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鸣皋歌送岑征君 |
释义 | 《鸣皋歌送岑征君》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杂言骚体诗。诗中想象岑征君旅途中冰封雪飘、山高水深的艰险情景,刻划了鸣皋山幽深寂静的环境,也抒发了自己遭受排斥的不平心情。 作品名称:《鸣皋歌送岑征君》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骚体诗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鸣皋歌送岑征君 若有人兮思鸣皋,阻积雪兮心烦劳。 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冰龙鳞兮难容舠。 邈仙山之峻极兮,闻天籁之嘈嘈。 霜崖缟皓以合沓兮,若长风扇海涌沧溟之波涛。 玄猿绿罴,舔舕崟岌; 危柯振石,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 峰峥嵘以路绝,挂星辰于崖嶅! 送君之归兮,动鸣皋之新作。 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 君不行兮何待?若返顾之黄鹤。 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 巾征轩兮历阻折,寻幽居兮越巘崿。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望不见兮心氛氲,萝冥冥兮霰纷纷。 水横洞以下渌,波小声而上闻。 虎啸谷而生风,龙藏溪而吐云。 冥鹤清唳,饥鼯嚬呻。 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 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于风尘! 哭何苦而救楚,笑何夸而却秦? 吾诚不能学二子沽名矫节以耀世兮,固将弃天地而遗身! 白鸥兮飞来,长与君兮相亲。 注释译文词语注释鸣皋:九皋山,又名鸣皋山,位于嵩县北部,距陆浑水库三公里。山势雄伟,颠高入云,悬崖峭壁,山峦叠翠。站在山顶,睛日极目远眺,中岳嵩山、省城郑州、古都洛阳、龙门香山、嵩县、伊川、汝阳等地尽收眼底。 作品译文你想回归鸣皋山,可是现在雪深三尺,你心必定很烦劳。 现在黄河冰封,怎么可以渡河呢?那冰凌如刀,连小船穿越的缝隙都没有啊(暗喻朝廷没有君子容身之处)。 鸣皋山高峻如仙山,可以听到天宫优美的音乐声。 白雪覆盖的山崖如素练,舞风起波涛;也如巨风吹海浪,涌起滔天的巨山一座座。 黑猿绿熊,惊颤吐舌,高危的树枝和摇晃的巨石险峻的山峰,更使它们丧魂落魄,群相呼号。 山势高峻峥嵘仿佛无路可通,星星象挂在高耸的山崖一样。 为了送你归隐啊,我写了这首《鸣皋歌》。 鼓吹乐器与丝弦乐器在交替地演奏,我们在梁园的清泠池听曲喝酒。 你欲行而不行,为什么?像那依恋不舍的黄鹤不忍心飞去。 你的才学傲视梁园聚集的雄才,你的诗歌震动了洛阳一带。 你乘坐的车经历阻碍,翻山越岭去寻找幽居的场所。 想象你坐在白石上欣赏明月,想象你在松下抚琴,声满万壑。 如何再见你呢,心郁闷,这心情就像女萝青藤雾蒙蒙。 山间的流水浩荡,绿水漾波;山脚的波涛声声,山头也可相闻。 老虎在山涧呼啸生风,蛟龙在溪涧窝藏而吐云。 凄厉的鹤鸣声在山谷中回荡,饥饿的鼯鼠痛苦地在呻吟。 孤独地住在这幽静的地方,面对空山,更使人愁闷。 群鸡为争食而抱成团(暗喻朝廷里的利益集团),凤凰独飞而无伴。 蝎虎居然嘲笑巨龙,鱼目竟敢冒充珍珠(暗指李白在朝廷受到的排斥)。 丑女锦衣如花,西施反而被指使去砍柴。 如果硬叫巢父和许由去做官,被朝廷管束,就同夔、龙(两人是管理型人才)被废弃于民间一样,都是不适其志的(李白知道要人尽其才)。 申包胥为什么这样悲苦地哭求秦王救楚呢?鲁仲连谈笑退秦兵,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我可不能矫揉造作,装出节操很好的样子以赚取好评,我将此身与天地一并丢弃。 白鸥啊,飞来吧,与岑勋一起相亲相爱。 