,同比增长3.8%;大牲畜存栏14.5万头,同比增长0.9%,出栏1.46万头,同比增长6.5%;家禽存栏94.1万只,同比增长1.6%,出栏103.6万只,比上年增长2.7%。肉蛋总产量12565万吨,同比增长7.3%。2004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12224万元,比上年增加2996.14万元,增长32.4%,占农业总产值的26.9%,畜牧业收入9013万元,占农业收入的29.8%,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297元。 工业墨江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金属矿有金、银、镍、钴、等,非金属矿有硒、石绵、石灰石等。已开发的墨江金矿年产黄金上万两,是云南省盛产黄金县之一;已探明尚未开发的镍矿储量达33.3万吨,居全国第二。用紫米酿制的紫米封缸酒曾获国家商业部"银爵奖"和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非公经济以种、养、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运输、餐饮服务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达3131户,从业人员5194人,注册资金5753万元。私营企业83户,从业人员1794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8674万元,实现税收1344万元。 社会发展社会事业历届县委、政府坚定不移的走"科教兴墨"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35.5%。教育文化事业蒸蒸日上,2003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6%,初中完学率达92.1%。文化底蕴精深,创作了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有哈尼史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哈尼舞蹈《竹筒舞》、《扭指舞》、《拇指舞》等,其中:哈尼族的《扭指舞》、《抢小帽》、《醉鼓》、《年舞》、《山女》、《哈尼酒歌》和彝族月琴曲《彝族跳乐曲》,曾参加省、地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并获奖。目前,全县已发掘整理民歌近万首,乐曲32首,民间舞蹈12个。别具一格的哈尼文化在云南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为把墨江建立哈尼文化展示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族宗教、民政优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4年,建成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库26座,小坝塘63座,引水渠7499条,长度1公里以上的有4138条。年供水能力7355万m3,有效灌溉面积12.451万亩,水利化程度为17.18%。完成沼气池3012口、累计15162口。水利化程度达17%。交通发达,于200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的元磨高速公路与国道213线、省道0538线在县城处交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使墨江成为了连接东南亚地区国际大通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讯事业全面普及,程控电话用户达15478户、移动电话1.9户。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951座,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0%。县城面积达1.7平方公里,建成了县城综合集贸市场、联珠商贸城等一批专业市场,有上规模上档次的的宾馆饭店9家,街道宽敞明亮,卫生、绿化管理规范,早在2000年被评为省甲级卫生县城。 重点工程建设墨江水利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50.35亿立方米,可开发水电146.1万千瓦,目前已开发利用890千瓦;"三江五河"开发初具成效,投资13.9亿元、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的泗南江水电站和投资8.74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崖羊山水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投资21.3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8.5千瓦的龙马江水电站,投资22.6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28.5万千瓦的居甫渡水电站,投资9.2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的石门坎产、矿产、电力、生物资源开发创新、畜牧和旅游六项产业,