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庙头村 |
释义 | 1 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庙头村◎ 村情概况江苏省吴江市平望镇庙头村南靠318国道及迪塘大运河,西临震泽镇,东北紧依长洋及雪落漾,占地6.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水质良好,环境优美,全村现有人口3261人,31个组,党员121人,下设1个工业支部及3个农业支部。近年来,庙头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真抓实干,开拓进取,目前,全村民风淳朴,村民素质较好,村级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持和爱国卫生运动得到了稳步的推进,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卫生村”、“吴江市文明单位”、“吴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吴江市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又成功创建了“江苏省生态村”。 2006年实现工业销售2亿多元,利润1800多万元,全村就业率达到95%以上,农副业生产布置合理,规划科学,已有150亩柑桔与37亩果桑两个品种被认定为省“绿色产品”,引进建起的江苏省绿色水产品基地生产的“鳖鱼牌”水产品是江苏省名牌产品和农业部有机产品。蚕桑生产农户80%进入梅堰蚕业合作社,农机耕作组建了新红农机合作社,使农产品的农副业生产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减少环节,提高效益,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600元,村民无任何税费负担。目前,自来水、液化气、有线电视已走进了每家每户。职工退休金、老人基本性养老金、医疗保险受益面逐年扩大,达90%以上。全村的路、桥梁、圩、闸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建设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优质,无任何违法违规现象,村级医疗条件优越,治安防范网络规范,村民法制意识强,村务公开工作透明,村民生活安居乐业。 ◎ 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35.00亩(其中:田904.00亩,地431.00亩),人均耕地0.86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拥有林地751.00亩,草地116.00亩;荒山荒地0.00亩,其他面积98.00亩。有木纹石等资源。 ◎ 基础设施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378户通自来水。有378户通电,有33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7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 %、87.57%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78户(分别占总数的68.78%和100%)。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水泥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8辆,拖拉机41辆,摩托车5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1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20户;建有小水窖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13.00亩,有效灌溉率为65.21 %,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9 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4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8万元,占总收入28.9%;畜牧业收入148万元,占总收入的26.61 %(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62头,肉牛376头,肉羊40头);渔业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0.004 %;林业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1.45%;第二、三产业收入274.7万元,占总收入的40.1 %;工资性收入26万元,占总收入的3.8 %。农民人均纯收入321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8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442人(占劳动力的60%),在省内务工425人,到省外务工17人。 ◎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养殖、种植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省内。2010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98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8.91 %。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木纹石开采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木纹石粗加工产业。拥有企业2个。 ◎ 人口状况该村现有农户378户,共乡村人口1555人,其中男性917人,女性638人。其中农业人口1555,劳动力92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汉族1464人,彝族89人,傣族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人员名单附后);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442人(人员名单附后),参合率91.61 %;享受低保32人(人员名单附后)。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公里。该村建有公厕4个,建有2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村内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378户,占农户总数的100 %。 ◎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招银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插甸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00公里,距离中学1.0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97 人,其中小学生175人,中学生42人。 ◎ 发展方向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水利条件较差,科技意识较低,项目资金短缺,群众思想意识落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木纹石产业,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以种植业带动养殖业,发展运输业,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河山镇庙头村庙头村位于河山镇东北,与石门镇接壤,新建沪、苏、杭高速公路擦肩而过。村域面积4.1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217亩,29个村民小组,农户736户,人口2925人。全村有党员101名,村民组长17名。 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总支、村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改善农村环境为重点,以富裕农民为目的,带领全村人民开拓创新,埋头苦干,负重拼搏,奋力争先,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6年末全村共有个私企业61家,其中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家。同时效益农业快速健康发展,已建成养鸭园区150亩,牧业园区86亩,水蛭养殖园区200亩。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3亿元,村集件经济收入达到7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139元,村集体村公益性事业投入334万元。