作品鉴赏此诗为李白自制歌行,用来送他的朋友岑征君到嵩县鸣皋山隐居,故曰“鸣皋歌”,而以“送岑征君”为其副题。征君,美称,泛指虽应征入朝却没有任职的名士。此诗原题下注:“时梁园三尺雪,在清泠池作。”清泠池,为宋州梁园胜地。可见此诗为李白漫游梁宋时作。与此同时,李白还写了一首《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其中说到岑征君乃相门之后,家世显赫,但也多次遭到迫害。促使岑征君早就萌发了隐居的念头。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就要离开宋州的梁园到嵩县鸣皋山去隐居了,面对着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诗人的心情特别“烦劳”。一种“天长水阔厌远涉”,一种“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觉涌上心头。在诗人的想象中,从宋州梁园到嵩县鸣皋山竟是如此艰难和可畏。于是组成了“洪河凌兢不可以径度”,至“挂星辰于岩嶅”一段描写。这是经由“烦劳”的特殊心态幻觉出来的一连串意象语汇,渡越冰封雪冻的河流是那样艰难;鸣皋山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却又那样难以企及;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也变得嘈杂难听;素裹银装的群山绵延起伏,犹如大海中长风掀起的巨浪令人生畏;甚至那些伏居深山,跳跃于“危柯振石”间的珍稀动物,也不能不“骇胆栗魄,群呼而相号”了。暗示出岑勋此时到鸣皋山隐居,实在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送君之归兮”至“愀空山而愁人”,笔锋一转,才正式进入送行的叙述。先记送行的情景:“交鼓吹兮弹丝,觞清泠之池阁”,酒酣耳热,丝竹并奏之情如见;接着赞岑征君的为人:“扫梁园之群英,振大雅于东洛”,作文赋诗,风流儒雅之态可想而知;再想象其幽居的乐趣:“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回归自然,抱朴含真之趣可亲,继而是对友人深情的关注与怀念:“块独处此幽默兮,愀空山而愁人”。诗人想象中的鸣皋山,并不是“两岸桃花夹去津”的桃源乐土,而是有虎啸、有龙吟,有“冥鹤清唳,饥鼯呻嚬”的充满着躁动不安和不平之鸣的世界。这里诗人以暗示、对比、烘托等手法,暗示山居野处,虎卧龙潜,遗世独立,并非最佳之所。 至此,李白的激情又一次爆发出来,于是有了“鸡聚族以争食”,至结尾的第三段文字。像岑征君这样的志士只能遗世独立于山中,而鸡鸣狗盗之徒却窃踞魏阙。因此诗人发出了高亢激越的音响:“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于风尘。”这是古今志士的一种宿命。所谓“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李颀《杂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巢由与夔龙尚且不能勉强凑合在一起,更何况与鸡鹜争食,与蝘蜓混居。于是接着又引申包胥与鲁仲连为例,说明岑征君不愿学,亦不必学。他遗弃了沽名耀世的殊勋与荣誉,却获得了人生的解放与自由。这里的“吾”,不是李白自谓,而是代岑征君立言。此时的李白已经化为一只白鸥,并借岑征君之口,邀约他早一天也能飞到鸣皋山去。那时,他也就可超越尘世的束缚而遨游于天地之间了。 这是一首骚体诗。骚体诗自魏晋后沉寂了四五百年,在李白笔下,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首歌行的句式、语言、音节、韵味,那种酣畅淋漓,纵横驰骋,惊心骇目,声势夺人的气魄,以及那些借助于含混、暖昧、朦胧的意象所形成的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是李白的独创。而选择这种古老的文学形式,是因为他此时的遭遇和心境太像屈原了。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