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抢抓机遇为人先,打牢基础求突破,调整结构创特色,突出重点培财源,选贤任能担重任,团结干事抓落实,改革开放促发展,扶贫开发奔小康,奋力推进墨江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奋斗目标力争同全省全市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结合墨江的实际,经济建设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分三个阶段走:第一阶段是全县基本解决温饱,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11%,比2000年翻1.51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万元,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使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第二阶段是全县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2015年实现墨江生产总值22.6亿元,年均增长10%,比2000年翻2.17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400元。第三阶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020年实现墨江生产总值36亿元,年均增长10%,比2000年翻2.88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000元,整体经济实力达到全市中等水平。 建置沿革墨江历史上曾名“恭顺”、“他郎”,1915年始称墨江。 古属西南夷地,唐南诏时期属银生节度(景东县)地,为阿焚诸部所据。 宋大理国时期先后为威楚路因远部(元江因远)和马笼部(新平漠沙)属地。 元宪宗四年(1254)他郎内附,七年复叛。至元十三年(1276)设他郎千户所,隶属元江万户府。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他郎千户所为他郎寨长官司.隶属元江路。 明永乐四年(1406),改他郎寨长官司为恭顺州,州治在碧朔(今碧溪乡政府驻地),隶属元江军民府。弘治年间曾改隶临安府(建水县)。嘉靖十二年(1533)移恭顺州治至他郎寨(今县城)。 清顺治十六年(1659)元江府“改土归流”,辖奉化、恭顺两州。雍正十年(1732)裁曲靖府通判移驻他郎寨,设他郎厅,仍隶属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元江府降为直隶州,他郎厅不便归州管辖遂改隶普洱府,以定南、儒林二土司并隶他郎通判。 民国2年(1913)废厅改县,改他郎厅为他郎县,县列二等,隶属迤南道(驻地普洱)。民国4年经云南省督军公署参谋长、陆军中将郡人庾恩旸提议,由县长熊朝梁集绅协商,呈准以境内之阿墨江为名,改他郎县为墨江县。民国18年墨江直隶于云南省。民国30年隶属宁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5年改隶新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行政区划1、清朝时期 清代他郎厅辖三里零半甲,三里即定南里、德化里、善政里,半甲为儒林里。儒林里为今玖联镇及联合、碧溪乡一带,定南里为今新安、孟弄、景星、双龙乡一带,德化里为今雅邑、龙坝乡一带,善政里为今鱼塘、龙潭、文武、坝溜、那哈、泗南江乡一带。 2、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墨江县行政区划为一城区六乡及一行政区,即城中区、德化乡、定南乡、德溥乡、善政乡、善化乡、永安乡及猛烈行政区(江城县北部地区)。德化乡辖碧朔、小猛连、南北、水癸、坤勇、须立、赖蚌、曼婆、杩木9村,定南乡辖白土、那罕、邦轰、布奄、大猛连、宿南、谷麻7村,德溥乡辖土地塘街、南阳、路思、班丫房、岩子脚5村,善政乡辖奄巴、石头寨、雅邑、南温4村,善化乡辖石头、柯马、龙潭、秉礼、花山5村,永安乡辖骂尼、老李寨、猪街、丫迷、三楞、联珠、扭龙山、丫竜、羊八寨、西歧10村。 民国21年(1932),墨江、江城两县官绅结束了长达四年的划界争执,划李仙江以南地区归江城县。墨江县共设7区(7区均以序数命名),下设71乡8镇,530闾、2065邻。 民国27年(1938)废闾邻改保甲,全县仍设7区,原71乡8镇缩编为9乡5镇,下设105保、1038甲。第一区辖联珠镇及义勇乡,第二区辖碧溪镇及卧龙乡,第三区辖定南乡、白鹤乡,第四区辖景星镇及庆云乡,第五区辖青云镇及新化乡,第六区辖复兴镇及广丰乡,第七区辖雅邑乡、龙坝乡。 民国28年(1939),废区而扩大乡镇,重编保甲。全县设白连、涟漪、回龙、龙潭、坝溜、雅邑、龙坝7乡及联珠、碧溪、景星3镇,下设102保,932甲。 民国37年(1948)调整保甲数为79保,493甲,保持至1949年1月结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月7日墨江县城解放,8月3日墨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隶属思普区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 1949年8月3日,墨江县临时人民政府成立,在乡镇开展民主建政工作,以原联珠镇行政区域组建联珠区,以原碧溪镇行政区域组建碧溪区,以原景星镇和回龙乡行政区域组建景回区,以原白连乡、涟漪乡、龙潭乡、雅邑乡、坝溜乡、龙坝乡行政区域各组建白连区、涟漪区、龙潭区、雅邑区、坝溜区、龙坝区。