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膜翅目
释义

膜翅目(学名Hymenoptera)包括蜂、蚁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12万种,中国已知2300余种,是昆虫纲中第3个大目、最高等的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相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膜翅目是昆虫纲中的一个目,它的名字来自于其膜一般的,透明的翅膀,它包括各种蜂和蚂蚁。在全世界它有11万多个种,是昆虫纲中第三大的目(次于鞘翅目和鳞翅目)。膜翅目中的昆虫体长0.1~65毫米、翅展0.2~120mm,是昆虫中最小的。

基本简介

膜翅目Hymenoptera包括蜂、蚁类昆虫。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全世界已知约12万种,中国已知2300余种,是昆虫纲中第3个大目、最高等的类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热带相亚热带地区种类最多。植食性或寄生性,包括各种蚁和蜂。也有肉食性的,如胡蜂等。部分种类营合群生活,是昆虫中最进化的类群。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广腰亚目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如蜜蜂、熊蜂、胡蜂和蚂蚁等都是熟知的种类。也有危害农作物的小麦叶蜂、梨实蜂等。

生理结构

膜翅目种类众多,其生活方式和生理结构差异非常大。一般这些昆虫拥有两个透明的,膜一般薄的翅膀,翅膀上的脉将每个翅膀分为面积比较大的格,翅膀的运动一般方向相同。有些膜翅目的昆虫的翅膀也完全退化了(比如蚂蚁中的工蚁)。飞行时膜翅目的两个翅膀一般同步运动。大多数膜翅目昆虫有两个大的复眼和三个小的单眼。一般膜翅目的口器可以咀嚼,但也有一些昆虫的嘴用来添吸,比如蜜蜂。膜翅目是全变态类昆虫中唯一有产卵管的昆虫,许多膜翅目昆虫的产卵管变异为一根毒针。

许多膜翅目动物组成王国,也有不少膜翅目动物寄生。雄性昆虫一般孤雌生殖形成,雌性昆虫从受精卵孵化而成。

分类

按照经典分类方法膜翅目分为细腰亚目和广腰亚目。广腰亚目实际上不是一个统一的族,而是多个进化线的总称,它们的幼虫一般是食植物的,与蝴蝶的幼虫相似。

细腰亚目的昆虫具有蜂类和蚁类特有的细腰,但这个细腰只是似乎将昆虫的躯干分为胸和腹两部分。从解剖学的观点来看这个腰是腹部的一部分,腹部的第一环被紧紧地压在胸部内了。细腰亚目的幼虫没有足,象蠕虫。许多细腰亚目的昆虫饲养幼虫。一些细腰亚目的昆虫形成非常复杂的社会结构,比如蚂蚁、黄蜂、蜜蜂等;另一些单个生活,比如大黄蜂。

分类识别特征

翅膜质、透明,两对翅质地相似,后翅前缘有翅钩列与前翅连锁,翅脉较特化;口器一般为咀嚼式,但在高等类群中下唇和下颚形成舌状构造,为嚼吸式;雌虫产卵器发达,锯状、刺状或针状,在高等类群中特化为螫针。

(一) 头部

头部明显,正面观横形,有时几成球形,颈部细小,可自由转动。触角形状多变化,有丝状、棒状、膝状、栉状和扇状等,通常以雄性为发达,多为13节,雌性较短,多为12节,少数种类节数减少到6—8节。复眼1对,较发达,位于头部两侧。单眼3个,位于额的上方,呈三角形排列。少数种类单眼退化或缺如。口器多为咀嚼式,各组成部分的形态构造以及下颚须和下唇须的节数、形状、长短常可作为分类特征。蜜蜂总科的口器为嚼吸式,下颚、下唇延长成喙,用以采食花蜜。

