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THAAD |
释义 | 1、概述THAAD(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是TMD体系的地基高层防御部分,比低层系统拦截的高度高,距离远,既能在大气层内又能在大气层外撞击杀伤截击。由于拦截距离较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均能保证充足的作战空间来截获目标,同时可对截击成功与否作出评估,以至必要时发射第二枚导弹。THAAD几乎可以对TBM威胁实施全线拦击。远距离截击时,可将大规模毁灭性弹头对地面上的破坏效果降至最低,截击后的碎片也不至散落在部队头上。因此,THAAD是TMD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THAAD的研制工作启动于1992年,2001年10月,美国国防部将THAAD计划转给弹道导弹防御局,2004年3月THAAD由“战区高空区域防御”改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陆军定于2007年部署。其系统组成如下:地基X波段雷达,THAAD发射装置,THAAD导弹(助推器和杀伤飞行器),BM/C3I(战斗管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 THAAD系统的作战过程主要分为探测、威胁评估、武器分配、交战控制和导弹拦截。 2、特点THAAD系统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先进性能: 一是使用具有高效杀伤能力的动能弹头。THAAD系统采用动能直接碰撞杀伤模式摧毁来袭导弹或弹头目标。动能杀伤器(包括保护罩)具有很高毁伤动能,来袭的核、生、化弹头在受到拦截时不会发生爆炸,不会对美国防御地带造成沾染。 二是具有对同一目标实施两次拦截的能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具有“射击-观察-射击”能力。假如第一次拦截失败,第二枚拦截导弹会根据数据情报立即发射升空,进行二次拦截,若再度失败,则交由低层防御系统拦截。 三是充分考虑了全系统通用性设计。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设计上尽量照顾了与陆军其他装备的通用性,例如,BM/C4I掩体安装在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车辆上(HMMWV),计算机、通信装备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等全部是陆军标准化装备,武器系统可用C-130、C-140等运输机运输。这种标准化设计不仅降低了设计和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部署能力及训练和作战综合效能。 四是具有很高的系统间互操作能力。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具有高度的自行作战能力,采取协调方式配合各种标准化的美陆军装备和其他导弹防御系统工作,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系统及外部的传感器协同作战,形成有效的高低层防御网,提供多次交战机会。同时,THAAD系统能与现有的和拟定的战区指挥、情报、监视系统和其他防空系统连接和互操作。 3、系统组成THAAD系统组成如下:BM/C4I(战斗管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系统),拦截导弹(助推器和杀伤飞行器),THAAD发射装置,地基X波段雷达及支援设备。 BM/C4I系统是THAAD系统的“大脑”和“神经中枢”,正是它把THAAD拦截弹、发射车和雷达集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它是一个分布式的、重复的、非节点的指挥控制系统,代表了陆军未来防空系统的主要特征。BM/C4I的主要功能是:1、负责全面的任务规划,协调并执行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2、提供话音与数据通信能力,由此可以把地基雷达与发射车分散部署,以提高生存能力和扩大防御区域;3、与其它防空系统接口,以便实施联合作战;4、与天基探测器接口,以便利用其数据扩大防御区域。THAAD系统的BM/C4I系统是一个有防护罩的高度机动的车载系统,由一个战术作战站(TOS)和一个发射架控制站(LCS)组成,两者合在一起称为战术方舱组(TSG),见图和图。TOS的功能是为部队作战提供规划、分析和后勤支援,为交战行动提供监视和战斗管理。LCS为TOS提供通信线路,同时还充当通信中继站,为远距离发射装置提供通信联络,保障分支通信线路畅通。为确保与陆军和联合部队相互配合作战的能力,BM/C4I系统能够支持各类通信协议。BM/C4I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主要通信线路是“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在这个网络上,探测器与BM/C4I系统各组成部分能够相互报告跟踪数据和其它关键的战场信息,也能向其它防空系统报告跟踪数据和其它重要的战场信息。