至1950年5月全县共组建成9个区,91个行政村,4个行政街。1956年撤联珠区设玖联镇,全县设8区1镇,8个区下辖90个乡,玖联镇下辖2个街区。 1958年3月,从普洱县划入通关区,10月,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至年底全县共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9个及1个镇、40个管理区、149个大队,镇下设2个街道居民委员会。1959年从镇沅县划人新抚公社,全县有10个公社1个镇,170个管理区、2个居民委员会。1961年改公社为区,原管理区改为小公社。1962年4月又改区为公社,下仍设小公社。1962年11月再次改公社为区。这段时期名称频繁更换,但行政区划却无多大变化。1966年6月,全县行政区划作较大调整,全县lO个区改为16个公社。将原新抚区划为新抚、团田2个公社,龙潭区划为鱼塘、龙潭、文武3个公社,白连区划为新安、孟弄2个公社,另增设联合、那哈公社。至1983年底,全县共16个公社1个镇、164个大队、2个居民委员会。 1984年初全县区乡改制,原公社改为区,大队改为乡,并新增忠爱桥、泗南江区。全县共1 8区l镇(区级),166个乡和乡级镇,其中少数民族乡24个。1987年龙坝、那哈两区与红河县的三村、垤玛两区合并组成黑树林特区,由墨江县代管。1988年改区、乡、镇制为乡(镇)、村公所(办事所)制,同年黑树林特区撤销。 全县2009年辖2镇16乡:联珠镇、通关镇 新安乡、孟弄乡、团田乡、新抚乡、景星乡、鱼塘乡、龙潭乡、文武乡、泗南乡、坝溜乡、那哈乡、雅邑乡、龙坝乡下设164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社区,2311个村民(居民)小组。墨江居住着哈尼、汉、彝、拉祜、布朗、瑶、回、白、普米等25个勤劳、勇敢、纯朴、智慧的民族。 物产资源地貌墨江县地处云贵高原西南边缘、横断山系纵谷区东南段,即哀牢山脉中段。在地质构造上处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形构造体系东支中段及永平一思茅地槽南段的东北部。全县地形北部狭窄、南部较宽,似纺锤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最高点在东北部碧溪乡的大尖山,海拔2278米,最低点在南部泗南江乡的榄皮河与龙马江汇流处,海拔478.5米。全县山区半山区占99.8%,丘陵谷地仅占0.1%,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据1984年墨江土壤普查统计,全县属深切割中山山地地貌,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中切中山丘陵墨江盆地分布于含县城在内的碧溪、勇溪、章差、者铁、埔佐、菜园、新发、班中、桑田、赖蚌等地区。墨江盆地沿联珠河东北向西南呈条带状分布,长约8千米,宽400米,面积3平方千米,海拔1250~1380米,盆地外围的中山地形,海拔一般在1490~1950米之间。该地貌面积16.5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08%。 中切中山河谷 主要分布在布竜河、富东河、坝干河、他郎河、杩木河等较为平缓、宽阔的两岸,即联合乡的癸能、快发,碧溪乡的坝洛、南北、卧龙,新安乡的布竜、邓控、竜凯、挖岩,孟弄乡的孟弄、富东、丙曼,团田乡的坝干,双龙乡的仁里、会亮、班茅、象鼻、五素、高寨,龙坝乡的石头、曼婆、杩木,雅邑乡的南谷、南温等村,海拔在800~1300米之间,河谷两岸常有河漫滩和各级阶地,谷地两侧为中切中山山地。面积95.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02%。 中山山地 主要分布在境内河流较少,地势相对平缓的山区、半山区,即联合乡的碧连,碧溪乡的克曼、栖马、马路,新安乡的乌勐、南汉、新安、新生、白利,孟弄乡的半坡、阿洛、石龙、胜利,双龙乡的连路、愧竜,龙坝乡的竜巴、勐里、竜宾、打东等村,面积54.3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83%。海拔在1200~2000米之间,是墨江的粮畜生产区之一。 深切高中山峡谷 为受地质构造控制发育的河流、沟谷强烈切割的地区,包括除上述三种地貌之外的广大地区,计17个乡、113个村,海拔一般在478 ~ 2278米之间,是墨江县主要地貌。该地貌由于长期受阿墨河、把边江、泗南江、他郎河的强烈侵蚀切割。“V”型谷普遍发育,沟谷纵横,坡降一般大于25%,坡度大于45。的较多。土壤严重侵蚀,很多地方常发生滑坡、崩山。该地貌总面积629.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9.06%。四季温和,常年光照充足,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为18.3℃,全年降雨量平均为1338毫米。最高海拔2278米,最低海拔440米,温差大,是典型的立体气候。 地质墨江县地质地层形成较晚,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出现,其中以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泥质岩、紫色岩、红砂岩类最为突出。其次为古生代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的泥质岩、碳酸盐岩类。而新生代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较少。