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工化就业
释义

民工化就业,又称大学生民工化,本科民工、硕士民工乃至博士民工,是“大学生就业难,毕业即失业”语境中衍生出来的新语词。专家称,在每年约600万大学毕业生“竞争上岗”环境中,正有“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走进车间、农村,从基层干起。他们不嫌脏和累,与农民工同工、同酬、同吃住。

简介

大学生就业民工化的一种概括性戏称。其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就业形势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嫌弃苦、累、脏的职业,纷纷选择从基层干起、从车间干起,有的甚至和普通民工同工同酬同吃住。

2008年5月12日,新华社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学生就业“民工化” 有喜也有忧》的报道,分析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势,提到有近200名学历在大专以上一线大学生,与“农民工同工同酬”,“民工化就业”由是而来,随之产生硕士民工、博士民工等说法。

产生背景

整体经济环境

大学生民工化就业的出现,与经济环境、毕业生就业形势、民工荒等有很大的联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风暴,波及多个产业。中国国内的出口加工行业受其影响极大,中国企业太多选择裁员、紧缩支出来保持自己的生存,这造成了就业岗位的奇缺。

大学生就业

而大学生就业方面,平均每年约600万大学毕业生“竞争上岗”环境中,“僧多粥少”。2009年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陆续启动,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海啸波及中国。在就业大军中,长期以来引人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冬天也感到了些许寒意。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高校应届毕业生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当中以避过“就业寒冬”。

民工荒

有关民工荒的报道曾占据了媒体的大幅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2008年,据《南方日报》8月4日报道,“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于是出现了“珠三角地区6000元月薪难觅高级技工”的情况。“民工荒”的惊呼之下,掩盖不了“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的事实,真正缺乏的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等高素质工人。“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正是目前工作难度和劳工素质双重差异的结果,正是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写照。

其实在那些“回流”的农民工打道回家的时候,不仅意味着自己对“进城”的放弃,同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他们是被产业升级、技术发展和素质提高的浪潮淘汰了。民工“回流”,不是自动离弃造成的荒缺,而是被动淘汰后的黯然退出。只是在他们退出之后,高素质的、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民工尚未及时补上。

“民工荒”应该是就业结构调整中的一次岗位震荡,是“结构荒”,是“伪民工荒”。

质疑声音

民工化就业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专家认为大学生“民工化”就业存在隐忧。 首先,人才浪费和教育成本浪费。“民工化就业”的大学生本专业大多是基础学科,从事制造业“用非所学”。一些人感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挤‘独木桥’?”

2006年从南昌大学旅游管理系本科毕业的吴燕最近和一些高中生同台竞聘南昌铁路局列车员。她说,如果真的长时间做这份工作,会觉得浪费了大学4年光阴,乡下父母会觉得浪费了近6万元学费。

其次,“民工化”就业的大学生往往背负较大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在南昌奥克斯公司工作的大专毕业生李更强说,搭档罗金香像妈妈一样关照他。但他从不敢跟家人谈起周围同事,怕家人为自己的处境难过。在奥克斯公司车间一线工作的江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生汪河亮平时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不愿与人交往,工作之余沉迷网络。

再者,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一有机会就“另觅高枝”。南昌奥克斯电器制造公司人力资源科科长罗林宝称,公司对一线招聘大学生进行比例控制,因为大学生大多难以持久,流动性大,不利于企业稳定生产。反而在部分人群中滋生“读书无用论”。 专家指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应对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加强对大学毕业生的去向进行跟踪;对企业在一线车间招聘和使用大学生进行规范,引导用工企业关心关爱大学生工人,倡导企业管理人员从一线工作的大学生中选拔的做法;强化职业教育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0: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