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磨拉石 |
释义 | 磨拉石的定义molasse 地槽急剧隆起,形成于山前坳陷的巨厚的以粗碎屑为主的一套岩系。又称磨拉层。其成分中砾岩占70%~80%,含砂岩、灰岩、泥灰岩、页岩、盐类、煤等。岩层松软,厚度巨大,通常分选和磨圆较差,常见交错层和波痕,相变急剧。以陆相沉积为主,也有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成分变化有一定规律,从山区到平原往往由砾岩过渡为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纵向上,从上到下由陆相过渡为海相。主要发育于造山运动的隆起阶段,分布于山前坳陷地带。有些地带由于地壳活动性较弱,其磨拉石的发育程度不全,称为类磨拉石。中国北祁连山地区的老君山砾岩被认为是典型的磨拉石。岩系下部为砾岩、砂岩,上部为砂岩、页岩。molasse一词源于法语,1919年瑞士地质学家A.海姆首次提出。 磨拉石的形成原为法国罗讷河谷居民称呼当地一种砂岩石材的名称。19世纪时引入地质文献,用以表示阿尔卑斯山区主要为中新统的一套厚度很大的以灰、绿色砂岩和砾岩为主的区域沉积地层。磨拉石厚外达几千米,形成下部海相、上部非海相的楔形沉积体,即侧向急剧变薄,粒度变细。磨拉石的砂岩中富次硬砂岩或岩屑砂岩,也发育长石质砂岩。砂岩层发育交错层理,但不发育粒级递变层理。 磨拉石作为构造岩相术语,表示不同造山带的不同造山期在复理石之后的一种普遍发育的构造岩相类型。如欧洲“红色大陆”的泥盆系,石炭系含煤地层,美国洛基山区一部分白垩系地层等。地质文献中常把磨拉石称为后造山相,形成于后造山期。在沉积建造中还划出磨拉石建造。磨拉石中发育三角洲相沉积,也可含煤层,还可形成厚的储油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