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
释义

概述

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在闽清县西北雄江乡梅洋村和汤下村毗邻地段,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0′,北纬26°18′,总面积232.4公顷,其中国有林占61.45%。保护区建于1985年。 保护区海拔100~595米,地势起伏较大,自然条件复杂。年均温17.5℃,年降雨量1570毫米,土壤为红壤。 保护区内黄楮林面积216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为7050立方米。林中主要伴生米槠、枫香。黄楮又名福建青冈栎,是本省稀有珍贵的树种之一,其木材是造船、建筑、桥梁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本省较集中成片的黄楮林极为少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发展和研究黄楮林的物种基因,具有很高价值。

地貌特征

保护区是闽中戴云山脉东北段与鹫峰山脉西南段交接的低山丘陵区域,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斜贯保护区,闽江以北部为鹫峰山南伸余脉,闽江以南部为戴云山北延余脉。区内有黄棋山、小人仙、四维山、长箭山等数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相对高差达1000m左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7℃,年降水量为1400~1900mm,常年相对湿度为83%。土壤主要由花冈岩、流纹岩和凝灰岩发育而成。林地土壤类型相对单一,仅有铁铝土土纲湿热铁铝土亚纲红壤土类,分红壤和黄红壤2个亚类。境内水系发达,流经保护区的河流主要有闽江、大雄溪、安仁溪、石潭溪和磊溪等溪流。

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类型可分为针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灌丛等5个植被型,有马尾松林、丝栗栲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南岭栲林、甜槠林、米槠林、丝栗栲林、闽粤栲林、福建青冈林、青冈林、阿丁枫林、细柄阿丁枫林、毛竹林、黄甜竹林、映山红灌丛、满山红灌丛等16个群系45个群丛。福建青冈林、丝栗栲林、甜槠林、米槠林、青冈林等保存较完好。

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野生植物有维管束植物236科751属1660种,其中蕨类植物40科78属165种、裸子植物8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188科662属1482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1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和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2种,国家二级保护区的有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刺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粗齿桫椤(Gymnosphaera hancockii)、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香榧(Torreya grand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闽楠(Phoebe bournei)、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野大豆(Glycine soja)、花榈木(Ormosia henryi)、伞花木(Eurycorymbus cavaleriei)等17种。福建省重点保护珍贵树木有江南油杉、柳杉、沉水樟、刨花润楠、白桂木、青钱柳等12种。兰科植物有金线兰(Anoectochilus roxbouergii)、钩距虾脊兰(Calanthe graciliflora)、多花兰(Cymbidium floribundum)、建兰(Cymbidium ensiplium)、见血清(Liparis nervosa)、独蒜兰(Pleione bulbocodioides)、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带唇兰(Tainia dunnii)等27种。

动物资源

动物地理区系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过渡区域。已查明的野生脊椎动物有35目98科391种,其中鱼类资源有5目14科54种、两栖类有2目7科30种、爬行类2目12科70种、鸟类18目56科193种、兽类8目19科44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云豹(Neofelis nebulosa)、蟒蛇(Python molurus)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猕猴(Macaca mulatta)、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青鼬(Martes flavigula)、水獭(Lutra lutra)、鬣羚(Capricornis sumatraensis)、黑翅鸢、松雀鹰、凤头鹰、白腹山雕、林雕(Jctinaetus malayensis)、蛇雕(Spilornis cheela)、红隼、白鹇(Lophura nycthemera)、草鸮(Tyto capensis)、雕鸮、褐林鸮、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虎纹蛙(Rana tigrina)、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阳彩臂金龟、戴叉犀金龟等35种。属于中日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有66种,中澳两国政府协定保护候鸟有17种。此外,保护区查明还有无脊椎动物昆虫纲29目274科2017种、蛛形纲4目21科117种,大型真菌10目34科195种,土壤和树体微生物12目18科55种。估计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数量在300种以上。

环境保护

198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以保护福建省珍稀用材树种福建青冈(黄楮)为主要对象的闽清黄楮林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32.4hm2,保护区设管理站,隶属闽清县人民政府领导,业务工作属县林业局。2001年着手扩大保护区工作,2003年经省政府同意,保护面积扩大到13511.2hm2,主要保护全国面积最大的黄楮林。2005年经福州市和闽清县编委批准,成立了规格相当正科级的财政核拨事业单位——闽清黄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专门管理机构,编制15人。2007年,保护区正式上报国家林业局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面积为12899.7hm2。

福建黄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闽江中游,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闽江流域优质水源的最后补给地,每年可向闽江补给约1.2亿m3的优质水,是福建建设生态省战略布局中闽东南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州市的重要生态屏障,是研究大陆和台湾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动物的相互关系的理想区域,是福建自然保护区网络特别是戴云山脉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建区以来,先后接待前来考察、研究、教学实习的专家、学者、大中专学生及青少年夏令营师生近4000多人次,并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较好地发挥了自然保护区作为科研、教学培训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时保护区内汤下温泉资源和森林资源等,也吸引了众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前往考察、休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