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心见性
释义

基本信息

词 目:明心见性

发 音:míng xīn jiàn xìng

简单释义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你就是佛,如果你能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一共法。其已构成佛教之重心,正如尽心知性与存心养性之已构成儒家主旨,并无二致。此所谓明心之心,实包括凡心以至圣心,与夫禅宗根本眼目或八句义中之涅盘妙心。此所谓见性之性,实包括自性以至佛性,与夫禅宗八句义中之正眼法藏。而禅宗之所谓直指人心,自更是所谓明心;其所谓见性成佛,亦只是洞见自性与佛性,并无两样,所以立即成佛。佛家有所谓五眼,此即:一为肉眼,二为天眼,三为慧眼,四为法眼,五为佛眼。释迦在灵山会上,手拈一花,示众,迦叶见之,破颜微笑,遂付以正眼法藏。此所谓正眼法藏,实即是正五眼而万法藏。万法藏于心而又心无一法,故心自明。涅盘经言佛性,有十一家义,渐证归于天台智顗,由般若宗义,融涅盘经、法华经与以前禅观之学,转出天台宗。由真谛、玄奘、窥基、地论诸师,转出华严宗。印度对涅盘之形容字,多至无数。总之,由涅盘而趣真空,由真空而生妙有,由妙有而发妙心。似此涅盘妙心,会就是佛性。当五眼正于己,而万法藏于心,又毕竟无一法,而心自明之际,复如心经所云:「无无名,亦无无名尽,究竟涅盘」。由此究竟涅盘而有所见,便是自性自见,亦正是佛性自见。至此,即心是佛,而又见性成佛,便是佛家所谓「明心见性」之究极的涵义。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佛典精粹之「明心见性」。

详细释义

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禅宗的思维或成佛方式。自南北朝时竺道生首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说,佛性便被从神圣的彼岸拉回到每个人的心里。因此,慧能说,“佛向心头做,莫向心外求”。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悟”之间。

明心见性是佛教修持者梦寐以求之事。何谓“明心见性”?

“明心”就是了知在人类世界所应有的作为,由自己的灵性来明悉与体证。“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明白体证天地演绎对一切有情众生皆一体如是。 要知道在凡尘,不论在任何地点、环境、时间、空间,皆可见到自己的本性。

见性的体证,必须要将自己的心灯来点燃。否则,任有再大的功德,仍无法跳脱三度空间的束缚,仅是在未来与下世有再修持的因缘而已。

明心见性是要在觉性中来成就。而觉性必须要在人类世间来达成,让自己体证生存的辛酸过程,在酸甜苦辣中去印证自己生存的一切取向,更让自己在生存中不会脱离人世间的群居社会。觉性是了知天地万物的根本源。生活的过程就是让自己明了「觉性的根本源」。若脱离生存的取向过程,摈弃了生活的润生过程,就难有真实的生存经验去作内心世界的滋润资粮。

生存的过程,皆在“无常”中造就。无常是对自己在生存过程的取向中,去作自我成长的历练。在人生的每一日当中,一切生存取向,有时是一种经验的累积,有时是一种学习的成长,有时是一种过程的穿流。每一个动作皆关系着自己的灵性是上升还是下坠,这由每个人思想意识所导致的生存取向来决定,就看自己怎样来筛选了。

佛学常见词汇

【明心见性】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1: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