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冕 |
释义 | 基本信息miǎn 【名词】 形声字。从冒省,从免,免亦声。“免”意为“拖拉”。“冒”与“免”联合起来表示“拉住帽子(以防被风吹走)”。本义:用带子系于下巴的古代礼帽。说明:《说文》:“古者黄帝初作冕。”黄帝在位的时间是2337 BC-2307 BC。请参阅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 解说:免从冕省去冃,冃是冠上面的部份,「冠冕」同属冃部。脱去冃,本义脱帽。冕从冃从人,人头上加冠,去除人之後剩馀部份象冠型。参阅「冕冠」等字。 同本义冕,大夫以上冠也。——《说文》 故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荀子·富国》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庄子·胠箧》 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淮南子·主术训》 服冕乘轩。——《左传·哀公十五年》 又如: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版(冕顶之板); 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 冕冠;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之礼帽、其中天子冕十二旒、诸侯九旒。 喻指像冕的事物【hat-likething】。如:日2 冕旒 miǎnliú 【king'scrownwithtassels】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後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冕(corona):恒星大气的最外层 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在举行祭祀等大典时所戴的大礼冠。外黑色,里朱色。冕顶有长方板,称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倾。延之前端缀有数串小圆玉,谓之旒。冕加在发髻上,要横插一长笄(簪),以别住冕。笄的两端绕颔下系一小丝带,谓之紘;又各用一条名叫枕的丝绳挂下一个绵丸,谓之纩,纩下端饰玉,谓之珎。因两珎正当左右两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纩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说前後各有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历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专称皇帝的礼冠。《淮南子.主术训》:「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诱注:「冕,王者冠也。」唐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天文中的冕天文学中,恒星大气的稀薄外层。太阳的冕在日食时明亮圆面被月球挡住的情况下最便于观测。它向外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处,然後逐渐消失在行星际空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