全县八大岩类均有,其中泥质岩类占37.7%,紫色和红砂岩类占44.67%,普通石英质岩类占14.38%,碳酸盐岩类占2.14%,基性岩类占O.9%,中性岩类占O.03%,第四系占0.12%。 古生代志留系。古生代志留系为墨江最古老的地层,距今约4~4.4亿年。分布于联珠镇大部分地区及碧溪乡的勇溪、碧溪、坝落、马路和坝溜乡长寨地区。以海相砂、页岩沉积为主,个别层段夹石灰岩。岩性下统为页岩夹粉细砂,中统为灰绿色页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与粉细砂岩互层夹灰岩,上统为页岩、砂岩夹泥质灰岩、灰岩、硅质岩。 泥盆系。距今约3.5~4亿年,分布于碧溪乡大中寨、中寨和新安乡南汉、新生及孟弄乡胜利、沙田一带。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浅海相、海陆交替相的碎屑岩类及含煤构造。岩性下统为灰和灰绿色泥岩,页岩与砂岩互层,底部夹灰岩、泥灰岩;中统为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砂岩;上统为页岩、石英砂岩,上部夹硅质岩、灰岩。 二叠系。距今约2.25~2.7亿年,分布于雅邑乡雅邑、南温、南谷、座细、下洛甫和坝溜乡长寨、羊八寨、东川寨等地区。岩性下统为碳酸盐沉积,有灰白色晶质灰岩夹生物灰岩、灰黑色灰岩;中统为灰岩、泥质灰岩夹页岩、砂岩;上统为灰绿和灰黑色泥岩夹砂岩、硅质岩、火山碎屑岩等。 中生代三叠系。距今约1.8~2.5亿年,主要分布于县境东、东南、东北部广大地区和中部部分地区。岩性中统为泥岩、砂岩;上统为泥岩和灰岩夹砂岩,灰黑色泥岩夹砂岩,灰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灰紫色和紫红色砾岩、砂砾岩夹泥质岩、砂岩。 侏罗系。距今约1.35~1.8亿年,主要分布于县境中南部、阿墨江谷坡和团田一文武一带地区。岩性中统为紫红和紫灰色泥质岩与砂岩互层夹角砾岩、砂泥岩,泥岩夹砂岩;上统为杂色泥质岩夹紫红色粉细砂岩、浅灰色石英砂岩夹紫红色和灰绿色泥质岩。 白垩系。距今约0.7~1.35亿年,主要分布于团田一文武乡的西部地区。岩性下统为砂岩、泥质岩、泥岩、砂岩等。 新生代第三系。距今300~700万年,主要分布在县境中北部阿墨江和把边江谷坡地带。岩性为砂岩、砂砾岩、砾岩、泥岩、黏土岩等。 第四系。距今200~300万年,分布在县城附近坝区及河谷流域地带上,为砂砾层、黏土、砂质黏土等 四、交通通信便捷 气候墨江县处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全县2/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l/3的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北,属南亚热带半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冷暖不太分明,有四季如春之称,干湿季明显。 一、温度 据民国《墨江县志稿》载,墨江以华氏寒暑表计之:一年中最高84度(为29℃),最低50度(为10℃),平均67度(为19℃)。 另据1957~1984年墨江气象资料统计:全县年平均气温17.8℃,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1.5℃;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2.1℃。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974年1月5日,为零下4℃。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1969年5月16日,为34.2℃。以气象学(候温小于l0℃为冬季,l0℃至12℃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的划分标准,墨江有345天为春秋季,20天夏季,无冬季。 二、雨量 墨江县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因受大陆高原西部干暖气流的影响,天气晴朗少雨,空气干燥,为干季。5~10月,受印度洋孟加拉湾潮湿气流和北部湾太平洋潮湿气流的影响,降雨日多,形成雨季。 据1957~1993年的气象资料表明:全县年平均降雨量l338毫米,最大降雨量为1971年的1801.5毫米,最少降雨量为1980年的974毫米。其中5~10月降雨量达1125.8毫米,占全县年降雨量的84.2%;干季降雨量仅212.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15.8%。年平均降雨日116.6天,最大降雨日为1984年7月13日,为132.2毫米。年平均雨季开始日为5月15日,雨季来临最早在1976年5月1日,最迟在1968年6月18日。雨季平均结束日为10月31日,结束最早的年份为9月中旬,最迟年份为11月末。全年降雨量在季节上的分布是:春季(3~5月)为222.2毫米,占全年16.6%;夏季(6~8月)为742.6毫米,占全年55.5%;秋季(9~l 1月)为294.6毫米,占全年22%;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为78.5毫米,占全年5.8%。降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高海拔地区多,低海拔地区少。 三、日照辐射 全年总日照时数2161.2小时,年日照率为50%,一年中3月份日照时数最多,为255.1小时;7月份最少,为128小时。