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米蒿
释义

中文学名:米蒿

拉丁学名:Artemisiadalai–lamaeKrasch

分布区域: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区

形态特征:小半灌木,高10—25cm

价值:较好的天然饲用半灌木

植被分盖度:约占7—12%

特征

茎短缩,多分枝,当年生枝圆柱状,具纵条棱,带红色,密被白色短柔毛,基部有多数鳞片状残叶基。茎生叶矩圆形无柄,长10一15mm,宽6—10mm,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棒槌状细条形,长2—5mm,宽0.5—1mm,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卵形,直径约2.5mm,无梗,直立,单生或2—5个聚生,排列于枝端呈穗状或复穗状,总苞片背部深褐色,边缘宽膜质,无毛,有光泽,外层为卵圆形,内层披针形,边缘小花雌性,花冠管状,中央小花钟状,结实,花托凸起,裸露,瘦果长楔形,长约1.5mm(图83)。

地理分布: 米蒿为高寒山地荒漠草原的特有利。多分布于河西走廊的中东部、祁连山、龙首山、大黄山、老虎山的山前平原地带,以永昌县西部的绣花庙花草滩分布最为集中。另外,在古浪、皋兰北部也有较多的分布。

生物生态特征: 米蒿属强旱生植物,为高寒荒漠草原的伴生种、亚优势种,个别情况下是建群种。群落比较密集,总盖度可达30—60%,层次不明显,种类组成比较贫乏。草群的主要植物有珍珠(Salsolapasserina)、枇杷柴(Reaumuriascongori–ca)、合头草(Sympegmaregelii)、早(ArtemisiaxeroPhytica)、尖叶盐爪爪(Kalidiumcus–pidatum)、短花针茅(Stipabreviflora)、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等;杂类草有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草霸王(Zygophyl–lummucronatum)、骆驼蓬(Peganumharmala)及一年生杂类草猪毛蒿(Arte–

misiascoparia)、雾冰藜(Bassiada–syphylla)、猪毛菜(Salsolarutheni—ca)等。该草多生长在海拔1600——2500m的高寒和地下水埋藏较深的低山丘陵平原上,对土壤基质条件要求较严,一般多发育在具黄土母质的淡灰钙土,暗棕钙土和含有沙砾的贫瘠土壤上.抗寒、抗旱性较强,并具有一定的耐盐力。

饲用价值

米蒿因与适口性较好的禾草、灌丛,杂类草组成群落,具有较高的放牧利用价值,尤其利于山、绵羊的放牧。该草鲜时气味较重,适口性较差,但霜后气味大减,羊和骆驼更加喜食。因草群盖度较大,故相对产草量较高,每公顷鲜草产量在1000—2000kg之间。其化学成分见表83–l,氨基酸含量见表83–2。从上表的化学成分和氨基酸的分析可知,该草的营养成分比较全面,粗蛋白质含量较高,钙磷比为3.3—3.8:1;灰分含量中等偏高,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微量元素分析中,其钾,钠元素含量在同生境植物中最高,而铁,镍元素的含量也很高。该草的营养比为4.31,属氮—碳营养型植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