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芦雁图 |
释义 | 1 芦雁绘图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边寿民的《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其在雁的喙间、足部略施赭黄,使墨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高剑父的《芦雁图》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在创作上,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 芦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历代的诗人、画家留下了许多表现芦雁飞、鸣、食、宿的作品。边氏芦雁图形象生动,造型极为准确,摆脱了前人繁细的表现手法,删繁就简,形神兼备。其在雁的喙间、足部略施赭黄,使墨彩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他认为“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并根据纸墨的特点,大胆落墨,显示了其绘画上的深厚功力。寿民用写竹法绘芦苇,浓淡、枯润、疏密兼面有之,多以赭墨绘滩头、芦苇,雅淡有致,深得“遗貌取神”的妙趣。后来擅长芦雁的画家,如薜怀、程璋等人,皆仿“苇间居士大意”,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 2 边寿民画作◎ 基本信息【名称】芦雁图 【类别】中国名画 【作者】边寿民 【年代】近代 【规格】157×84cm ◎ 作品赏析边寿民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画花卉亦有别正职。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此件《芦雁图》写苇间月下的几只鸿雁,姿态各异,造型生动,饶有情趣,图式简括明快,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是边寿民典型的艺术风格。题诗曰:板桥一曲水通村,岸阔沙平绿有痕。我画雁鸿求粉本,苇间老屋日开门。不仅升华了画意,也足见其文学修养和艺术主张。 纸本设色 立轴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阔沙平绿有痕、我画雁鸿求粉本、笔间老屋日开门、边寿民 颐公 秦祖咏在《桐阴论画》三编卷上称其作品:“翎毛花卉,均有别趣。泼墨芦雁尤极著名。所见不下十余幅,笔意苍浑,飞、鸣、游泳之趣,一一融会毫端,极朴古奇逸之致。芦滩沙口,生动古劲,有大家风度。”又称“泼墨芦雁创前古所未有”。并把边寿民的作品列为神品。可见边寿民的作品在当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 作者简介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今淮字)人。诸生,工诗词,作山水、花卉,别有逸致,间工书法。《淮安府志·人物》本传称其书法钟太傅,画入逸品,尤以芦雁著称。所题诗词皆超逸有理趣。结屋城东北隅,擅山水之胜。程嗣立(篁村)、华(新罗山人)为绘《苇间书屋图》,一时名流题咏殆遍。寿民与时人陆立(竹民)、周振采(白民)并称“淮上三民”。 3 高剑父画作◎ 基本信息名称:高剑父芦雁图立轴 材质、形制:设色纸本 尺寸:100×51cm 介绍: 题识:民国三十二年春剑父 钤印:高仑之鈢 ◎ 作品赏析中两只芦雁在苇丛水边低飞,意态悠闲,颇有野趣。值得注意的是,这件作品对背景的处理,吸收了日本画的一些表现方法。远处芦苇只有两三片苇叶用墨较重,其余叶片皆是淡墨,疏疏落落,隐现于大块面积的渲染之中。水滨用大笔画出,墨色也较清淡。在这种简淡笔墨的对比下,两只芦雁越显精细、精神. ◎ 作者简介高剑父(1879~1951),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名伦,字剑父,后以字行。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番禺县,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高剑父一生不遗余力地提倡革新中国画,反对将传统绘画定于一尊;主张折衷,即一方面折衷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又折衷于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之间;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存菁去芜。在创作上,他对人物、山水、花鸟均有很高造诣,其画笔墨苍劲奔放、充满激情。另外,他还长于书法,喜用鸡毫笔,风格雄厚奇拙。 高剑父在中国画传统技法基础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着重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具有南方特色,开创了岭南画派。《东战场的烈焰》是画家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画家以西洋绘画中的光影处理和素描关系,融进中国的墨笔来表现祖国河山被日本帝国主义轰炸后的情景,满目疮痍,一片废墟。是画家的亲眼所见,也是画家的写生之作,画家是以无比悲愤的心情来创作这幅作品的,以唤起民众的觉醒和抗争精神。正如右下角印章所刻:“乱画哀乱世也。”明显地表现出画家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思想。 4 林风眠画作◎ 基本信息名称:芦雁图 材质:设色,纸本 规格:镜心,68.5×69.3cm 作者:林风眠 钤印:林风眠印 题识:林风眠。 ◎ 作者简介林风眠(1900—1991),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自幼喜爱绘画。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静物》等。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5 王震画作◎ 基本信息【名称】芦雁图 【类别】中国名画 【作者】王震 【年代】1933年 【规格】140×33.5cm 约4.2平尺 ◎ 作品简介纸本 镜片 癸酉仲春白龙山人 王震大利(白) 一亭(朱) ◎ 作者简介王震,浙江吴兴(今湖州)人,生于上海浦东三林塘。王震, 字一亭,又署一亭父,号白龙山人、海云楼主、梅花馆主,法名觉器,室名海云楼、芷园、梓园、梅花馆、六三园。海上书画名家年鉴作一八七七 —— 一九三八。寄居上海。工书、画,花果、鸟兽、人物、佛像,无所不能。天真烂漫,雄健浑厚,与吴昌硕相近。技术纯熟,大幅小帧,挥洒自如,有旁若无人之慨。性情和易,与昌硕最为相得。民国九年(一九二○)尝为昌硕写像。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尝作一苇渡江图。日本人最喜其作品。沪上艺术、慈善、佛教、各种社会团体,莫不参加。抗战初期,上海陷敌,因其服务日商日清轮船公司多年,与日人相处颇久。即赴香港,表明心迹。旋因病重,由医生护送返沪逝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