一般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10小时左右,雨季中的5~10月则显著减少,月平均日照时数在149小时左右。日照在季节分配上的特点是冬春多,夏秋少。 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34.01千卡/平方厘米,比邻近江城县高10千卡/平方厘米,比景东县低0.8千卡/平方厘米。辐射量最大5月为16.6千卡/平方厘米,最小11月为8.3千卡/平方厘米。辐射量在季节上的分配是春季(3~5月)最多,达44.665千卡/平方厘米;夏季(6~8月)次之,为32.264千卡/平方厘米;秋季(9~11月)最少,为27.74l千卡/平方厘米;冬季(12~次年2月)为29.34千卡/平方厘米。 四、湿度 蒸发量 墨江县多年平均湿度80%。年平均蒸发量1696.7毫米,月平均蒸发量141.4毫米,3至5月蒸发量最大,合计617.1毫米;10至12月蒸发量最小,合计301.3毫米。 五、风霜 县境内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多和风,除风口处外,很少有大风,最大风力5级左右,局部地区不时有7级大风出现。 全县霜期平均59天,出现在12月29日至次年2月24日,无霜期长达306天,霜日年均为15.3天。 山脉墨江县山脉属云岭横断山脉南段之哀牢山系,山脉大部分呈南北走向。哀牢山从景东分两支由北向南延伸墨江全境,东支经镇沅、新平两县进入境内孟弄、新安、碧溪、联合、双龙、雅邑、龙坝、那哈乡,主要山峰有大平掌梁子、民潭山、摸嘎箐大尖山、老箐梁子、大尖山、玉碗水梁子、金厂梁子、别那梁子、打锭果梁子、老箍桶梁子、竹箐梁子、土堆梁子、观音山、徐卡梁子、大鱼塘尖山、大箐山、刺竹林、爬茨俄贺等山。另外,坝溜乡全境和泗南江乡南部境内的山脉也属哀牢山东支,系从绿春县自东向西插入,经坝溜乡全境转南至泗南江乡南部出绿春县。主要山峰有大风丫口、石碑尖山、凤凰山、马驮子、摩天岭、哈红梁子、刺竹林梁子等。西支经镇沅县进人境内团田、新抚、景星、通关、鱼塘、龙潭、文武乡(镇),主要山峰有老围山头、绿叶岩子、他那布梁子、空心树梁子、老屋基梁子、梅子箐、梁子岭、城新梁子、秧草塘、羊神庙大山、干坝塘山、营盘山、老君庙、山门口、岩羊山等。 据1984年墨江地名普查,境内有名称并标高的山峰共250座,海拔在949.8至2278米之间,其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5座: 亮丫子。坝溜乡骂尼村驻地东,方圆1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05.2米。 麻栗尖山。团田乡新龙村驻地东南,方圆7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09米。 别那梁子。双龙乡义勇村驻地西北,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10.1米。 刺竹林梁子。泗南江乡西岐村驻地东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10.5米。 天坟山。团田乡绿叶村驻地北,方圆3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12米。 秧草糖。鱼塘乡景平村驻地东,方圆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13米。 爬次俄贺。那哈乡驻地南,方圆3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15米。 大平掌梁子。孟弄乡石龙村驻地东北,方圆l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28米。 干坝塘山。鱼塘乡大山村驻地西北,方圆3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30.3米。 石门坎。联珠镇癸能村驻地西北,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37米。 羊子岭。新抚乡白沙村驻地西,方圆l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38.2米。 倮扎梁子。坝溜乡骂尼村驻地东,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43.1米。 大石头。景星乡新华村驻地西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44米。 大山头。坝溜乡老朱村驻地西北,方圆3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53.5米。 茨竹林。文武乡马甫村驻地东,方圆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74.4米。 马家山。团田乡岔河村驻地东北,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77.7米。 小水井梁子。团田乡新龙村驻地东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81米。 大箐山。泗南江乡田房村驻地东,方圆3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88米。 大鱼塘尖山。雅邑乡芦山村驻地西南,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88.6米。 