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闽甜208 |
释义 | 闽甜208系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与福建省种子总站合作选育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于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等特点。 基本信息品种名称:闽甜208 品种审定编号:闽审玉2007002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 品种来源:闽甜系0283(来源于美国甜玉米Bss-5805)×闽甜系0155(来源于国内骨干种质甜33)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数78.7天。平均株高235.4厘米,穗位高89.7厘米,株型半紧凑,穗长19.75厘米,穗粗4.76厘米,秃尖长3.43厘米,果穗长锥型,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34.0粒,籽粒马齿型、黄色,鲜果穗重290.4克,百粒重32.97克,出籽率68.43%。两年区试田间调查中抗茎腐病,中感纹枯病、玉米螟,抗锈病、粒腐病、矮花叶病、粗缩病,抗倒性中等。室内接菌鉴定高感小斑病、大斑病。鲜果穗品质综合评分83.2分,综合评价中等。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省区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100.9公斤,比对照穗甜1号增产23.17%,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55.2公斤,比对照粤甜3号增产4.07%,达显著水平。2006年全省玉米生产试验,平均鲜果穗亩产848.4公斤,比对照增产6.60%。 审定意见福建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闽甜208属鲜食甜玉米杂交新品种,春播出苗至采青日数79天左右。丰产性较好,品质中等,高感小斑病、大斑病。适宜全省玉米产区种植,栽培上应注意加强穗肥的施用,适时采收。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栽培技术1、选地整畦 超甜玉米干籽粒秕瘪皱缩,顶土力不强,幼苗长势差。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较好的地块。把地整成宽1.2~1.3米(含沟宽0.3米),畦高0.25米。 2、隔离种植 超甜玉米属于胚乳性状的隐性甜基因突变体,当甜玉米与普通玉米或其他类型玉米杂交时,当代所结籽粒就失去胚含糖量高的特性,而变成普通玉米,因此必须严格隔离种植。隔离区的范围要求在500米以上,也就是说,在种植甜玉米的田块周围500米内,不能种植与甜玉米同期开花的普通玉米或其它类型的甜玉米,采取时差隔离的要求花期相差30天以上。 3、选种播种 选用籽粒饱满、发育健全、无虫蛀、无霉变、发芽率高的种子,于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播种时控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61%~75%。开沟畦植,每畦种植2行,株距0.3~0.35米,行距0.65~0.7米,每亩密度3500株左右。穴播2~3粒,盖细土厚2厘米,3叶期定苗,穴留壮苗1株。 4、肥水管理 闽甜208施肥掌握前足中够后促控原则,尽量增施有机肥,可施15000千克/公顷农家肥。总施肥量每亩纯氮15~18千克、磷肥5~6千克、钾肥8~10千克,磷肥做基肥一次施用,钾肥苗肥(3~4叶期)施用,氮肥分基肥、苗肥、壮秆肥和穗肥施用,比例约为2.5∶2.0∶3.5∶2.0。 玉米苗期怕涝,福建省春播多雨季节应注意排水,追施苗肥时结合中耕除草,促进根系下扎,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及抽雄前10天、花后2天是玉米生长发育灌浆鼓粒的关键期,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浇水,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以上。 5、病虫杂草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有锈病、纹枯病和茎腐病,主要通过合理轮作、清除田间玉米残株枯叶、及时中耕培土等综合措施控制,化学药剂上可用3%井岗霉素水剂或50%多菌灵WP500倍液喷施防治。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玉米螟、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粘虫等,要做好病虫预测,及时防治。防治地下害虫是在整畦播种前用40%辛硫磷或掘地龙颗粒剂消毒;防治玉米螟、小菜蛾等用20%三磷磷EC、5%锐劲特EC、40%乐斯本EC等1500~2000倍液在大喇叭口时期至花期施用,同时注意采收前20天停止用药。防治杂草可在玉米播后苗前即喷90%乙草胺EC1500~2000倍液喷雾封闭畦面并在苗期封行前结合施肥进行人工防除。 6、适时采收 采收期与产量、品质密切相关。一般在花丝干枯变黑时采收,闽甜208采收期掌握在授粉后21~23天范围内采收。采摘过早含糖量低,风味差;采摘过迟,籽粒内糖分大多数转化为淀粉,果皮变厚,渣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