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灭族
释义

介绍

解释

词目:灭族

拼音:Miezu

词语解释

[ extermination of an entire family] 一人犯罪,诛灭全族

灭族是古代的一种严酷刑法,是指一人犯死罪而牵连其父母妻子等整个家族被杀。

灭族的主要目的就是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防止心怀祸心的人怀恨在心,扰乱国家。

灭族 mièzú[ extermination of an entire family] 一人犯罪,诛灭全族.

“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三国演义》历史资料

匈奴的灭族

汉朝以后分南北2支匈奴。

北匈奴在西迁中,300年后改变了整个欧洲历史,在91年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伊黎河流域的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兵柳中,班勇于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151年,汉将司马达率汉军出击蒲类海,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咸海。在汉时,这里是康居国。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他们开始迁徙时有50~60万人留下,自愿加入鲜卑族。

南匈奴的大单于刘渊在晋末造反。建立了[成汉]。从此掀起了五胡十六国。后来,匈奴的[羯人部]篡[成汉]建立[前赵]后被[氐人]的前秦所灭。

匈奴[月氏人部]建立北凉,后被鲜卑拓跋部所灭。

匈奴[铁弗人部]投奔羌人的后秦。建立胡夏。后被鲜卑拓跋部的北魏所灭。

最后一支匈奴人。融入高丽附近的鲜卑族宇文部。建立北周。后被汉族杨坚所篡。杨坚立隋朝。

从此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中逐渐融入中国各个民族。

但在陕北仍然留有遗民,在余下的几千年的长河中逐渐同化,融合,消失。(高建群著有小说《最后一个匈奴》)

北匈奴,300年后西迁到欧洲,改变了整个欧洲的格局。后来被东、西哥特和东、西罗马所灭。曾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如果你想了解可以去查一个叫--阿提拉(被称为上帝之鞭)的人。

现在的匈牙利人应该是匈奴人和当地日尔曼和其他民族的混血后裔。

诛九族

诛九族应来自于秦变法后的夷三族法 ,属连坐。

“九族”也是指亲属。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

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4. 凡与被灭族者有着血缘或者近亲远戚。

5. 自己。

说法二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伍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相关故事

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朋友”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灭族刑 - 简介

灭族刑是株连刑,一人犯死罪家族所有人都要死(即诛三族)。 《新唐书 酷吏传》记载“杨慎矜兄弟皆赐死,株连数十族。”杨慎矜、杨慎余、杨慎名兄弟乃隋帝杨广的嫡系玄孙,杨慎矜唐玄宗时为御史中丞迁户部侍郎。只因受李林甫的污蔑就要连累这么多无辜的生命。

“挖坟灭族”简介

挖坟掘墓,罪灭九族。”

这是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的“天条”。说起它的历史,还与韩信有关呢。

话说三年的楚汉战争中,韩信智下三秦,攻克散关,夺彭城,破赵魏,平齐地,发挥发卓越的军事才能,广武一战彻底击溃了西楚霸王项羽,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此,韩信也自恃功大,自立为齐王。这事使汉高祖十分恼怒。吕后深知汉高祖心意,当宫中传出韩信勾结陈豨谋反的消息时,就决意要设法除掉韩信。韩信得知萧何与吕后合谋要杀害他,知道难逃厄运,便对他妻子说:“我今难免一死。我有一部天书,我死之后,你把它放在棺材里,枕在我的头底下。待安葬我之后,你就对外放风说我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是因为我有这部天书,天书上不仅有五韬六略,而且有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到时候你只要如此这般,就可以为我报仇了。”

不久,萧何在吕后的指示下,诱杀了韩信。

韩信夫人埋葬她的丈夫时,按照韩信生前的交待,将那部天书垫在韩的头底下,装进了棺材。按韩信的授意,四处放出风去。消息传到萧何耳里,也传到了皇宫里。萧何想得到这部天书,他想,埋掉了多么可惜!于是就亲自带领一队人马去挖韩信的坟墓。韩夫人又向那些与韩信先前要好的大臣们哭诉:“韩信为汉朝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如今刚死,尸骨未寒,萧何就去挖他的坟,真是丧尽了天良啊!”许多大臣都很同情她,为她鸣不平,但却不敢说萧何的坏话。

萧何带领人马挖开了韩信的坟墓,撬开棺盖一看,韩信的头底下果然枕着一个长方形的黄绫布包袱。萧何亲自拆开包袱,一层又一层,层层迭迭竟包了九层!当萧何正要打开天书看时,只听太监一声“圣旨到!”宣萧何立即持天书进殿。

萧何接旨,连忙打道上殿,双手捧着天书,呈交给汉高祖刘邦。刘邦展开一看,上面写着十二天条,第一页第一条就是“挖坟掘墓,罪灭九族。”刘邦当了皇帝,最耽心的就是两件事:第一是生怕别人篡夺皇位;第二是死后怕人挖他的坟墓。他想,原来“天条”上都写明了此事。于是,当即一拍龙案,问道:“萧何,你可知罪?”

萧何见刘邦突然大发雷霆,连忙跪下答道:“臣不知罪犯何条?”

刘邦指着天书念道:“挖坟掘墓,罪灭九族。”

那些同情韩信夫人的,与韩信生前要好的大臣立即跪下了一大片,都说萧何不该挖韩信的坟。刘邦见这么多大臣都指责萧何,便立即把他拿下了天牢问斩,灭九族。

民间也从那时开始,有了不能挖坟的习俗。

灭族刑 - 相关内容

以法制严苛著名的明清最严厉的时候也是株连九族而唐朝竟是株连数十族。因一人有罪而牵连自己父母、妻妾、儿女、亲人、朋友、邻居等等和自己有关系的人都要倒霉遭殃都要死。前文“甘露之变”王涯的族人亲朋更是倒霉、死得不痛快还要受腰斩的痛苦罪。其实唐朝藩镇互相屠杀用灭族刑已习以为常,唐朝之混乱人性之恶毒可想而之,屠族灭门惨祸在混乱的唐朝为家常便饭。

一个贵族的形成需要百年以上的时间,一次灭族相当于拔一次根。楚灭若敖氏,晋灭荀智氏,明灭方孝孺,就这样,九州内灭掉一群又一群生命,也消失了一支又一支文化。

灭族另意

灭族也可指族内成员将其他族人杀掉。这是一种十恶不赦的罪行,灭族的人人们都会得而诛之。如《火影忍者》中的宇智波鼬(宇智波佐助的哥哥,如不知请上网查询)。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