庙头村先后获得五好村党支部、三无达标村、全面小康建设整治达标村、桐乡市科普村、文明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生态示范村、平安村示范点、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先进单位、治安保卫先进集体等市级以上各项荣誉称号20多项。省、市、镇报纸、电视多次报道全村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进程,提高了庙头村的知名度。 3 山东省即墨市环秀街道庙头村村庄由来 据传:明永乐时(1403-1424),张、史、杨、萧四姓迁来此地立村,因村东有一关帝庙,取村名庙后。清康熙时(1662-1722),村人姜元衡点翰林,扩建关帝庙,改村名为关帝庙头,后简称庙头。同治《即墨县志》标有此名。并载:姜元衡系康熙六年进士。 政区人口 即墨市环秀街道辖村。在大同街南偏西3.5公里,墨水河东岸。全村有耕地面积18亩。2006年,全村共有586户,总人口为2250人,其中劳动力人数有926人。 经济发展 200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25吨,经济总收入为28960万元,人均纯收入为8075元。 4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庙头村庙头村位流亭街道西北方向,距办事5公里。东邻308国道、城阳世纪公园、西靠中城南路、南靠流亭国际机场、北与城阳区隔桥相望。 庙头村1949年6月建立村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后隶属即墨县城阳镇;1951年4月隶属青岛市崂山办事处流亭区;1956年7月隶属青岛市崂山郊区流亭乡前进农业高级合作社;1958年9月隶属崂山郊区仙家寨人民公社罗家生产大队;1961年10月隶属崂山县仙家寨人民公社罗家生产大队;1984年4月独立建村隶属崂山县流亭镇;1988年11月隶属崂山区流亭镇;1994年6月隶属城阳区流亭镇;2001年至今隶属城阳区流亭街道办事处。 随着流亭机场扩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建设用地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减少,2002年全村土地总面积172.7亩,其中建设用地84.8亩、农用87.9亩。域地均属平原,土壤肥沃,最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 2002年,全村共有267户,总人口656人,自然增长率9.38%。全村姓氏有肖、郭、王、黄、李、牛、仇、江等10个姓氏,皆为汉族,其中肖姓最多,占全村的80%。 庙头村世代以农为业,在传统的农作中徘徊。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条件差,经济收入不高,只能解决温饱而已。1956—1984年,这一时期历经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到1986年,粮食产量突破千斤大关。70年代末,属青岛市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到1984年独立建行政村时,蔬菜种植面积达到农用地的80%以上。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蔬菜优良品种不断增多,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到2002年全村农用地共有87.9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00%,均为大、中、小棚种植。全村蔬菜总收入达73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不断兴起,2002年全村一、二、三产业总收入达到800万元,人均纯收入4968元。 庙头村十分重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 1959年全村通电,1984年农村用网形成,2002年全村高压线路1公里,低压线路2公里,变压器2台,总用电量80万度。 1995年村投资25万元,引用镇自来水公司标准水。1995年村投资30万元铺沥青路2公里,从此结束了街道高低不平、雨天泥泞的局面。1995年,村投资8万元建庙头村幼儿园。1999年与邻近五村总投资16.8万元,建设改造北后楼幼儿园,为全村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2000年与邻近几个村总投资1000万元,合建标准现代化的流亭小学,学生就读接车送,该校2002年被命名为山东省规范小学。1997年与邻近几个村总投资1200万元新建流亭中学,该校2001年被命名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为全村适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村对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学生分别发放300、600不等金额的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000年,村成立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年人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经济的发展,村庄的变化,为广大村民带来了实惠。从1995年开始为村民垫交“三提五统”减轻了村怕 负担。村集体为村民的独生子女支付独生子女保险备用金累计10万元。从2000年开始为女满55岁、男60岁以上老人逢老人节、八月十五、春节每人发放面积20斤、大米20斤,深爱群众欢迎。 根据空港统一规划,庙头村将于2004年整体搬迁到流亭立交桥西100米处,占地80亩,建18个楼座的新居民小区。届时将有267户,乔迁新居。 5 湖南省道县白马渡镇庙头村湖南省道县白马渡镇庙头村,建村于古庙前头而得名。辖老院子、港子边、杨梅岭、魏家、三里塘、秀峰庙6个自然村,分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300亩,山林10445亩,307户,1277人。 6 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窑店镇庙头村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窑店镇庙头村,位于G312以北2公里处,以盛产苹果而出名 7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庙头村庙头村位于新安县城西5公里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8925人(2008年),耕地面积900余亩,设党总支1个,分支部5个,辖东、西、南、北、中5个片,66个村民小组进行管理。交通便利,工业发达,村域内有新安电力集团、新安化肥厂等大型骨干企业,民营企业11家。310国道、连霍高速、陇海铁路穿境而过。全村现有各类运输车辆420余台,村集体年收入20万元,人均纯收入3900元,全村已实现主干道通水泥路面,免费用上自来水,群众收入以工副业为主,除在企业务工、运输业外,其他参与二、三产业服务,是洛阳市2007年新农村建设重点整治村之一,连续三年获新安县“十强村”称号。村内教育资源配置良好,有庙头小学、庙头初中(现铁门二中)、新安县第五高中,各片均有幼儿园。各片设有卫生所,村里设有卫生院两处,新安电力医院在我村,村内有公交通过(2路公交),有发往洛阳汽车站的班车(铁洛快运)。 8 山东聊城莘县大王寨乡庙头村◎ 庙头村山东莘县大王寨乡庙头村是莘县一个行政村,毗连富裕集村、西田庄村、时固村、邢滩村、元庄村,物产丰富,空气清新,英才辈出。 村内企业:纸板厂、家具厂、食品厂、食品饮料厂、铸铁厂 主要农产品:紫色包心菜、葡萄干、李子、芫荽叶、生菜、水果、谷子、洋蓟、球芽甘蓝 村内资源:花岗岩、沸石、钡长石、磁赤铁矿 村里单位:庙头村小学 9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庙头村◎ 村庄由来该村之所以名为“庙头”,与新安史上名人韩擒虎有关,只不过形成年代晚了许多,大概在明代。 张宗子等专家介绍,韩擒虎病逝后,朝廷用隆重的礼仪,将其归葬故里。韩擒虎墓位于现在的庙头小学附近,坐北朝南。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墓冢还保存得比较完好,占地一亩多,四周砖石围砌,高达4米。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隋朝的开国元勋,还在墓冢前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韩王庙,春秋两季进行祭祀。 历代封建王朝为了看护韩擒虎的坟墓,都曾专门派人在此居住管理。明代以后,不断有百姓迁移到韩王庙前居住,渐渐形成一个村落,遂依庙取名为“庙头”,沿用至今。 现在,韩擒虎墓和韩王庙早已荡然无存,只有清道光年间的《修补韩新义公庙序碑》和一段《万善同归》残碑还留在原址上。另外,庙头小学门前目前还保留有两座石狮,造型生动,形制奇特,据说也是韩王庙前的旧物。 2005年,撤销庙头乡,其行政区域划归铁门镇管辖,铁门镇政府驻地不变。(注:河南省民政厅虽曾批准过新安县设立庙头乡,但实际上庙头乡并未正式成立。) ◎ 交通状况连霍高速,310国道,S246,陇海线 ◎ 政区人口分为东、西、南﹑北﹑中五片总计66组,全村共有农业人口8925人(2008年)。 ◎ 教育庙头小学、铁门二中、新安五高、各片幼儿园。 ◎ 交通2路公交、铁洛快运、石寺新安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