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米开朗杰利 |
释义 | 米开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1995)意大利著名钢琴大师。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博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 中文名:米开朗杰利 外文名: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出生日期:1920年 逝世日期:1995年 个人简介米开朗杰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1920-1995) 意大利著名钢琴大师。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博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 二次大战中参军任意大利飞行员,曾成为德军的俘虏,后又戏剧性地逃脱。二次大战结束后,米开朗杰利开始巡回演出,在各地引起轰动,1952年因患病不得不中断巡回演出,在意大利几个城市举办钢琴高级班。 1964-1969年米开朗杰利创办了一所钢琴天才学校,专收世界各国最有才能的学生。1968年,他移居瑞士。 音乐哲学家米开朗杰利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音色十分在意,没有人能奏出比他更完美的圆滑音阶、更响亮、有力的和弦或以更精致的触键与音调呈现更平衡的结构。他追求的是“管风琴和小提琴相结合”的那种音色,他又是公认的“音乐哲学家”,每一首曲子的演绎都有独到的曲速安排与分句设计。 14岁的时候,米开朗基利毕业并开始了职业演奏家的生涯,但就是从这时起,命运一再地和他开了许多玩笑。他当外科医生,也曾进过修道院。17岁的时候在意大利的一家广播公司应聘没有成功,参加第二届布鲁塞尔国际钢琴比赛却只得了个第七(当时第一名是苏联演奏家Gilels,评委中的Rubinstein给米开朗基利打了很低的分数,但他的演奏却深得比利时皇太后的喜爱,后来两人成了终身挚友)。 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深得法国钢琴大师Cortot赏识,Cortot称其为“一个新的李斯特”,并获得第一名与科尔托特别奖,被看起来似乎一切走上了正轨,谁知在这个时候二战爆发了。 由于战乱,米开朗基利不得不停止了如日中天的演奏生涯,去意大利空军服兵役,但不久他又加入了反纳粹德国的地下抵抗组织。结果战争后期米开朗基利不幸被捕入狱,渡过了八个多月的铁窗生活。但上帝却一直眷顾着这位日后神一般的钢琴大师,米开朗基利奇迹般地得以从俘虏营逃脱。 战争结束,米开朗基利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地恢复了他的演奏水平,很快以国际级钢琴家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乐坛,并于1948年在卡内基大厅首次亮相,获得了潮水般的好评。 50年代到70年代是米开朗基利演奏生涯中的黄金时期,他的很多著名的音乐会和录音都出自这个时期。从60年代起他开始办学,他的学生中包括有Pollini,Argerich等等日后世界级的钢琴大师。米开朗基利教学从不收取学费,还经常用自己的音乐会收入资助学生,他认为对于具备音乐天才的人来说,“学习音乐是他们的权利。” 米开朗杰利因为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演奏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演奏的德彪西作品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他演奏的肖邦作品也是最有味道的肖邦。应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 唱片简介这张唱片的出品者是意大利一家难知根底的小公司,相信这张录音也并非正式获得授权的那种,应该算是那种“风衣版”吧,也就说,是拿着藏在风衣里的录音筒偷偷录制下来的。这其中李斯特的录音是1961年4月28日在都灵;肖邦则是1959年6月30日在伦敦。但是,管它这 么多干什么呢?无论如何,这是米开朗杰利演奏的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啊! 内容米开朗杰利演奏肖邦作品,DG已经出了那张非常精彩的CD;但他演奏李斯特第一钢琴协奏曲,却还第一次知道、第一次听到。相比于里赫特与康德拉申合作在飞利浦的那张接近完美的伟大录音,米开朗杰利会怎么样呢?唱片的开头是一段掌声,表明这是现场录音。接着一两秒安静后,乐队齐奏开始,库贝力克的棒下似乎比康德拉申要更强调顿挫感,整个声音不如康德拉申那么恢弘有气势。