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棉花根结线虫病
释义

编号 : 农作物 锦葵科 棉花 线虫病害植物名称 : 棉花

中文病名 : 棉花根结线虫病

英文病名 : Cotton root-knot nematode

病原类别 : 线虫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由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引起。此外M.arenaria (Neal) Chitwood称花生根结线虫;M.acronea Coetzee称高粱根结线虫、M.javanica (Treub.) Chitwood称爪哇根结线虫也都是该病病原。

形态特征 : 病原线虫雌雄异形,幼虫细长蠕虫状。雄成虫线状,尾端稍圆,无色透明,大小1.0-1.5×0.03-0.04(mm)。雌成虫梨形,每头雌线虫可产卵300-800粒,雌虫埋藏宇寄主组织内,大小0.44-1.59×0.26-0.81(mm)。

生理生化特征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棉花的最适温度在25-30℃之间。温度超过40℃。低于5℃二龄幼虫不活动。在夏季温度下,二龄幼虫可存活数周。秋天孵化出的幼虫,可越过冬天。

危害对象 : 除侵染棉花外,还能侵染玉米、大豆、小麦、马唐、马齿苋等。

分布 :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我国仅在浙江省等地发生。

侵染循环 : 南方根结线虫在浙江年生不完整的5代,一代卵盛发在6月上旬-6月中旬,幼虫在6月中旬;二代卵盛发在7月中旬,幼虫盛发于7月中旬-7月下旬;三代卵盛发在8月中旬,幼虫盛发于8月中旬-8月下旬;四代卵盛发在9月上旬和中旬,幼虫盛发在9月中旬;5代卵盛发在10月上旬。根结线虫系内寄生固着性线虫,雌虫在棉株根内,把卵产在根表面形成一卵块,每卵块具卵500粒,卵阶级后从卵壳中爬出二龄幼虫。二龄幼虫从根尖端后2cm内处侵入,在皮层内穿过细胞,也可从细胞间向上爬行移动后在根的中柱鞘处,固着后开始取食,并产生分泌物,在其头部周围产生4-8个巨形细胞,供给线虫营养。有认为由于细胞核分裂衣细胞体积增大而形成根结。也有认为是线虫头部四周细胞的细胞壁部分消解,余下的细胞壁联接,细胞质融合后形成多核的、细胞质很浓的巨形细胞。根结线虫开始取食后分泌的过氧化物酶是引致巨形细胞产生及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线虫生育过程中一直靠巨形细胞提供营养,线虫死后巨形细胞即变质或消失。在这个过程中巨形细胞形成受阻或不能形成,线虫因得不到营养而饿死。正常情况下,根结线虫蜕三次皮发育成成虫,雌成虫再产卵,再繁殖或侵入四周的棉根部组织。

发病条件 : 适其繁殖土温20-30℃,最高40℃,最低5℃。土壤持水量10%以上、90%以下,砂性土,夏季二龄幼虫可存活数周,秋天孵出幼虫也可越冬。4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是为害期。中性砂质土和连作地块发病重。

危害部位 :棉花根部。

危害症状 :棉花播种后一个月,根上产生不规则的根结,根结昌因侵入根内线虫的刺激,致棉花根的细胞不断分裂、体积不断增大形成的。根结的大小与棉花品种感病性及侵入线虫数量有关。根结线虫为害主根时,受害幼根上长出分枝,影响主根向下生长。在线虫侵染的根结处,致维管束中断,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取及输送,造成叶片变黄、植株矮化,气温高时,病株很易萎蔫。

防治方法 :

1.轮作 用抗病的大豆、花生或水稻与棉花轮作3年。

2.消灭病源 棉花拔柴后,彻底清除病体集中烧毁。

3.药剂防治 每亩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4-5kg混少量细土,施入播种沟内,或在棉苗附近挖沟施入,然后盖土。也可用80%二溴氯丙烷每亩5kg,加水50kg,按播种行距开15cm的深沟,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将药液施入沟内,盖严待播种。

资料来源 : 方中达主编. 中国农业植物病害.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编.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第二版)下册.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董金皋主编. 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编绘组. 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 第四分册 棉麻病虫(修订本). 农业出版社,1992

沈其益主编. 棉花病害(基础研究与防治). 科学出版社,199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