当BM/C4I系统的任何一部分损坏时,都不会导致不能利用系统的其它部分,这种设计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生存能力和可利用率。 THAAD 系统的AN/TPY-2相控阵雷达是一种X波段固态多功能电晶雷达,具有监视和远距离火控功能,能够提供监视、火控、杀伤评估和发射初始化信息。THAAD雷达由雷达天线、电子设备车、冷却设备车、电源车和操作控制车等五大部分组成。雷达天线主要由天线装置和前、后移动器装置2部分组成。天线设备单元采用了25344块I/J波段固态收/发模块,工作频率9.5GHz,阵面为9.2平方米,前向探测方位角为120°,探测仰角为90°,可由C-5和C-17运输机运输。 电子设备车的车箱为具有核生化防护系统及环境控制装置的密闭保护罩。车内装有2台VAX7000数据处理机和4台MP2大规模并行信号处理机,以及接收机/主控振荡器、波形发生器、高速记录仪等设备。 冷却设备单元作战准备时间小于20分钟,制冷流量为300克/分钟;主电源车单元包括2台1.1兆瓦柴油发电机(一台备份),作战准备时间小于10分钟;操作控制单元包括3个操作台,用光纤数据链路与THAAD探测系统接口相接,与电子设备单元通过小于500米的光缆链接,自带15千瓦发电设备,有核生化防护系统。 地基雷达与与THAAD系统一同使用时,探测距离为500千米,采用全视场相控阵天线可捕获1000千米范围内的战区导弹目标。THAAD雷达的任务是:对有限空域进行搜索,捕获目标并自动转入跟踪状态;建立状态估计,提供目标信息,预报落点,进行拦截计算确定预测拦截点;利用目标状态和高分辨率波形两种组合信息进行识别;测量拦截弹位置并通过上行通道给拦截弹发送修正目标的状态信息;提供目标威胁图像,配合寻的头的红外成像辨认真假弹头;进行首次拦截杀伤评估以及可能的第二次拦截结果的综合杀伤评估。THAAD雷达的研制成果还将成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地基雷达的技术验证机的基础。 4、研究历程1987年,美国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提出了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的高空防御技术开发计划。美国陆军认为,战区弹道导弹对军队、人口密集区以及地面重要资产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开发一种针对这些导弹的防御系统,美国的军事战略实施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海湾战争清楚地证明了导弹防御系统的巨大价值。由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爱国者”导弹属于低层防空导弹,最大射高只有约20公里,主要用于保护机场、港口、军事指挥中心、小城市等目标,防御面积较小,拦截也不是在足够高的空间进行,而且拦截造成的导弹碎片经常落在己方或友方领土上,同样会对地面人员和资产造成破坏。如果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头和化学弹头,像这样的低层拦截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此,开发一种能在更远距离、更大高度上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高科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为了弥补“爱国者”导弹的这一弱点,美军开始研末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 THAAD计划由美国国防部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管理,陆军防空与导弹防御计划执行办公室和陆军THAAD项目办公室执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导弹与空间分部是主承包商,英国BAE公司负责研制动能杀伤器上的红外成像导引头,雷锡恩负责研制THAAD雷达系统,利顿公司负责研制BM/C4I系统,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火箭达因分公司负责研制动能杀伤器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DACS),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Aerojet)负责研制THAAD拦截弹的助推器,Coleman公司和Aerotherm公司是Hera靶标的承包商。陆军空军与导弹司令部负责管理THAAD试验中所使用的Hera靶标。目前,THAAD拦截器在洛马公司的派克(Pike)郡基地生产,发射台和火控单元在洛马公司的卡姆登(Camden)基地生产。 1987年,美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开始“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研究论证工作。1989年美国防部正式公开此项计划,1990年当时的战略防御计划局(即现在的弹道导弹防御局)将合同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麦道公司和斯帕塔公司(后由休斯飞机公司代替),1992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赢得了演示/验证合同,合同的目标是对大气层内/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所需全部技术进行集成。