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莫汝城
释义

莫汝城(1926年6月26日—2009年7月6日),广东粤剧院粤剧编剧,广东高要人。代表作(包括与人合作)《搜书院》、《山乡风云》、《李香君》等,粤剧研究成果有《粤剧弋腔浅探》、《粤剧昆腔牌子小考》、《粤剧小曲概说》等。因患肠癌在广州病逝。

1、宁封笔也不因人写曲

莫汝城从20世纪50年代参加粤剧工作以来,毕生留下精品佳作不少。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与杨子静等人合作编写《搜书院》、《山乡风云》,几十年来历经多次重排而长盛不衰。而他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李香君》一剧,主题曲《香君守楼》已成为了红腔名曲,广为流传。

在粤剧界,莫汝城有一桩广为人知的轶事:

约30年前,《搜书院》第一次到香港公演,马师曾和红线女担任主角,当时颇有名气的陈笑风担正小生。马、红主演的戏,向来小生的戏份很少,但唱家陈笑风要求在“书房会”一场中加一小段唱。作为“书房会”的执笔者,莫汝城对“大腕”陈笑风提的要求一口拒绝:“因人写曲乃粤剧的陋习,加一段曲容易,但要我迁就这一陋习,则绝无商量!”虽然当时红线女以及其他人也一再劝说,莫汝城还是毫不松动。有关方面只好让另一编剧加了一段曲,莫汝城得知,不悦,声称“今后再不写粤剧”。在莫汝城看来,“作品是作者的第二生命。除非你能说服我,否则岂能说改就改。”

“其实,他到底热爱粤剧的,哪能说戒就戒呢?”潘邦榛说,这三十年间,莫汝城曾应好友红线女之请创作剧本;若有同行晚辈写出一个基础较好的本子后,他也热心为之亲笔修改,又不署名,不谋利,令大家十分敬重。

2、粤剧界的第一位研究生

莫汝城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戏曲专业的研究生,是粤剧界的第一位研究生,他不仅是粤剧编剧,也是国内著名的粤剧研究专家。已逝的著名编剧杨子静曾评价莫汝城“是真正的读书人”。潘邦榛说,莫老的记忆力强得惊人,对粤剧历史上的名人名事如数家珍,是“粤剧的活字典”。

上世纪70年代末,莫汝城发表了《粤剧弋腔浅探》、《粤剧昆腔牌子小考》及《粤剧声腔的源流和变革》等一系列颇有见地的研究论文,后又参加了作为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的《中国戏曲志·广东卷》的主编工作,撰写了50多万字的有关粤剧史论的文章;上世纪90年代,红线女艺术中心成立后,红派艺术成了他的研究、推介的一个重点;至晚年,他仍然笔耕不辍,他与潘邦榛等人合作编纂《粤剧大辞典》,是广东省首部涵盖粤剧源流、音乐、剧目、大事记等内容的粤剧工具书。

七八十岁时仍致力于粤剧研究,莫汝城也时常感到精力不济,但又觉得“这些工作有意义,我总又觉得自己有责任,只有做下去”。

3、与红线女成莫逆之交

莫汝城长期过的是独居生活,在外人看来,颇有些遗世独立的“老夫子”姿态。

他的女儿莫柔说,因为父亲从不用手机,家里不装电话、也不装门铃。有一回,红线女有事找他,不得不请粤剧院老院长翻墙进来敲门。作为莫汝城不多的至交之一,女姐曾写信劝他:“找个阿姨负责家务,阿姨煮了饭,可以邀孙儿们一起来家吃饭,享一下天伦之乐。”

莫汝城喜以诗词抒情。去世前,他闻知广东粤剧院正在筹备举行庆贺粤剧艺术大师罗品超百岁诞辰的活动,就在病榻上写了一首题为《庆祝鉴哥百岁上寿》》的贺诗。诗曰:艺坛一代展雄姿,银幕舞台树大旗。救弟写书存典范,名高北斗寿期颐。

这一生,莫汝城留下许多名篇佳句,却不曾为自己的人生赋一词一字咏叹。“如果父亲的一生可以凝聚成一句诗,那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女儿莫柔感念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