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灭多虫
释义

灭多虫又称乙肪威或甲氨叉威。一种广普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白色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8g/L,可溶于丙酮、乙醇、甲醇、异丙醇。剂型为可湿性粉剂。主要用于防治二化螟、飞虱类、斜纹夜蛾等类害虫。大鼠口服LD5017-24mg/kg。美国和英国规定作业环境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5mg/m3(皮肤吸收)。日本农药注册保留标准给定米、蔬菜中为0.5mg/kg,果品种为1mg/kg。

中文名:灭多虫

外文名:Methomyl

别名:甲氨叉威

分子式:C5H10N2O2S

相对分子质量:162.23

化学品类别:有机物--烃的衍生物

管制类型:不管制

储存:密封干燥保存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晶状固体,略具有硫磺的气味。

熔点(℃):78~79

相对密度(水=1):1.29

分子式:C5H10N2O2S

分子量:162.23

溶解性:溶于水。

化学性质

为白色结晶,稍有硫黄味。m.p.78~79℃,相对密度1.295,蒸气压6.67×10Pa(25℃)。溶解度为:甲醇100%,丙酮73%,乙醇42%,异丙醇22%,甲苯3%,水5.8%。在水溶液中较稳定,在土壤中易分解。其水溶液无腐蚀性,贮存稳定。

主要用途

该品为一种内吸性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的氨基甲酸酯类的广谱杀虫剂。1966年由美国Du Pont公司首批推荐作为杀虫、杀线虫剂。适用于棉花、烟草、果树、蔬菜防治蚜虫、蛾、地老虎等害虫,是目前防治抗药性棉蚜良好的替换品种。本品又用作硫双威(Thiodicarb)的中间体。

使用注意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主要出现胆碱能的危象。主要症状包括流涎、流泪、视力模糊、震颤、惊厥、精神错乱、昏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高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事宜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事宜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制备方法

乙醛与羟胺(或羟胺硫酸盐)加成,然后失去一分子水生成乙醛肟,由于羟胺硫酸盐较羟胺更稳定,不易被空气氧化,便于保存,工业上用羟胺硫酸盐代替羟胺并在碱性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的乙醛肟经氯化生成氯代乙醛肟,反应在溶剂(N-甲基吡烷酮)中进行,温度为-5℃。氯代乙醛肟与甲硫醇反应后生成甲硫乙醛肟,反应温度5℃,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终点pH值6~7。上述甲硫乙醛肟在叔胺催化下与异氰酸甲酯反应制得灭多威。又名灭多虫。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1: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