竹箐梁子。忠爱桥乡曼嘎村驻地东北,方圆3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89米。 干龙潭。鱼塘乡挖鲁村驻地东北,方圆1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090米。 羊神庙丫口。鱼塘乡景平村驻地西南,海拔2100米。 龙乌箐。团田乡那海村驻地西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01.1米。 刺竹林。那哈乡那哈村驻地西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04米。 营盘山。龙潭乡冲头村驻地东南,方圆8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07米。 老屋基梁子。景星乡太和村驻地东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11.5米。 玉碗水梁子。碧溪乡栖马村驻地东北,方圆3平方千米,主峰2122米。 岩羊山。文武乡马甫村驻地东北,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22.5米。 茨明箐头。团田乡复兴村驻地东北,方圆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22.8米。 文明山。团田乡岔河村驻地西北,方圆1平方千米,主峰2125.8米。 他那布梁子。新抚乡中义村驻地西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28.9米。 金厂梁子。县城东北10千米处,方圆3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34.3米。 民潭山。孟弄乡胜利村驻地北,方圆1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37.7米。 山门口。文武乡安益村驻地西北,方圆1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43米。 老挖棚梁子。团田乡复兴村驻地西北,方圆7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43.4米。 瑶人大山。龙潭乡石屏村驻地东,方圆1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49.6米。 摩天岭。坝溜乡驻地东,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56米。 空心树梁子。景星乡赛云村驻地西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56.8米。 老中梁子。景星乡太和村驻地东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58米。 老箐梁子。新安乡驻地东北,方圆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193.1米。 羊神庙大山。鱼塘乡景平村驻地西,方圆20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209.8米。 老围山头。团田乡驻地北,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2lO.9米。 老君庙。文武乡驻地西北,方圆4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220.9米。 大尖山。碧溪乡马路村驻地东北,方圆2平方千米,主峰海拔2278米。 大地坡梁子。碧溪乡克曼村驻地东北,方圆l平方千米,主峰(元江境内)海拔2293米。 水系墨江县河流属红河水系。主要有三江五河,三江为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五河为他郎河、布竜河、坝兰河、坝干河、那卡河。 把边江。为墨江与镇沅、普洱、江城县的县界江,发源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自北向南,过景东、镇沅两县,于团田乡西北部人县境,沿墨江、普洱交界南流,至文武乡南部转向东流,流至与泗南江乡的榄皮河交汇处出境,往南注入李仙江。把边江有多种称谓,在团田、新抚乡与镇沅县交界段称新抚江,在景星、通关、鱼塘、龙潭、文武乡(镇)与普洱县交界段称把边江,从纳入江城县勐野江处至榄皮河岔口段称龙马江。过境里程317千米,流域面积l 470平方千米。 阿墨江。发源于景东县,经镇沅南流至团田乡入境,由北往南纵贯墨江县全境,至文武乡、泗南江乡交界处汇入把边江。总称阿墨江,但亦因地而异,有多种称谓。在团田、新抚乡与孟弄乡交界段称谷麻江,在景星乡与新安乡、双龙乡交界段称布谷江,忠爱桥乡境内称瞻鲁坪江,在鱼塘、龙潭乡与雅邑乡交界段称普西江,同泗南江汇流处至把边江段称阿墨江(阿木江)。过境里程134千米,流域面积3 833平方千米。 泗南江。为境内那哈、坝溜、泗南江乡界江。源于绿春县,于坝溜乡入境,自东向西,横贯坝溜、那哈两乡之间,到泗南江乡攀枝花渡口处汇人阿墨江。过境里程64千米,流域面积38l平方千米。 他郎河。源于联合乡金厂梁子,雅邑乡南谷村以上称金厂河。至南谷与涟漪河汇合后始称他郎河。由北往南流经南温、古鲁山、勐埔等地,注入阿墨江,长85千米,流域面积755平方千米。 布竜河。源于碧溪乡老毛寨,由东往西流经南北、布竜、邓控、挖岩等地,于细耶渡口汇入阿墨江,长80千米,流域面积460平方千米。 坝干河。