(二) 胸部

胸部包括前、中、后胸及并胸腹节。前胸一般较小,横形或不明显。头与前胸之间有颈,有的前胸前缘明显锋锐,将前胸与颈分开,有的前缘消失。中胸背板分中胸盾片及小盾片。盾片有的平整无沟缝,有的则有1对完整或部分消失的盾纵沟,有的中部下陷成槽或隆起。小盾片一般圆形、三角形、卵圆形或舌形,有的很短,有的末端延长或具叉状突起。并胸腹节是由腹部第1节并入胸部形成的,其形状、大小、长短、倾斜度等变化很大。许多种类(细腰亚目)腹部第2节缢缩成细柄状,称为腹柄或“腰”。

多数种类都具有两对正常的膜质翅,且前翅显著大于后翅,仅少数种类的翅退化或变短。前翅前缘通常有翅痣,其形状多有变化。多数种类的翅脉较复杂,纵脉多愈合或变形,并与横脉围成若干翅室。对脉序和翅室的命名,各学者意见不一,较常用的为康氏系统(Comstock和Ross系统)。有的种类翅脉极为退化,翅脉在膜翅目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胸足3对相似。但某些寄生性种类的转节为2节;有的前足腿节膨大,如肿腿蜂;有的后足腿节特别膨大,如小蜂科的某些种类;蜜蜂总科的后足则特化成携粉足。跗节2—5节,末端具爪1对。

(三) 腹部

腹部通常l0节,少的只可见3—4节。细腰亚目的第1腹节已并入胸部形成并胸腹节,第2节通常很小,或呈柄状。雌虫第7、8节腹板变形,形成产卵器。膜翅目昆虫的产卵器极度特化,适于锯、钻孔和穿刺等,同时有产卵、蜜刺、杀死、麻痹及保存活的动物寄主食物的功能。产卵器的形状变异很大,有的呈长针状,有的呈短锥状,有的自腹末伸出,有的自腹末前方腹面伸出,有的只作为防御器官而已失去产卵作用。雄性外生殖器由第7、8腹节腹板及生殖节组成,生殖节主要包括生殖突基节、阳茎、阳茎腹铗及生殖刺突等,部分隐藏于体内,一般种间变异很大,是种类鉴别的重要特征。

(四) 幼虫

根据食性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可将膜翅目幼虫分为两类。一类为蠋型幼虫:体型近似鳞翅目幼虫。即体表通常有毛斑,头部骨化程度强,上颚强大,具触角及下颚须,常有侧单眼,除胸足止常发达外(少数退化),还具腹足。与鳞翅目幼虫的主要区别是,腹足数目在6对以上(如叶蜂类为6—8对),无趾钩。蠋型幼虫多营自由生活,植食性。第二类为无足型幼虫:如腰亚目的幼虫。体无色斑,无足,头部骨化弱,口器及触角退化,触角柔软不分节,下颚须乳突状,上颚弱,无单眼。多营寄生或拟寄生生活,或生活于由母蜂准备好的饲料中或由工蜂喂食,少数在寄主植物上造成虫瘿。

生物学特性

全变态。一般为两性生殖,也有的行单性孤雌生殖和多胚生殖。单性生殖较为普遍,如蜜蜂已交配的蜂产的未受精卵,产生雄性个体;胡蜂及叶蜂的一些种类未交配过的雌蜂产的未受精卵,可产生雌或雄两性个体。多胚生殖多见于茧蜂、小蜂及缘腹细蜂科中的一些种类,如多胚跳小蜂1个卵可产生2000多个后代个体。

膜翅目昆虫的绝大多数种类是对人类有益的传粉昆虫和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只有少数为植食性的农林作物害虫。植食性者如叶蜂科幼虫食叶,茎蜂科幼虫蛀茎,树蜂科幼虫钻蛀树木,瘿蜂科幼虫形成虫瘿等。寄生性者包括细腰亚目大部分种类,其中又分为内寄生和外寄生两类。捕食性者主要包括胡蜂、泥蜂、土蜂等科的成虫。以花粉和花蜜为主要食物的蜜蜂有助于作物授粉,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并为人类提供蜂产品。

