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魔鬼史 |
释义 | 《魔鬼史》是部论述邪恶的宏篇巨著,是保罗·卡鲁斯在20世纪初期的作品。这位奇人还是《佛陀教义》等其他许多作品的作者。在人类的历史上,邪恶似乎一度为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汹涌浪潮所淹没,魔鬼似已沦落为一个文学角色,整天地为一桩又一桩捕获灵魂的愚蠢交易而百般忙活。种种民意调查显示,在美国,大部分民众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魔鬼。 基本信息作者:保罗·卡鲁斯 美) 译者:王月瑞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80676996X 条形码:9787806769966 包装版本:2006-06-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这部论述邪恶的宏篇巨著,是保罗·卡鲁斯在20世纪初期的作品。这位奇人还是《佛陀教义》等其他许多作品的作者。在人类的历史上,邪恶似乎一度为理性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汹涌浪潮所淹没,魔鬼似已沦落为一个文学角色,整天地为一桩又一桩捕获灵魂的愚蠢交易而百般忙活。种种民意调查显示,在美国,大部分民众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魔鬼。 魔王是宇宙中的反叛者、暴君王国里的独行者、统一体的对立面、宇宙和谐中的不和谐音,规律中的例外,普遍中的特殊,不可预见的或然。 上帝之所以成为上帝,正是因为魔鬼的存在。 弥尔顿的撒旦是个品德高尚的反叛者,因为他宁愿遭受永世的折磨,也不愿受到丝毫的羞辱。 鲜有例证说,与魔鬼有生意往来的人要他在契约上签名,发誓或给出履行承诺的证明,因为他的诚实从未受到质疑。 造就人类的伟大与人性的,正是撒旦身上所拥有的那些零星的、琐碎的瑕疵。仅仅一部道德机器,即不引人注目,亦无法激起同情。 二十世纪带给人类的是全面战争、种族灭绝、死亡集中营、核武器、生化武器、欺世之谈、生态毁灭及毫无判断力的群体恐怖主义。 目录序 第一章 宗教理念中的善与恶 第二章 魔鬼崇拜 第三章 古代埃及 第四章 阿卡得人和早期闪米特人 第五章 波斯二元神教 第六章 以色列 第七章 婆罗门教和印度教 第八章 佛教 第九章 新世纪的曙光 第十章 早期基督教 第十一章 希腊与意大利的的救世主理念 第十二章 北欧的魔鬼崇拜 第十三章 魔鬼的全盛期 第十四章 异端裁判所 第十五章 宗教改革时代 第十六章 女巫迫害之废除 第十七章 文学中的魔鬼 第十八章 正与邪的哲学问题 结论 精彩书摘伊甸园的由来 约在公元前300年,在闪米特人兴起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以前,这里就生活着一个强大的民族:阿卡得族。 在闪米特人中,先后占主导地位的有巴比伦人、亚述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奇怪的是,阿卡得人不是白色人种,而是黑色人种,因而被人们称作“黑头人”或“黑脸人”。 然而,我们并不能依此认定他们的肤色真的黑如埃塞俄比亚人,因为我们在巴比伦的坟墓里发现的双语简册上看到的是,当时人们称他们为阿达马图(Adamatu),或红皮人。这个发现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肤色并不是黑色,而呈红黑色或棕色。 阿卡得人的统治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结束。在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Sargon,722—705年)统治期间,其语言开始走向消亡。至于阿卡特人对闪米特人的贡献究竟有多少,我们可从如下事实进行推断:闪米特人的大多数宗教制度、传说和风俗,均源起于阿卡特人。 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获知,闪米特人已有一周七日的计时方式。他们的安息日是神圣的礼拜日。在阿卡得语里,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工作是违法的日子”,而亚述人的翻译是“让心灵休息的日子”。 进一步说,阿卡得人已经熟知在《圣经·创世记》和亚述人记录中的关于创世、生命树、洪水灭世的传说。 我们可在多数古代图案上看到传统形式上的生命树,树上结的多是冷杉球果。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种想法是阿卡得人从以前较寒冷的家园里带来的古老传统,那个家园就是米提亚长满冷杉树的峰峦。 许多犹太人的名字更让我们联想到阿卡得人的传统。毫无疑问,这一点进步证明了阿卡得古文明的深远影响。 《圣经-创世记》中所提到的从伊甸园流出的河流名称是巴比伦语。在巴比伦语中,幼发拉底或普拉特(Puraf)是波涛起伏的河流的意思;底格里斯或提格尔(Tiggur)是潮流的意思。Hfd—Dekhel,意即“堤岸很高的河流”,是底格里斯河的另一个名字,在铭文中写作Idikla或Idikrla。 一些亚述学家认为,基训河的名字是阿拉克斯(Araxes),罗林森认为是居卡(Jukha)。萨尔贡国王甚至称颂埃兰王国②是“四条大河流过的国家”。 伊甸园里河流的名称说明,创造伊甸园这一神话的人,一定曾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岸边居住过。 根据这些线索,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幼发拉底河西侧荒漠地区,有一片可耕之地,名叫伊甸纳(Edinna),听起来与伊甸(Eden)园非常相似。 