1993年10月美国国防部把THAAD系统列为重点发展的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核心计划。 1994年5月,THAAD拦截弹动能杀伤器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成功进行点火试验。 1994年6月,THAAD拦截弹的助推火箭成功进行静态点火试验。 1994年7月,THAAD拦截弹进行了模拟的热发射试验。 1995年4月21日,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第一次飞行试验,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的。本次试验对发动机、控制系统、助推器与动能杀伤器间的分离性能、导引头保护罩的热防护性能、动能杀伤器的自毁性能进行了验证,同时评估了姿轨控发动机引起的侧向喷流对导引头侧窗及高度控制效果的影响。 1995年7月31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二次飞行试验。拦截弹发射后执行能量管理控制机动;助推器分离后,利用地基雷达提供的数据进行中制导。由于拦截弹的飞行速度超过了靶场的安全限制,飞行试验终止。 1995年10月13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三次飞行试验,对能量管理控制系统、助推器分离阶段的阻尼装置、导引头数据收集、与地面作战管理系统的连通、发射系统、地基雷达等方面做了测试。动能杀伤器亦演示闭合回路导航。这是一次非拦截的试验,整个系统已通过了软硬件的对接过程。 接下来的第四次至第九次测试全都以失败而告终,致使研制试验计划比原定计划大大推迟。 1995年12月13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四次飞行试验,这也是THAAD拦截弹的第一次导弹拦截测试。本次试验拦截对象为“暴风”(Storm)靶弹,该靶弹采用“中士”(Sergeant)导弹的第一级,其第二级动力装置则用了“民兵”(Minuteman) I导弹的第三级。在燃料烧尽之后,第二级和制导控制装置,仍与再入飞行器相连,以便为THAAD拦截弹提供单一的目标。THAAD雷达成功跟踪了拦截弹和靶弹,标志着在接下来的飞行试验中作为主控雷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由于代用雷达第一次提供的目标信息出现错误,导致动能杀伤器耗用过多的燃料修正弹道,在拦截即将结束前燃料耗尽,以致错过目标,本次拦截失败。动能杀伤器红外成像导引头发现并跟踪了目标。 1996年3月22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第五次飞行试验由于机械故障原因使助推器没有成功分离而导致拦截失败。第五次试验采用“赫拉” (Hera)靶弹,其最高速度只有2.4公里每秒左右,对应射程约1000公里,Hera导弹包括:“民兵”(Minuteman) II导弹的两级动力装置、1个改型的“潘兴”(Pershing) II导弹的制导系统、1个再入飞行器。此种靶弹可模拟多种目标,其再入飞行器的红外特征和物理外形可以改变,甚至可以按程序模拟“飞毛腿” (Scud)导弹在以色列和沙特上空那样的摇晃与断裂。这是第二次拦截试验,也是第一次THAAD系统全部单元都参加的试验,THAAD导弹首次从发射车上发射,THAAD雷达成功完成了跟踪靶弹和拦截弹的任务。 1996年7月15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六次飞行试验,由于动能杀伤器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没有识别到目标导致拦截失败。导引头的电子系统失灵,拦截器飞过目标,然后自毁。这是第三次拦截试验。 1997年3月6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第七次飞行试验由于动能杀伤器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DACS)出现故障,导致拦截失败。试验开始时,从白沙导弹靶场北端发射了Hera靶弹,THAAD验证雷达截获、跟踪了目标,作战管理系统计算出拦截位置。靶弹发射7分钟后,向拦截方位发射了THAAD导弹。通常,导弹飞离发射筒后,动能杀伤飞行器上的6个姿态控制和4个转向控制发动机应短暂点火,以便吹开喷口并启动DACS系统,但此次飞行中只有两个姿态控制发动机点火,造成DACS死火,而遥测装置也表明其输出电流为零。期间6次目标位置的上行信息,飞行器均接受并应答,但因DACS死火,使其不能沿正确轨道飞行。虽然动能杀伤器头部的防护罩打开,导引头工作,但飞行器不能转到使导引头朝向目标的方向,致使侧视红外成像导引头未能截获目标。THAAD拦截弹发射2分钟后,动能杀伤器在稠密大气层与目标偏差几百米,丢失了目标。这是第四次拦截试验。 1998年5月12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第八次飞行试验由于助推段电子系统短路导致拦截失败,THAAD导弹在发射不久后即失去控制。 1999年3月29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第九次飞行试验中,由于高度控制系统故障,拦截试验再次失败。