胡蜂、蚁、蜜蜂等高等膜翅目昆虫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生活习性,有的已形成习性、生理及形态上的分级现象。如后蜂(蚁)专司产卵繁殖,雄蜂(蚁)通常于交配后不久死亡,工蜂(蚁)专司采集食物、营巢、抚幼等职,蚁科中有专司保卫的兵蚁。社会性种类在成虫和幼虫间还存在“交哺”现象,如胡蜂成蜂饲喂幼虫时,幼虫分泌—种乳白色液体,供成蜂取食。蜜蜂巢群中的不同级型,分工明确,不同级的幼虫巢室大小不同,饲育方式也不同,如后蜂幼虫期一直被喂以王浆,直至化蛹。蜜蜂等为了群体的觅食、繁殖及维持其稳定性,群体内各成员间通过各种发达的感官接受和传递信息,如通过不同的“舞姿”传递蜜源植物的方位、与巢的距离等。同巢蜂群的特定气味是维持本群、防止异群进入的指示气味,守卫蜂即通过嗅觉在巢门口守卫本群。蜂群的稳定性是通过后蜂上领腺分泌的外激素“后蜂物质”来维持的,该物质可抑制工蜂生殖腺的发育和新后蜂的产生,从而避免发生分蜂现象。蚁是通过腹部腹面在爬行过程中留下的踪迹外激素指示同巢成员找到食物及归巢路线的。

分类系统与重要科介绍

膜翅目分为2-3个亚目,49-89个科。

I、广腰亚目Symphyta

腹部与胸部相接处不收缩为细腰状,后翅至少有3个基室(中室、亚中室、亚臀室)。转节2节。幼虫植食性,具胸足3对,多数有腹足,但没有趾钩,可与鳞翅目幼虫相区别。

(1)叶蜂科Tenthredinidae

前胸背板后缘凹入,身体粗短。前翅有翅痣,翅室多。前足胫节有2个端距。产卵器扁锯状。植食性,许多种穿梭于花间,有的捕食蝇类或小甲虫,孤雌生殖普遍。本科已知4000多种,占广腰亚目已知种的2/3。我国常见的有小麦叶蜂Dolerus tritici Chu、梨实蜂 Hoplocampa pyricola Rohwer等。

II、细腰亚目Apocrita

腹部基部紧束成细腰状,或延伸成柄状,腹部第1节向前并入胸部,称并胸腹节。转节1-2节。后翅有1-2个基室。幼虫无足。

(I)、锥尾组Terebrantia

腹部末节腹板纵裂,产卵器多外露,从腹部末端伸出。后翅无臀叶。足的转节多为2节。

(1)姬蜂科Ichneumonidae

体长3-40毫米,触角16节以上,不呈膝状。前翅有翅痣,翅脉发达,有3个盘室。幼虫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和蛹。世界已知近15000种,广泛分布,我国已知约1000种,是重要的天敌昆虫。

(2)茧蜂科Braconidae

体长2-12毫米。与姬蜂科相似,区别在于:前翅有2个盘室,腹部第2、3节背板愈合。幼虫寄生于鳞翅目、鞘翅目、双翅目昆虫,也寄生于半翅目、长翅目昆虫。通常寄生于幼虫和蛹,也有的寄生于鞘翅目和半翅目的成虫。世界已知近4500种,广泛分布,我国已知约300种,是重要的天敌昆虫。

(3)小蜂总科Chalcidoidea

体长 0.17-16毫米,一般1-5毫米。触角膝状,13节以上。翅脉极退化,仅前缘1-2条翅脉,无明显的翅痣和翅室。前胸背板不伸大翅基片。转节2节。除少数保持或返回植食性外,绝大多数寄生于昆虫的卵、幼虫、蛹、成虫及蜘蛛的卵、幼蛛和成蛛,是重要的天敌昆虫类群。

