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鸣霜楼
释义

位于保定市裕华东路西段路北侧。建于金大定间(1161-1189年);明宣德间(1426-1435年)重修后称为宣德楼,成化间(1465-1487 年)重修后,改称干云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之后,又改称鸣霜楼。楼内悬有金大定年间所铸大钟1口,铸造于公元1181年, 钟高2.25米,口径2米,钟带三层,每层每方皆铸佛像, 为现存早期古钟之一。楼建于砌高台上,高2层,东侧轩楼梯,重檐歇山布瓦顶;下檐廊柱为小八角石柱,斗拱为三踩单昂,上檐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此楼虽属明代重建后的规模,但在建楼手法上,仍保留了早期木构的一些手法。

简介

鸣霜楼又叫古鸣霜楼,位于保定市裕华路,紧邻大慈阁,背后是钟楼商厦。楼内藏钟,钟体通高2.55米,口径2米,唇厚17厘米。铸成于金大定廿一年(公元1181年)。据《中国名胜词典》介绍,该钟早于西安钟楼大钟203年,早于北京大钟寺钟王552年。

该钟造型庄重,比例科学,选料考究,以生铁为原料,采用我国传统工艺——无模铸造法浇铸而成。千百年来,它经受了无数次的撞击和风雨沧桑,至今完好无损,体现了我国古代冶炼。

鸣霜楼的钟悬挂在二层楼上,它由两根高8.5米,直径0.45米的木柱(又叫擎天柱)支撑,在柱的顶端有八根横梁搭成框架,钟挂在最上方的双坊上,这样每根横梁均匀受力,既减轻了柱子的压力,又起到了固定支架的作用,具有抗震功能,使钟体保持平衡,悬挂十分科学。用手轻轻一拨大钟便能晃动,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能和对力学原理的巧妙运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9: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