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闽江口湿地 |
释义 | 福州闽江口湿地西起福州的侯官,一直到长乐的梅花镇。专家已发现6块面积超过3000亩的大片湿地,分别是鳝鱼滩、马杭洲及其毗邻的滩洲(道庆洲、草洲)、蝙蝠洲、浮岐洲、浦下洲、新垱洲等,它们既是目前福建全省最大湿地,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徒途中重要的一处落脚站。 简介闽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闽江入海口的梅花水道,总面积3129公顷,其中核心区1.4万亩、缓冲区1.3万亩、实验区2万亩。2001年成立自然保护小区以来,该区域分别在2003年8月和2007年12月升级为县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准备加强经济合作,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而省内所有禁止开发区域将推进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建设,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强制保护,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将严格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积极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位于保护区南侧的4200多亩湿地公园,将建成集湿地保护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湿地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滨海湿地公园,成为福州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生物群落由于有着充沛的闽江水来源,每年都有上千万只的越冬候鸟飞临此地栖息,朱鹮也一度停驻于此(五年前我曾与鸟会一道来此观鸟,一行白鹭从漠漠水田上飞过的景象令我为之震撼),其地理位置优势,属近自然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飞路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稀有性,支持着易危、濒危或极度濒危物种或者受威胁的生态群落,定期栖息有2万只以上的水禽, 定期栖息有多种(黑脸琵鹭、黑嘴端凤头燕鸥、鸿雁、白腰杓鹬、翘嘴鹬、红颈滨鹬、卷羽鹈鹕等)水禽物种或亚种的种群达到全球数量1%的个体,同时它也是中华鲟的栖息地,其它鱼类的一个重要食物基地、洄游鱼类依赖的产卵场、育幼场和洄游路线。闽江口湿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多样的植被类型,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闽江河口段水量充沛,是鱼、虾、蟹及贝类良好的生长及繁殖场所,湿地上芳草萋萋,鱼翔浅底。然而近年来,由于闽江河口段湿地不断减少,以及污染加剧,导致水生动物资源量不断减少。 淘江流经闽侯县祥谦镇,是闽江下游南港的一个支流,这里生长着福建独有的淡水单脚蛏,1979年被确认为世界新种。 植物资源保护区在植物地理上属冷北极植物区系与古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包括红树林、滨海盐沼、滨海沙生植被3个植被型,有秋茄群落、木麻黄群落、厚藤群落、苦郎树群落、铺地黍群落、中华结缕草群落、芦苇群落、短叶茳芏群落、藨草群落、互花米草群落等11个群系。 保护区植物资源较丰富。现已初步查明有维管束植物52科112属137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7属8种,被子植物45科105属129种(含双子叶植物38科74属88种、单子叶植物7科31属41种)。红树植物1科1属1种;盐沼植物14科22属23种;沙生植物37科89属113种。湿地上生长的维管束植物主要有秋茄、芦苇、短叶茳芏、藨草、卡开芦和互花米草等。 动物资源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动物地理区系属东洋界华南区闽广沿海亚区闽沿海地带滨海亚带。已查明区内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41目111科394种,其中哺乳纲3目5科7种、鸟纲19目53科265种、爬行纲2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3种、鱼类16目47科11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5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中华秋沙鸭(Mergus aguamatus)、白肩雕(Aquila heliaca)、遗鸥(Larus relictus)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赤颈鸊鷉(Podiceps grisegena)、白鹈鹕(Pelecanus onocrotalu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褐鲣鸟(Sula leucogaster)、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小杓鹬(Numenius borealis)、黑嘴端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nsteini)、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蠵龟(Caretta caretta)、绿海龟(Chelonia mydas)、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等49种。列入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2003)名单中有21种,其中极危物种(CR)3种,濒危物种(EN)11种,易危种(VU)7种。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物种有142种,中澳候鸟保护协定物种有56种。列入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44种。 生态功能在闽江河口段的湿地上,生长着禾本科、菊科、灯心草科等植物80多种,浮游生物100多种以及40多种鱼类、虾蟹、贝类资源。这些生物都有各自去除污染的功能,在消除闽江水质污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生长在湿地的植物,很多种都有吸纳重金属的特性,比如淡水葫芦、咸草、灯芯草等,对降解污染起非常独特作用。省环保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工程师张少杨指出,闽江福州段流入的污水现在主要依靠湿地来净化,它相当于一个非常大的污水处理厂。 保护状况自2000年来,闽江口湿地自然保护主要围绕实施闽江河口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推进科研设施和鸟类监测工程建设、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等方面进行,同时拓展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2010年5月1日起实施的《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10年7月1日起实施的《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水产养殖管理规定》,更是从立法层面为保护区提供了法律支持。 另据了解,作为保护区社区共管的一个建设项目,闽江口湿地公园由天然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养殖区、湿地生态农业园、湿地文化街和湿地观光园等5个景区组成。自2008年底获批至今,已建成湿地博物馆(主体工程部分)、园区内主干道、古榕文化街大部分景观等,目前正在设计湿地会所及建设生态农渔业示范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