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苗族医学 |
释义 | 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及武陵山脉等地区。由于各地区纬度、地理环境、用药习惯的不同,各类药物分布有差异,有的种类如:见血飞、鱼腥草、银花、桔梗等几乎各地都有分布;而有的种类如:艾纳香、马槟榔、金铁锁、松萝、紫金莲等仅限于某些地区和一定的海拔高度才有分布。近年来,我国苗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不少的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大力开发常用的药材如天麻、茯苓、杜仲等的人工栽培。 苗医认为,毒、亏、伤、积、菌、虫是导致人体生病的六种因素,简称六因。诊断疾病是通过把脉、听声、观察颜色、询问病情,用手触、摸、扣、打、刮、按、搬、量等传统方法,来观察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精神方面的异常情况。 苗医用药多是植物药、动物药及少量矿物药。药的特征归纳起来有热、冷和不热不冷三种;热药可治冷病,冷药可治热病,和药可补体质、治亏损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常见的药可达1500种之多,常用的约200种。 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及武陵山脉等地区。由于各地区纬度、地理环境、用药习惯的不同,各类药物分布有差异,有的种类如:见血飞、鱼腥草、银花、桔梗等几乎各地都有分布;而有的种类如:艾纳香、马槟榔、金铁锁、松萝、紫金莲等仅限于某些地区和一定的海拔高度才有分布。近年来,我国苗族聚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不少的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大力开发常用的药材如天麻、茯苓、杜仲等的人工栽培。 图书《苗族医学》信息作 者: 陆科闵,王福荣主编 出 版 社: 贵州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7-1 页 数: 723 开 本: 16 I S B N : 9787806624333 包 装: 精装 定价:180.00 概述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上种种原因,在频频的部落战争中,经历长达1700多年的迁徒过程,从黄河下游迁到长江中游。苗族历史上没有建立过政权,目前还没有发现本民族文献记载的医学系统资料,但却有独特的理论体系:论医学有两纲、五经,论疾病有三十六大症、七十二疾、一百零八个小症、四十九翻;论病理有气、血、水学说;论药物有冷药、热药之分。苗族医药自成体系。全书分概论、苗医病症、苗族药物三部分,讲述苗族医学,其中苗医病症收载206个大症、408个小疾;苗族药物收载主要常用品种330个。整理和规范苗医、苗药常用术语词汇2 400余条。全书除苗药彩图外,文字达100万余字。是一本实用的苗族医学大全。 目录一、上篇 概论 一、苗族简介 二、苗医简史 三、苗医学术思想 四、两纲五经的学术成就 五、苗医基础理论 六、苗族药物的基本知识 二、中篇 苗医病症 封勒普蒙·呃哦(肺家咳嗽症) 吉仰英·案沃(内损咳嗽症) 案沃(外感咳嗽) 过痉赊(感冒) 按哦阿罗右(喘病)沃象(咳血) 蒋宾沃(虚痨) 蒙刚谷(胸痛) 松芮泡(肺痈) 蒙布兜(胃痛) 嘎苏凯谷(大肠热疾) 久嘎岗蒙(肚肠疼痛) 蒙差·蒙岗羌(腹痛) 扎嘎(腹泻) 俗象(反胃) 艾洛哦(呕吐) 沃象(吐血) 透肖(吐酸水) 搜苟(打嗝) 休嘎洛象(便血) 修嘎阿洛(便秘) 修调访(黄疸) 普嘎秋(水臌病) 蒙丢(痛肾) 董欧洼欧奴(泌尿系感染) 欧洼象(尿血) 俗尼袜(遗尿) 欧袜及阿洛(小便困难) 岗糯(尿甜症) 阴近舒(湿瘟) 普洛普壁(水肿) 来修底(心慌) 蒙柯(头痛) 蒙孬柯(偏头痛) 波柯量迈蒙(前额头痛) 奴娘柯滇迈(头昏目眩症) 拢猛柯日滇(热湿头晕症) 蒙冲挡(胁痛) 玛仰(健忘) 夏西(忧郁) 浠变(多睡病) 比阿赊(失眠) 抖道疾(抖症) 凯蒙凯(中邪) 傣妣柬东(妇人花癫) 落象疾(出血症) 若山·象夺(青紫血斑) 彼洛彼搜(紫斑) 稿痂冲(风湿性关节炎) 蒙冲静(类风湿) 嘎已安埋(痿症) 蒙吉洛欧仰(汗症) 沃良吉董拜(疽症) 蒙刚谷(嘈杂症) 刚额(燥热) 己茵间仰开(内伤发烧) 修嘎修董象(痢疾) 嘎傣江岗欧袜(小儿痧子) 哦因坦(百日咳) 访蒙芮(腮腺炎) 嘎傣僵豆欧(水痘) 僵岗豆(丹毒) …… 三、下篇 苗族药物 苗医病症汉语索引 苗药汉语索引 苗药拉丁语学名索引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