源于团田乡蜜蜂沟、黑龙潭一带,由西北至东南流经大平田、坝干、登云等地,汇人阿墨江,长5l千米,流域面积271平方千米。 那卡河。源于新安乡邓赶箐一带,由东向西流经富东、沙田、那卡、鲁池等地,汇人阿墨江,长35千米,流域面积173平方千米。 坝兰河。发源于红河县境内,由北往南流经坝佑等地汇人泗南江,过境里程5千米,流域面积36平方千米。 另外,境内其余有名称的河流主要有: 蒲叶河。源于新抚乡羊子岭、杨梅寨、盐水箐一带,由东往西汇人把边江,长35千米,流域面积83平方千米。 涟漪河。河源有二,东支源出碧溪乡养鱼田、曼海一带,名涟漪河;西支源出双龙乡三家箐、上雀梨园,名班茅河,两河于赖蚌村双龙桥汇合,流经五素、在南谷与金厂河相汇为他郎河,长35千米,流域面积215平方千米。 金厂河。源于金厂梁子,由北往南人他郎河,长40千米,流域面积145平方千米。 坝卡河。源于碧溪乡老毛寨及元江县火烧寨一带,自东向西汇人布竜河,长30千米,流域面积150平方千米。 坝浦河。源于龙坝乡土堆小寨一带,由东北向西南汇入他郎河,全长30千米,流域面积105平方千米。 依玛河。源于红河县境,由东北往西南流入泗南江,过境里程15千米,流域面积46平方千米。 联珠河。源于坝溜乡长寨一带,由南向北汇入泗南江,长18千米,流域面积62平方千米。 毛驴河。源出有二,一支源于红河县,一支源于绿春县,由东向西经猪街村流入泗南江,过境里程8千米,流域面积19平方千米。 瓦碧河。源于坝溜乡摩天岭山西侧,由东南向西北流人阿墨江,长16千米,流域面积46平方千米。 大团田河。源于团田乡细腰子一带,由东向西流人把边江,长19千米,流域面积56平方千米。 绿叶河。源于团田乡新村一带,由东北向西南流入把边江,长25千米,流域面积77平方千米。 车沙河。源于新抚乡窑房一带,由西向东流入阿墨江,长22千米,流域面积88平方千米。 小楼满河。源于孟弄乡小石龙,由东向西流入那卡河,长25千米,流域面积68平方千米。 四甲河。源于新抚、景星乡水箐、核桃树一带,由东往西流入把边江,长22千米,流域面积63平方千米。 谷麻河。源于新抚乡泥箐一带,自西向东流入阿墨江,长19千米,流域面积71平方千米。 曼怕河。源于新安乡南汉一带,由北往南流入布竜河,长22千米,流域面积57方千米。 田坝河。源于景星乡中部,由东往西流入把边江,长17千米,流域面积72平方千米。 涵德河。源于景星乡箐头一带,由西向东流入阿墨江,长16千米,流域面积46平方千米。 务竜河。源于通关镇滑竹箐一带,由西往东流人阿墨江,长24千米,流域面积78平方千米。 烈马河。源于联合乡小勐连以北,由北往南流人布意河,长19千米,流域面积58平方千米。 措乐河。源于元江县三河寨一带,由东往西经石头寨、措乐、曼索流入金厂河,长18千米,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 曼干河。源于通关镇老姚田一带,由北往南流人把边江,全长21千米,流域面积78平方千米。 大湾河。源于通关镇牛滚塘一带,由西向东流人阿墨江,长16千米,流域面积45平方千米。 板桥河。源于通关镇玉碗水一带,自西向东流人阿墨江,长19千米,流域面积71平方千米。 帮岛河。源于双龙乡黄山箐一带,由东北向西南流入阿墨江,长18千米,流域面积61平方千米。 蒙阿河。源于龙坝乡杩木一带,由东往西流入他郎河,长16千米,流域面积43平方千米。 白马河。源于鱼塘乡石屏寨一带,由北往南流人把边江,长16千米,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 磨铺河。源于文武、龙潭乡的丫口、三家一带,由东向西流入把边江,长2l千米,流域面积81平方千米。 腊脂河。源于文武乡新寨一带,由西往东流入阿墨江,长18千米,流域面积72平方千米。 曼兴河。源于文武乡多衣树一带,由北向南流入把边江,长19千米,流域面积96平方千米。 糯干河。源于文武乡丫口田一带,由北往南流入把边江,长10千米,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 榄皮河。源于泗南江乡大田一带,由北往南流入把边江,长14千米,流域面积19平方千米。 资源优势(一)水电资源 墨江县境内 "三江五河"(把边江、阿墨江、泗南江,他郎河、布?河、坝干河、杩木河、坝卡河)纵横交错,已查明水资源总量达50.35亿立方米,人均14370立方米,理论水电装机容量达124.24万千瓦。五年内,将开发泗南江水电站(概算总投资13.97亿元,理论水电装机容量20.1万千瓦,现已开工建设)、龙马江水电站(概算总投资21.39亿元,理论水电装机容量28.5万千瓦)、居甫渡水电站(概算总投资22.69亿元,理论水电装机容量28.5万千瓦)、崖羊山水电站(概算总投资8.74亿元,理论水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现已开工建设)、石门坎水电站(概算总投资9.29亿元,理论水电装机容量12万千瓦)、新平寨水电站(概算总投资4.21亿元,理论水电装机容量6万千瓦)、阿墨江三级水电站(概算总投资29.95亿元,理论水电装机容量39万千瓦)9个水电项目,投资总额在110亿元左右。待全部电站建成后,墨江县的水电站装机容量将达102万千瓦、将成为全省中型水电站基地。水电产业年实现利税将超过1亿元,成为墨江县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矿藏资源 全县已发现的金属矿种有30种,探明储量提交地质报告的有金矿、银矿、硅酸镍矿、钴矿、硒矿、石棉矿、水泥用石灰石等。其中,黄金储量较大,已探明31吨,年生产黄金万两;镍储量33.3吨,居全国第二,现待开发。 (三)旅游资源 墨江是北回归线穿城而过的地方,美国一家权威杂志描述墨江是全球北回归线上最完美的一块绿洲,有"绿色宝石"之美称。