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级(035)常规潜艇 |
释义 | 第一代潜艇的制造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潜艇有三个型号,即明级常规鱼雷潜艇、汉级鱼雷核潜艇和夏级导弹核潜艇。研制的时间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明级潜艇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能算是R级潜艇的改进型,汉级鱼雷核潜艇和夏级导弹核潜艇则是中国自行研制而成。中国第一代潜艇前後研制时间长达二十多年,但能在薄弱的工业和科技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造出核潜艇,确实是一项重大成绩。 简介1967年,中央军委批准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规动力鱼雷潜艇,即035型鱼雷攻击潜艇,国际上称之为“明”级潜艇。海军对这型潜艇提出了较高的战术技术指标,其中,水下航速要比仿制的前苏联中型常规动力潜艇改进型提高40%。据此,研制第一代中型常规动力潜艇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利用仿制和改进设计的经验以及已有的技术基础,重点突破水下航速等主要关键技术。承担中型常规动力潜艇设计任务的七O一所,先后在张南如、杨焕生、李连有等主持下,把保证和提高潜艇水下航行性能放在首位。首先从改进潜艇线型和减少潜艇阻力方面采取措施,在七O二所进行大量试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直型艇艏,斜尖型艇艉的线型,调整艇的长宽比,合理布置上层建筑的管路和阀件,缩小甲板的空间,减小甲板的宽度,改进流水孔的形式和布置,使潜艇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其次,承担水下动力装置设计的七一二所设计了大功率推进电机和相应的控制设备,由湘潭电机厂试制;选用陕西柴油机厂试制的中速柴油机,并将蓄电池组增加到4组,加大了水下动力装置的功率。同时还设计出高效率螺旋桨。由于总体设计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在潜艇的容积排水量比仿制的前苏联中型常规动力潜艇改进型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使其水下航行的推进功率和蓄电池组储能增加了一倍多,充分保证了潜艇的快速性。 性能参数排水量:水面1,584吨水下2,113吨 长度:76米; 宽:7.6米; 高:5.1米; 航速:水面15节,水下18节; 最大航程:4节航速时3,300英里; 人员:共57人(10名军官); 鱼雷: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共携带16枚Yu-4型被动寻的鱼雷(射程15公里/航速40节/400公斤战斗部)和Yu-1型直航鱼雷(射程9.2公里/航速39节/400公斤战斗部); 水雷:可载32枚水雷; 雷达:I-波段"SnoopTray"水面搜索雷达; 声纳:"PikeJaw"贴面式中频主动/被动搜索攻击声纳;DUUX5低频被动侦测声纳; 最大潜深:300米 研制历史级衍生型号1969年10月,武昌和江南造船厂分别开始建造该型潜艇的首制艇,武昌造船厂承建的首制艇(舷号162后改为232)于1971年7月下水,1972年6月建成,开始试航考核,先后出海35航次(水面11航次,水下24航次),航程近3000海里,并于1974年4月20日交付部队服役。江南造船厂承建的首制艇(舷号163后233)于1971年9月24日下水,1972年10月首航,1974年10月试航结束,1974年11月交北海舰队服役。该两艘艇也称为ES5C型。 为进一步改进提高,海军根据试验结果作了要求,并要求在武昌造船厂建造的第二艘艇(舷号342)上加以改进。为此,由701所组织修改设计,弥补了了首制艇的不足和缺陷,称为ES5D的修改型艇于1979年开工,1980年6月建成,1982年12月24日服役,并作为035型艇的定型标准。另外,1981年11月,海军通知江南造船厂建造的第二艘035型艇报废处理。 1983年12月,035型潜艇通过国家鉴定定型,经过使用证明其快速性、操纵性、适航性、水下续航力及水下辐射噪声等性能比033型潜艇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艇载设备稳定可靠。对多艘035型潜艇的实航快速性测量表明,其水下航速超过了预定要求达18.3节,提高了40%。经过一段时间的暂停,1987~1990年期间,又建造并服役了3艘035定型艇(035A,又称ES5D)。 035型潜艇总体综合作战性能并不高,电子设备较为落后,尤其是早期型号没有整体作战指挥中心。但对中国自行研制潜艇是一个重要的开端,到了70年代末,随着035型潜艇的研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从科研设计到生产,从总体到材料设备,从试验到使用维修的完整体系和全国配套协作网,基本完成了第一代潜艇的自行研制任务。 035型潜艇的发展过程中,对降低潜艇噪声,研制新一代潜用武器,水下能源和电子设备等方面,舰艇研究院都作了大量的继续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1985年开始研制改进提高型,即035G型(又称ES5E)。改装型艇的设计,要求在保持原035型艇总体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在武器系统、水声设备、噪声控制、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等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改进,大规模更新艇载设备,使艇的作战能力、生存能力、隐蔽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为降低潜艇的噪声,采用了充填吸声材料、粘弹性高阻尼材料、修改螺旋桨线形等措施使噪声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在武器系统方面,可配用大深度发射的鱼-3甲型反潜鱼雷,首次具备了反潜作战能力。用新研制出的计算机控制鱼雷攻击指挥仪,更新了原来的机电式指挥仪。水声设备则配备了法制DUUX-5声纳系统,水下探测能力大幅提高。此外,许多仪器设备也全部更新,新材料、微电子、仿真等高科技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外部特征是指挥塔围壳部分的最下方有向前突出部。 改进型首艇(舷号356)1988年8月在武昌造船厂开工建造,1989年下水,1990年12月服役,1993年定型。 1990~1999年间共建造并服役了12艘035G型艇(1990~1994年年均1艘,1995~1999年年均2艘),同时,结合大修,按改进提高型的标准改装了035A型艇。另外有资料称,1999年11月服役的最后一艘艇(舷号308)艇体加长了约2米,以便用作AIP系统的试验艇。 2000年后海军对035型再次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消声瓦、舷侧声纳阵等,使之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此改进型为035B型(ES5F)。 建造状况035型潜艇首制艇于1969年10月开工,1974年4月交付海军使用,1979~1989年与1992~1994年间曾两度停建,进行现代化改装型艇的设计,改进艇于1988年8月开工,1990年底交艇,1993年定型,已交付海军使用。035型首制舰为ES5C型、修改后至79年为ES5D型、83年后为ES5E型、最终型为ES5B型,2000年后海军对035型再次进行现代化改装,加装消声瓦、舷侧声纳阵等,使之战斗力进一步得到提升。035型潜艇共计建造23艘,现役约19艘。 型号 舷号 建造年份 服役年份 隶属舰队 035/ES5C 232 1969.1 1974.4 退役 035/ES5C 233 1970 1974.11 退役 035/ES5D 342 035/ES5E 352 1988.8 1988 北海舰队 035/ES5E 353 035/ES5E 354 035G/ES5E 356 035G/ES5E 357 035G/ES5E 358 035G/ES5E 359 035G/ES5E 360 035G/ES5E 361 035G/ES5E 362 035G/ES5E 363 035G/ES5E 305 035G/ES5E 306 035G/ES5E 307 035G/ES5E 308 035B/ES5F 309 035B/ES5F 310 035B/ES5F 311 035B/ES5F 312 035B/ES5F 313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