THAAD系统全部单元参加了测试,以验证集成后的武器性能。THAAD发射架、雷达、BM/C4I均表现正常。按照方案成功发射,助推器和动能杀伤拦截器顺利分离,然后KKV依靠地基雷达提供的最新目标信息进行中制导,继续飞行。导引头保护罩分离正常,进入到最后的拦截阶段。在第58秒时高度控制系统失灵,导致拦截器飞过了计划中的高度,没有拦截到目标。但数据显示,THAAD拦截弹已经飞到距离目标只有36英寸的高度。这次试验虽然没有拦截到目标,但完成了31个试验目标中的27个。 1999年6月10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了第十次飞行试验,实现首次成功拦截。在靶场中部的大气层高空,一个模拟“飞毛腿”的靶弹被击毁。驻扎在得克萨斯州布利斯基地的第六防空炮兵旅负责试验过程中所有设备的操作,包括发射架、火控、通信以及雷达设备的操作。这些设备与整个THAAD系统的交互作用为军队提供了宝贵的试验与操作经验,及试验操作的真实性。发射时需要7名人员参与,其中2名负责发射车,3名负责作战管理车,2名负责操作雷达车。 1999年8月2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第十一次飞行试验中,THAAD拦截弹在大气层外再次拦截到了靶弹。在试验中,Hera靶弹模拟一枚射程为575千米的“飞毛腿”-C型导弹。Hera靶弹在达到约300千米的弹道最高点后,长约3.96米的再入弹头从导弹上分离开来。在此片刻之前,THAAD拦截弹已经发射。大约在拦截前的7秒钟,THAAD系统的陆基雷达最后一次向拦截弹红外成像导引头发送制导控制信号,之后由红外成像导引头负责跟踪目标。在接近速度约为2.5千米每秒、高度略大于100千米时,THAAD导弹命中并摧毁了再入弹头。此次飞行试验验证了THAAD雷达与导引头之间的交接能力,导引头亦能正确分辨已经分离的助推器和再入弹头。 从1999年至2005年THAAD系统的飞行试验曾一度暂停,其原因主要是需要对拦截弹进行重新设计,目的是为了提高导弹的可靠性。弹道防御局与洛马公司以及其它子承包商对THAAD拦截弹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七次试验失败均与质量控制过程有关,影响导弹可靠性的最大因素在于弹上电缆和连接器。新设计的导弹消除了对传统电缆的需要。 2000年6月,THAAD系统获准进入工程制造发展阶段。 2001年10月1日,美国国防部将THAAD计划从美国陆军转给弹道导弹防御局(现导弹防御局)。 2003年12月,THAAD项目顺利通过系统关键设计评审。 2004年3月小布什政府将其改名为“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Area Defense,THAAD),最初名字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eatre High AltitudeArea Defense,THAAD)。THAAD含义的变化反映了美国战区与国家导弹防御走向一体化的策略动向,THAAD已被赋予战区和国家弹道导弹高层防御的拦截任务,THAAD从原来的战术战役性防御武器发展成为战术战役与战略通用化、系列化和模块化的地面防天反导反卫武器系统。 2004年5月26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启动了位于亚拉巴马州特洛伊制造厂的THAAD导弹生产线,开始低速生产导弹。 2004年7月15日,进行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DACS)飞行试验,这是DACS第二阶段开发中的一次空中实弹测试。验证的目标包括脉冲模式下单一/多重姿、轨控发动机的点火等。试验中一共进行了33次点火,超过90次轨控脉冲和近200次姿控脉冲。在总共80秒的测试时间中,推进器的工作时间超过了25秒。 2004年9月2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爱国者”导弹拦截试验中,THAAD系统的X波段雷达成功跟踪了一枚战术弹道导弹。试验中,“爱国者”导弹成功拦截了一枚弹道导弹和一枚巡航导弹。 2004年10月13日,成功进行了短距热发射试验。试验内容包括:从安装在机动发射装置上的导弹贮运筒中发射一枚实弹,贮运筒与即将开始的飞行试验所使用的贮运筒相同。目的验证THAAD的飞行试验发射系统,确认导弹发射筒的设计。导弹一旦安全飞离贮运筒,将由降落伞回收导弹。 2005年6月17日,在白沙导弹靶场试验中,THAAD系统的X波段移动雷达,结合BM/C4I系统,探测并跟踪了两枚再入弹道导弹靶弹,成功验证了雷达与指挥控制系统对付活动目标的综合能力。 从2005年至今,已经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其中7次为拦截试验。此时THAAD拦截弹已经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后面进行的拦截试验中所使用的靶弹大部分从国外购买,并非美国自己设计的模拟弹。 2005年11月22日,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进行了代号FTT-01的飞行试验。当时,波音公司的SM-3海基拦截导弹的测试成绩已经相当好,如果测试失败,THAAD项目就有可能被美国军方取消,因此本次测试进行得非常小心,不进行拦截。导弹发射后飞向一个模拟的拦截点。