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棉短瘤蚜茧蜂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棉短瘤蚜茧蜂 拉丁学名:Trioxys rietscheti Mackauer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蚜茧蜂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棉蚜、豆蚜 寄主危害作物:棉花 形态特征雌蜂:黄褐色,体长1.59-1.70毫米。头横形,中胸背板深褐色,有光泽,散生细毛。触角长0.94-1.11毫米,11节,柄节、梗节和第一鞭节黄褐色,第三节以后均为褐色,第一、二鞭节等长,长为宽的2.20-2.50倍。胸部黑褐色,并胸腹节黄褐色,具五边形小室;中胸盾片和小盾片圆滑有光泽,散生毛。腹部第一节黄色,第一、二侧瘤间距较气门处瘦宽为短,第三节以后产卵器鞘向下弯曲,端腹节腹节上有2个向上弯曲的刺突;产卵器鞘的基部1/3呈瘤状膨大。翅痣大,钝兰角形,长为宽的3.20倍;后痣脉比翅痣短,与径脉等长。足黄褐色,前足胫节长度为第一跗节的2.90倍,第一跗节为第二跗节的2.30倍。头褐色,口器黄褐色,触角褐色;柄节、梗节与第一鞭节下部黄色。胸、翅脉、足褐色。腹柄节背片黄色。 雄蜂;体较雌蜂略小,触角13节,长0.94-1.19毫米。 生物学特性(1)历期:棉短瘤蚜茧蜂个体各个发育不同阶段的发育历期与温度关系密切。 (2)年生活史:棉短瘤蚜茧蜂在陕西省于10月底至11月中旬主要在花椒等木本寄主的棉蚜“僵蚜”内以前蛹态越冬。于翌年3月开始羽化。此蜂适应于树木上生态环境,4月底至5月初花椒树上有大量的蜂源,5月中旬进入棉田,由于它耐高温,所以7月底8月中旬在棉田内数量较大。对“伏蚜”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发生代数与棉蚜萤蜂相似。 (3)繁殖:成蜂羽化的时间多集中在早晨5-9时,比棉蚜茧蜂略晚。5时30分至7时,其羽讫寨仅为42.10%;7-9时羽化率为26.30%。在田间观察其羽化率以5-6月较高;8-9月间,因重寄生蜂较多,羽化率仅有25%左右。 羽化后的成蜂,性即成熟,在30分钟之后就可交配。雄蜂活动较差,似有较强的择偶现象。处女雌蜂通常以特殊气味引诱雄蜂前来相遇,互相以触角抚摸,接着雄蜂振动它的翅在雌蜂近旁旋转,跨到雌蜂体背,将腹末向前下方弯曲与雌蜂生殖器官相接。交配持续时间平均34.60秒。 羽化后雌蜂1-1.50小时就可产卵。产卵的情况与棉蚜茧蜂相似,但是,由于棉短瘤蚜茧蜂的腹部末端有2个刺突,产卵时刺突与产卵管鞘可将蚜体夹着,阻止了蚜虫的活动、逃跳和堕落。产卵部位以蚜体腹部1-3节侧面为多。刺产一次约需5-12秒钟,每刺一下,多有1粒卵产出。3-4小时内,可产30-50粒卵。产卵高峰期是在羽化后24小时以内。因此,清晨产卵最多,夜间黑暗时不产卵;中午或日落前,只要供给寄主时,也能大量产卵。单雌繁殖的子代数在47-59头。 该蜂最多发生在树本上,但对棉蚜和豆蚜也有较强喜好性。主要选择2-3龄若蚜产卵,如向成体蚜上产卵寄生时,因成蚜活动常使它惊惶逃跑,不能产卵。 地理分布陕西、山西、安徽、四川、江苏、上海、台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