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鸣机夜课读记 |
释义 | 作品名称:鸣机夜课读记 创作年代:清 文学体裁:文言文 作者:蒋士铨 原文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作者蒋士铨(1725~1784),清代诗人。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注释1.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 2.授:教导,传授。 3.暇:有空的时候。 4.更:又。 5.每:经常。 6.少:稍稍。 7.以为:作为。 8.去:离开。 9.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 10.差:同“瘥”,病愈。 11录:抄录。 12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的响声。 13然:是。 14尝:曾经 15是:这是 译文蒋士铨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蒋士铨朗诵古诗。母亲和蒋士铨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蒋士铨生病时,母亲就抱了蒋士铨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蒋士铨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他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蒋士铨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蒋士铨,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蒋士铨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蒋士铨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帮您消除忧虑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蒋士铨就背书,琅琅的书声,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母亲微笑着说:“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蒋士铨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她总能很快的好。 启示做人: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希望。做事:做事要坚持不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