(4)瘿蜂科Cynipidae

体长1-6毫米,光滑或有细毛,蓝色、褐色或黄色,有光泽。触角丝状,11-16节。前胸背板伸达翅基片,足的转节1节。前翅无翅痣。幼虫多数寄生在壳斗科植物,造成虫瘿。重要的害虫有板栗瘿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等。

(II)针尾组Aculeata

腹部末节腹板不纵裂,产卵器特化为螯刺,出自腹部末端,一般缩入体内而不外露。转节1节。后翅多有臀叶。

(1)泥蜂科Sphecidae

一般黑色,有黄色、橙色或红色的斑纹,体光滑或有毛。腹部纺锤形,具有明显的腹柄。足细长,前足适于开掘,中足胫节有2距。后翅具臀叶,多数有闭室。常捕食鳞翅目幼虫与直翅目昆虫作为子代的贮粮。常见的有黑足泥蜂Sphex subtruncatus Dahlbom等。

(2)胡蜂总科Vespoidea

通常说的马蜂就属这类昆虫,体型较大,色泽鲜艳,多黄、黑、棕色,有彩斑。触角一般雄13节,雌12节,偶有例外。前胸背板向后延伸达翅基片。休息时翅纵褶覆盖在身体上。肉食性,多数有社会行为,是农林害虫的天敌,也是养蚕业、养蜂业的害虫。成虫、幼虫和蜂巢可入药,蜂毒是昂贵的良药。但人畜误碰蜂巢,群蜂追螯,常致受伤,严重者会引起死亡。常在人的居住地区筑巢与活动。包括19个科,常见的有胡蜂科和马蜂科。

(3)蚁科Formicidae

俗称蚂蚁。体小,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光滑或有毛。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已知14000多中。常见的有家蚁Monomorium pharaonis L.等。

(4)蜜蜂总科Apoidea

小到大型,多数体被绒毛或由绒毛组成的毛带,少数体光滑或具有金属光泽。中胸背板的毛分枝或羽状是本总科的主要特征。触角雄13节,雌12节。前胸背板不伸达翅基片。转节1节,多数种类后足为携粉足。

生活方式有三种类型:①社会性,②独栖性,③寄生性。其社会性生活的详情请看“等级森严的社会生活--蜜蜂”。

昆虫纲

昆虫纲:节肢动物门的1纲。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纲。   

无翅亚纲 增节变态类 原尾目:原尾虫 

表变态类 缨尾目  

双尾目   

弹尾目 节腹亚目  

愈腹亚目   

有翅亚纲 原变态类 蜉蝣目 

不全变态类 蜻蜓目 均翅亚目:蟌 

间翅亚目:蜓蟌   

差翅亚目:蜻蜓   

襀翅目:石蝇   

蜚蠊目:蜚蠊   

直翅目 螳螂亚目:螳螂  

蛩蠊亚目:蛩蠊   

跳跃亚目:蝗虫、螽蟖、蟋蟀、蝼蛄   

竹节虫亚目:竹节虫   

革翅目 蠼螋亚目  

蝠螋亚目   

鼠螋亚目   

纺足目:足丝蚁   

等翅目:白蚁   

啮虫目   

缺翅目:缺翅虫   

食毛目:咬虱类 钝角亚目  

丝角亚目   

缨翅目 锥尾亚目  

管尾亚目   

半翅目 同翅亚目:蝉、蚜、蚧  

异翅亚目:蝽   

全变态类 虱目:吸虱类  

脉翅目 泥蛉亚目  

蛇蛉亚目   

蛟蛉亚目   

长翅目:蝎蛉 原长翅亚目  

 真长翅亚目  

毛翅目:石蛾   

鳞翅目 同脉亚目  

异脉亚目   

双翅目 长角亚目:蚊、蜢、蚋  

短角亚目:蝇、虻   

蚤目   

鞘翅目:甲虫 肉食亚目  

多食亚目   

捻翅目   

膜翅目 广腰亚目:叶蜂、树蜂  

细腰亚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