在亚历山大时期,就巴比伦的历史和宗教问题,一个名叫Berosus的巴比伦祭师写出过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虽然此书已不复存在,但众多希腊作家曾大量援引他的作品。我们可据此了解他所提供的他的王国的信息。 所有这些令人颇感兴趣,但已无任何证据以证明其可信性。巴比伦的传说也许源自《圣经·旧约》,但亚述人石头图书馆的成功开拓,无疑使我们拥有了关于这些传说的起源和历史的确切证据,而这一切的绝大部分,又都是古老的阿卡得人遗留下来的。 精彩文评魔鬼是什么?《魔鬼史》的作者卡鲁斯有一个颇为精彩的定义:“它是宇宙中的反叛者、Tyrant王国里的独行者、统一体的对立面、宇宙和谐中的不和谐音,规律中的例外,普遍中的特殊,不可预见的或然。” 这本书是一部相当出色的作品,卡鲁斯的作品内容充实,王月瑞和刘静的翻译文笔优美,不过它最大的作用不是扩充读者的知识——尽管《魔鬼史》的知识量堪称庞大,而是启发读者更为广阔的思路——尽管《魔鬼史》的倾向相对明确——但是,作者不见得希望他的读者们被动接受这些观点。 几乎所有的成熟宗教都喜欢将自己的敌人描述为魔鬼,这样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比如有时我们会发现甲宗教的神明就是乙宗教的魔鬼。诺斯替教派的一支认为是魔鬼创造了世界,它将人类如同动物一般圈养起来,于是正义的上帝化身为蛇,将智慧带给人类。可以想象Yhvh的信奉者会如何憎恶这个教派。晚出的摩尼教深受这一观点的影响,在摩尼教神话中,光明王国与黑暗王国发生战争,一些光明分子被黑暗魔王俘获,为了永远的囚禁它们,魔王创造了作为牢笼的世界。 Catholic的一些神学家曾经认为魔鬼充斥整个地球,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魔鬼,那么魔鬼最主要的性格是什么呢?传说魔鬼曾经去教堂忏悔。讲述完自己的罪行之后,神父说就算活一千年也犯不下如此多的罪过。魔鬼告诉神父自己远不止一千岁,因为它是与路西法一起堕落的天使之一。于是神父问他是否愿意通过苦修来赎罪?魔鬼回答道:“我愿意,如果苦修对我不是太繁重的话。”神父说:“那好,你每天膜拜三次,并说‘上帝,我的主和创造者,我对你犯下罪过,请宽恕我’。”魔鬼说:“不行,这样做太丢脸了。” 骄傲是魔鬼最重要的性格,正是这种特征驱使着魔鬼去完成许多难以想象的事情。魔鬼会后悔,魔鬼会认错,但魔鬼不会道歉,更不会去请求原谅。因为他相信这样做有损自己的尊严。很多人曾经这样想,很多人正在这样想,很多人将要这样想。 魔鬼居住在地狱中,并且希望其他人也到那里去生活。什么是地狱呢?各种文化、宗教在不同的时期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里安达曾经讲过一个寓言:一个人去世后见到了St. Peter's,St. Peter's问他有什么需要。他要来早餐、日报以及生前习惯了的各种享受。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很多个世纪,终于有一天这个人感到了彻底的厌烦,开始诅咒圣彼得,抱怨天堂的生活过于单调。这时,St. Peter's告诉他,你并没有在天堂,而是在地狱,因为只有在地狱每个人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如果在天堂的话,所有的人都必须依循Yhvh的意志行事。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地狱完全可以不是由火焰和体罚构成的,它也许和我们这个世界一般无二。但是这个寓言与千百年来各种宗教的解释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人类的欲望仍然是使自己走进地狱的主要原因,服从神明仍然是进入天堂的首要条件。欲望被描绘为魔鬼的象征,对欲望的唾弃和对魔鬼的敌意曾经为很多宗教所采纳。然而当欲望不再遭到鄙夷的时候,公众对魔鬼的敌意又能维持多久呢?魔鬼必须承担更多的罪行,如果没有的话,人们可以随时创造出来。然而,贴在魔鬼身上最主要的那个标签不是邪恶,不是罪行,而是敌人。弥尔顿笔下的撒旦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反叛者,但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将Yhvh描述成魔鬼,而将撒旦描述为上帝。魔鬼依旧存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对魔鬼有了另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即不同于以往,又不等于颠覆传统观念。人们欣赏并信赖魔鬼,但仍然去向上帝礼拜。改变的是什么?也许什么都没有改变。魔鬼的形象在很多地方太过接近我们的本性,于是在感到亲近的同时难免产生一丝朦胧的厌恶。卡鲁斯认为“鲜有例证说,与魔鬼有生意往来的人要他在契约上签名,发誓或给出履行承诺的证明,因为他的诚实从未受到质疑。”但是每个人都知道,我们需要的是有前提的诚实,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些说真话的技巧,否则他很难在地球上生活下去。魔鬼的多次失败在于它没有选择“适度”,而人们至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适度”。魔鬼的多次失败在于它没有选择“调和”,而人们至少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调和”。在人类社会发生根本改变之前,魔鬼不会成为独立的信仰,他只能作为一种信仰的共生体存在,也许它的对立面也是如此。 有人认为上帝需要魔鬼,因为魔鬼的存在人们才需要上帝的抚慰。其实魔鬼也同样需要上帝,理由与上帝相差无几。而人类同时需要两者,这是两个必须存在的象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