钢琴亮相,完全不逊色于里赫特的坚毅沉着……米开朗杰利弹得更细腻,不放过任何一个音的拿捏,也不像里赫特那么流畅;米开朗杰利把每一个乐句的层次和结构一丝一滴地揭示出来,仿佛一个细致沉静的导游,他没有多余的话,但却指点着所有的细节,节奏的把握尤其分明。相形之下,里赫特显得热情,他展示完美;而米开朗杰利却要带着听者参与到完美里去。很多身有体会的人说,听米开朗杰利一定要听现场,你会真正地被带动,获得一种感人至深的创造感、参与感。 这张唱片的录音算是非常好了,除了乐队的细节不是那么清楚之外,钢琴的声音录得相当完美。不管怎么说,在柏林最大的书店KULTURHAUS花5.85马克(相当于25元人民币)买的这张削价唱片,相比于旁边那一大片正价的30马克乃至50马克的阿巴多、美岛莉、莎拉张……,怎么算也不亏呵。书店把这个意大利公司近20种唱片集中在一起削价处理,也许是觉得这些“风衣录音”不地道的缘故吧。于是,当时一口气还挑了5、6种,包括米开朗杰利演奏舒曼和格里格钢琴协奏曲、里赫特演奏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穆拉文斯基指挥)、老克莱伯指挥的英雄交响乐、菲舍尔与富特文格勒合作的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等等。 效果米开朗杰利最为著名的德彪西却一直没找到。唱片听了好多遍,经常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德彪西和米开朗杰利所塑造的意境之中。钢琴在米开朗杰利手里,不再仅仅是乐器,而是钢琴家和作曲家与音乐的最直接的对话,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通过钢琴得以表达。我也越来越理解,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的米开朗杰利为什么不能够忍受哪怕是细微的瑕疵。有趣的是,这盒唱片录制的时间从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包含了AAD、ADD、DDD三种不同的唱片录制形式。有很多爱乐者看到唱片说明中一旦有"A"(模拟),则如避鬼神。其实,未必"D"(数码)就是最好的。很多录音全部采用数码录制,可偏偏有很重的"数码味",虽然清晰宁静,但是声音薄、亮,为人垢病。而模拟录音则温润感人,音乐味浓。所以买唱片,要是有模拟的,特别是ADD的录音,会选择模拟,全数码的。 作品评论在当代钢琴家中,能够让德彪西不死的,惟有米开朗杰利!一位长着雕塑人物般的一张生动的脸的意大利人。米开朗杰利的生平非常传奇,他曾经是非常优秀的飞行员,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退役后潜心研究钢琴艺术,是20世纪后半期最卓越的钢琴大师之一。先不说别的,就说他演奏的德彪西,在我的心里,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他,他就是德彪西的绝对代言人。还记得第一次听米开朗杰利弹德彪西《前奏曲》的感受,就如同第一次听鲁宾斯坦弹肖邦的《夜曲》的感受一样,象被电流一击,钢琴可以发出这么独特的声音吗? 米开朗杰利对德彪西的钢琴作品的演绎,可以说是用全部生命雕刻和塑造的。当别人都以对印象主义音乐想当然的方式,把德彪西弹得一片朦胧的时候,他却以清丽、冷竣的声音线条,把德彪西的独特韵味勾画的清晰、凝练。在别人看来,德彪西笔下夜、月、雾可能是越朦胧越美,但是米开朗杰利非要执拗的要区分开夜、月、雾的层次,那其中的疏密、深浅、浓淡,在他的手下都是可以清楚识别的。他象一个手艺高超的石雕艺术家,手持斧凿,在没有温度和表情的顽石上,开垦出灵性和呼吸。他对德彪西的读解是完全棱角分明的,没有摸棱两可,没有丝毫的不确定。 个人评价米开朗杰利因为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演奏的贝多芬《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演奏的德彪西作品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他演奏的肖邦作品也是最有味道的肖邦。应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 意大利钢琴家米开朗杰利21岁就被柯尔托称为"李斯特再世",其钢琴演奏技巧卓越,当世能相提并论者几希。米开朗杰利又是一个著名的有怪癖的钢琴家,以经常临时取消演出而"臭名昭著"。从相关的资料来看,米开朗杰利的取消演出大都事出有因,这和他极度追求完美有关,一旦音乐厅的环境、使用的钢琴或者其他细节不符合他的要求,他往往会不顾一切罢演。虽然脾气古怪,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米开朗杰利是最好的钢琴家之一。可以和他媲美的屈指可数:古尔德、里赫特,或许还可以加上一个钢琴女皇阿格里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