这里建有全球建筑规模最大、设计最先进、功能最完整的北回归线标志园,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回归线二期工程有待开发;县城新区的太阳广场,占地20亩,有记叙哈尼族爱情、生产生活传说的《扎斯扎依与洛奇洛耶》浮雕、地平日晷、人体太阳钟、四象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无影手、赤道式日晷等景点。广场融天文、地理、观赏、休闲为一体,继承了传统文化,气势恢宏、布局精巧、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反映了墨江人民团结奋进、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对太阳的渴望与崇拜;墨江还有被称为"恐龙时代活化石"的万亩中华桫椤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连片桫椤群;有元磨高速公路第二高桥--阿墨江大桥;数万只燕子常年聚集县城的自然奇观,被誉为"万燕之城";有久负盛誉的"墨江八景":滇南杏坛--墨江文庙、被称为"墨江小翠湖"的普益公园、龙泉滚珠等一批令游客赏心悦目的旅游景点。 (四)劳动力资源 墨江历史文化悠久,各种人才辈出,现有一定数量的各种高中级技术人才1043人,其中,高级职称43人,中级职称100人,初级职称3309人。县属职业高级中学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实用技术人才。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城市功能新区开发迅速,城区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展了近3倍。县城环境优美,商贸、娱乐、饮食服务独具特色,教育、卫生、治安条件良好,外地客商和各界人士进入墨江无不称赞和羡慕。 工农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墨江县不断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粮食实现自求平衡;初步形成以烤烟、甘蔗、橡胶、茶叶、松脂、畜牧业为骨干,紫胶、紫米、药材协调发展的农业产业结构;紫胶产量全国第一,墨江紫米因有"贡品"之名而远销京、津、沪、杭,是全国有名的"紫胶之乡"、"紫米之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墨江县只有茶厂、土纸厂等几家手工作坊。现已建成冶金、电力、建材、林产、化工等工业门类。墨江金矿是云南省黄金行业最大的生产企业,是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墨江酒厂的产品两次荣获国际金奖,改写了"云南只有名烟没有名酒"的历史。 水利常林河水库已于2002年11月开工,水库总库容为1374万立方米,渠道总长41.55公里,工程概算总投资1.376亿元。是集灌溉、县城供水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型调节水库,预计2006年10月竣工,建成后全县水利化程度将提高4.6个百分点,达到23.7%。常林河水库是思茅地区在建的最大中型水库。 开放意识增强 "你发财,我发展"的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出台一系列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取消外商投资办企业的繁琐程序,各有关部门实行公开便捷的服务。 文明素质县委、政府大力宣传公民道德二十四字方针,在城乡普遍开展创"文明社区"、"文明村寨",和进行"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2000年,获"云南省甲级文明卫生县城"称号,2002年再次"保甲创卫",县城环境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乡居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为外来投资者创造了宽松、优美的投资环境。 招商引资2000年至今,墨江县先后与投资者签订合作协议20项,协议项目总投资达32.1032亿元,已履约15项,履约率75%,履约资金11.793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989万元。较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有:1、县人民政府与云南滇能(集团)控股公司、云南省开发投资公司签署共同开发泗南江水电站的协议。项目概算总投资13.97亿元,其中:滇能(集团)投资7.1247亿元,占51%,云南省投资公司投资5.4483亿元,占39%,墨江县人民政府投资1.397亿元,占10%。电站已于2003年10月9日开工建设,是墨江县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项目。该电站的投资开发,吹响了墨江县开发"三江五河"的号角,标志着墨江县将结束"看山难,看水愁"的历史,步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2、与玉溪志程房地产有限公司签订了6宗35.844亩土地转让合同,出让金总额为1505.45万元。志程房地产有限公司将投资开发建设新区的民族步行街,现已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加快了墨江县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