此次试验是THAAD Block04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只进行组件测试,对导弹发射、能量管理控制机动、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动能拦截器分离等内容进行了验证。此次试验标志着THAAD系统研制阶段的新一轮飞行试验的启动。 2006年5月11日,代号FTT-02的飞行测试获得了成功。此次测试对系统的所有组件进行合成测试,包括移动发射台、雷达、点火控制、通讯、拦截导弹(不进行拦截试验)。试验中输入一个简单的虚拟目标信号,此后整个系统按照拦截流程操作,本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目标。 2006年7月12日,美国陆军与洛马公司的技术人员共同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试验场进行了代号FTT-03的导弹拦截试验,此次试验主要测试动能杀伤器导引头和地基雷达的功能。在试验中,THAAD系统发射的拦截导弹将Hera靶弹摧毁,拦截获得了成功。这是重构系统后THAAD首次拦截实际靶标。 2006年9月13日进行了FTT-04的拦截试验,由于Hera靶弹故障,在拦截弹发射前,白沙导弹靶场安全设施已将之摧毁,此次拦截试验未能进行,但获得了非常好的地面数据。 随着试验的进行,靶弹越来越复杂、射程越来越远,白沙导弹靶场有限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2006年10月,THAAD系统从白沙导弹靶场转移到位于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 原准备于2006年秋季进行的FTT-05拦截试验被推迟到2007年6月份。 2007年1月27日,在FTT-06试验中,THAAD拦截导弹从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在大气层内高空(低于100千米的高度)成功拦截了一枚从太平洋上考艾岛(Kauai)外的一个机动平台上发射的不分离弹头的类似“飞毛腿”的靶弹。这是首次在太平洋靶场进行的飞行试验。这次试验是2006年10月发射设备移至太平洋导弹靶场后,首次进行的THAAD防空导弹系统试验。第六防空炮兵旅负责此次拦截过程中设备的操作。试验成功当月,洛马公司被授予生产THAAD系统的合同,包括48枚拦截弹、6辆发射车和2个火力控制与通信单元,2008年部署了首批24枚拦截弹。 2007年4月6日,在FTT-07试验中,在中大气层内THAAD系统再次成功拦截了弹头弹体不分离的靶弹。这次试验还检验了雷达、发射车、火控、通信和拦截弹的综合集成,识别和拦截了弹头和弹体不分离的目标,检验了发射程序和设备等。此次试验中通过数据链模拟宙斯盾舰传来的信息。 2007年6月26日,在白沙导弹靶场又成功进行了一次大气层内低空飞行试验,代号FTT-05。此次试验没有靶弹参与。此次飞行试验是THAAD武器系统在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最后一次试验。 2007年10月27日,在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进行了大气层外拦截试验,代号FTT-08。这次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演示完整的THAAD系统探测、跟踪和依靠“直接碰撞杀伤”技术的动能拦截弹在大气层外拦截并摧毁弹道导弹靶弹的能力。此外,试验还演示了拦截弹在发射前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条件下的性能,以及拦截弹在拦截目标前最后几秒钟正确执行交战的能力。 2008年6月25日,在太平洋导弹靶场的FTT-09拦截试验中,THAAD拦截弹在60公里高空摧毁了一个从C-17运输机发射的先进的分离式靶弹。在这次试验中,THAAD系统与“宙斯盾”雷达系统相互配合,“宙斯盾”雷达能使THAAD系统更好地扫描到目标,从而验证了THAAD系统与“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之间相互集成的拦截作战能力。 2008年9月17日,靶弹发射不久后出现故障,拦截弹没有发射,试验被取消。 2009年3月17日,美国导弹防御局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了双发齐射拦截试验,对弹头分离型弹道导弹进行拦截,代号FTT-10。原定方案设计为:在第一枚拦截弹以直接命中杀伤的方式成功摧毁目标后,第二枚拦截弹将在飞行中自毁。两枚导弹的发射间隔时间为12秒。测试中第一枚THAAD导弹击中了靶标,随后第二枚导弹击中了靶标破碎后最大的碎片,显示了极为强悍的拦截能力。第六防空炮兵旅负责此次拦截过程中设备的操作。 2009年12月11日,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因飞机发射靶弹故障而导致一次FTT-11拦截飞行试验中止。在预定的拦截飞行试验中,末段高空区域防御拦截器准备从美国海军位于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试验场发射,靶弹从飞越太平洋上空的C-17运输机上发射,但因为靶弹发动机点火失败而使试验中止。然而,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火控系统继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成功模拟,而且所有组件被证明均能正常发挥功能。