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 |
释义 | 简介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于2011年4月由科技部批准立项,2011年7月通过建设计划认证。这是河南省高校建设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志着该省在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实现了“零”的突破。 2012年3月10日上午,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位于安阳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内隆重举行。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棉花生物学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纤维品质性状研究、品种设计以及棉花抗逆机理和环境调控等,实验室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基因挖掘;(2)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形成机理研究;(3)花高产分子机理与品种设计;(4)棉花抗逆机理与环境调控研究。前三个方向设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后一个方向设在河南大学。 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参与国际学术前沿发展,规范地组织科学研究,引导重大原始创新性工作,做出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果,造就该领域的优秀团队和国际知名学者,将实验室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棉花生物学基础研究公共平台、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优秀人才培养基地,整体提升我国棉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使我国在棉花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基因挖掘、棉花纤维品质性状形成机理、棉花高产分子机理与品种设计、棉花逆境机理与环境调控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指导作用。实验室主任为喻树迅研究员,副主任为宋纯鹏教授、李付广研究员、王坤波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陈晓亚研究员,副主任为朱玉贤教授和喻树迅研究员。实验室注重队伍建设,研究人员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形成了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中坚较为稳定的科研梯队。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0人,研究团队中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973计划课题负责人5人、863计划课题主持人5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省部级专家15人;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一完成人4人,国家技术发明奖第一完成人1人。团队的学术带头人具有主持国家重大项目的科研实力和管理经验。专业配置方面,配置了分子生物学、作物遗传育种、植物学、植物保护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和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室瞄准国际棉花科技发展前沿并结合国家需求,开展与棉花生产相关的重大基础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近5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计划项目119项。主持国家973项目2项、课题6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项,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10项,863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项目30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支撑计划课题2项、其他6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省部级奖励5项。 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积极创造条件,着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为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创新性研究提供充分的研究条件和平台。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验室拥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在内的创新团队58人;实验室现有面积90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4600多万元。近五年来,实验室共承担各类科研计划项目119项,项目实际科研经费9119万元;获奖成果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撰写科学论著14部,发表论文373篇,其中SCI论文89篇、单篇他引最高达180余篇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