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密西西比河口 |
释义 | 密西西比河口是典型的鸟足状三角洲河口。位于墨西哥湾北岸中部。潮区界巴吞鲁日离入海口约 450公里,是早期三角洲的顶点,枯季盐水界新奥尔良离入海口 217公里,是距今750~500年间第六期三角洲的顶点。洪季潮流界离口门35.4公里,由此向下,水流分西南水道、南水道和劳特雷水道三汊入海。1963年,巴吞鲁日上游 128公里处新建分洪工程,将密西西比河的30%流量和泥沙经阿查法拉耶古河道南流入海后,在路易斯安娜海岸中部,形成了32.5平方公里面积的新三角洲。 自然状况河口三角洲河口发育和演变对墨西哥湾北岸中部海岸平原的形成及近海大陆架有很大影响。7000年以来,发育了7个不同的三角洲系,共分16个大小不等的三角洲瓣。这个复合三角洲东西绵延长达200多公里,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地面的相对高差虽只有1~2米,但河口三角洲不同发育阶段形成的天然堤、洼地、沼泽、泻湖、古河汊及坝岛等地貌类型犹存。 河水径流量径流在河口发育中起主导作用。据统计,年平均流量为15360米/秒,最大流量57900米/秒,最小流量2830米/秒。每年4~5月为汛期,9~10月为枯水期。由密西西比流域进入墨西哥湾的泥沙量,在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4.95亿吨。60年代以来,由于中上游水土流失受到控制和下游分洪工程的建立,年输沙总量减为2~3亿吨。目前三角洲的西南水道为排洪和船运的主汊,分流量占40%,南水道分流量最小,仅占20%。20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发生两次较大的洪水,1927年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最大流量为44108米/秒,致使下游及三角洲淹没面积达67340平方公里。 潮汐状况溺潮河口,口门附近的潮汐属不正规全日潮,平均潮差0.3~0.75米。潮流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潮流速一般为 0.1~0.15米/秒。 西南水道口门附近潮流流速较大,但口内表层水流却全年不见倒流现象。河口盐淡水混合属高度分层型。枯季,盐水可随涨潮沿河床底部侵入内陆230多公里;洪季,盐水楔顶在分汊口以下徘徊,风浪较小。当风速超过 3米/秒时,路易斯安娜沿岸1~2米波高频率占93%。但飓风过境可以引起河口强烈增水,并能掀起大浪。1969年卡米尔飓风,风速超过90米/秒,口外实测最大波高达23米,在极端情况下,口外30米水深处两年一遇的最大波高为10.5米。此外,由盛行东南风引起的沿岸流可将泥沙沿墨西哥湾向西输移。 含沙量入海泥沙以悬移质为主,其中绝大部分为粉砂和粘土,粘土中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的比例为 3∶1∶1。水体中平均含沙量,口门以内及近岸地区为0.2~0.5千克/米,口外海滨减少至0.03千克/米以下。在三角洲瓣或入海汊道发展阶段,入海泥沙在口门附近堆积,海岸线平均每百年向海推进9.6公里,三角洲前缘的沉积速率每年约30厘米。当入海汊道迁移以后,波浪和沿岸流作用促使三角洲前缘侵蚀后退,继而形成坝岛和泻湖,并因地面沉降沦为三角洲前缘盆地或内陆架浅滩。行水河槽经过100多年治理,河床演变稳定,不少河段已经渠化。 社会经济状况密西西比三角洲沿海25~28公里宽的沼泽地带是鱼、虾、贝类及多种野生生物的繁殖场所。冲积平原上则盛产大豆、稻米、甘蔗和棉花。密西西比三角洲和墨西哥湾沿岸还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巴吞鲁日至新奥尔良之间的密西西比河两岸已成为著名的石油化工基地。通海航道自1928年整治以来,水深已由原来的6.5米加深至12.2米,5万吨级的海轮从西南水道直达巴吞鲁日,新奥尔良港年吞吐量已达1.7亿吨(1981)。密西西比河河口区已成为美国中南部经济发达区域之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