由于本次试验中靶弹出现故障,导弹防御局决定暂停该型靶弹的使用,并责成科尔曼公司在2009年底前提交一份纠正措施方案。使用空射靶弹的试验可能会在2011年初到年中之间恢复,这取决于导弹防御局对纠正措施方案的评审结果。 正鉴于此,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推迟了两次原计划进行的空射靶弹拦截试验,即FTT-12和FTT-13飞行拦截试验,并提前了使用海基靶弹的拦截试验,即将FTT-14试验提前到2010年6月底进行。 2010年6月29日,进行了代号FFT-14的拦截试验。在事先未通知靶弹发射时间的情况下,在“迄今为止最低”的高度上击落了一枚近程弹道导弹,验证了该系统在大气层内低空拦截单体(即弹头和弹体不分离)目标的能力。美军从夏威夷群岛以西的太平洋海域,利用海上浮动平台发射了一枚靶弹(该靶弹是一种采用液体燃料的短程弹道导弹,其飞行特征类似于伊朗目前的近程弹道导弹)。在对靶弹进行成功探测和跟踪的基础上,美陆军制定了发射控制方案,靶弹飞行大约5分钟之后,从靠近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PMRF)发射了一枚THAAD拦截弹。试验数据初步表明,这次试验已实现了预定目标。这些目标包括:验证末段高空区域防御武器系统的集成能力;验证在大气层内高气压环境中,以大攻角拦截目标的能力;验证通过拦截弹寻的器电子飞行软件,完成目标探测和瞄准的能力;验证美国陆军作战人员操作雷达、发射控制设备和发射装置的能力。这次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飞行试验,开创了该系统飞行试验的多项“第一”,包括拦截高度为迄今为止大气层内最低、首次利用来自末段高空区域防御部署单元的地面硬件设备和软件、首次利用真实的拦截试验验证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和“爱国者”之间能够进行自动拦截协作、首次将来自于“爱国者”PAC-3和“宙斯盾”弹道导弹系统的两路信息集成到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中。 2011年10月在考爱岛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进行了一次同时拦截两枚弹道导弹的反导试验。一枚模拟弹由飞机从太平洋上空空投,另一枚从一艘退役的直升机航母上发射。 迄今为止,THAAD导弹的拦截试验均是针对近程威胁目标。美国将在2011年~2013年开展针对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拦截试验,试验靶场也将改在太平洋的夸贾林环礁(KwajaleinAtoll)。 在进行飞行测试的同时,THAAD也开始正式装备美国陆军防空部队,目前已经有两个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导弹连服役。2008年5月28日,美国陆军接收第一套THAAD作战单元,第32防空与导弹防御司令部第11防空炮兵旅的第4防空炮兵团A连将装备24枚THAAD拦截弹、3具THAAD发射装置、火控雷达、地面作战管理系统和后勤保障装备。2009年10月16日,第11防空炮兵旅的第2防空炮兵团A连开始装备第二套THAAD作战单元。根据陆军计划,在FTT-14试验后,将争取导弹防御执行委员会(MDEB)批准第3个和第4个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导弹连的采办合同,这两个导弹连的硬件有望在合同签订后的第24个月开始交付,根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建议,下两个THAAD导弹连将包括48套拦截弹、12部发射车和2个火控系统及相关维修设备和备件;该公司还提出升级首批部署的两个导弹连的防御能力,将每个导弹连的发射车总数从3部提高到6部。美国计划在2015年前在陆军建设9个末段高空区域防御连,共部署431枚拦截弹。美国陆军计划装备1422枚THAAD拦截弹和80~99部发射架和18部地面雷达,全部部署完毕后,将为美国本土和海外驻军提供有效的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THAAD系统已经于2010年4月份在布里斯堡开展有限的用户试验,包括装备、战法、官兵等都按照陆军鉴定程序进行评估。这些评估在近乎实战的条件下进行,藉此判断相关装备能否适用于陆军部署。 从Block 06开始,THAAD将拥有一些附加能力,可用于保护夏威夷在危机中免受远程导弹的袭击。Block 08系统将采用修改后的软件,THAAD系统能够接收海基“宙斯盾”系统的传感器数据,操作员可利用BMC单元,对160千米外的导弹发射器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将防御区域扩大3倍。2010年底将Block10系统的防御区域扩大10倍,Block 10拦截导弹可以根据监视卫星的数据发射,但该弹可能会有一个减速段(kickstage),使其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拥有更好的机动能力,因为卫星制导的精度没有THAAD高。与此同时,导弹防御局正在研究以现有的F-16等战机空中发射THAAD导弹或PAC-3导弹的可行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