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孟嘉 |
释义 | 孟嘉,东晋时代著名文人。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东晋孟嘉,字万年,江夏人。吴司空宗曾孙也。孟嘉最有名的故事莫过于“龙山落帽”。它成了一个历史典故,流传至今。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 人物介绍查《阳新县志》载:孟嘉(公元296年——349年),字万年。阳新县阳辛(隶属江夏)人。幼丧父,奉母偕二弟居。为陶侃第十女婿,陶潜外祖父。345年,孟为荆州刺史桓温参军。346年奉命进京,兵部委以尚书删定郎,孟以足疾不便拜辞。归乡,任阳新县令。349年病逝家中,葬阳辛孟家堰(现孟演畈)。明代大学士、文学史称后七子之一的吴国伦拜偈孟嘉墓后,写诗称赞:“为问阳新令,谁知孟氏贤;孤坟不可吊,虚识永和年。”如今,在阳辛有很多与孟嘉有关的传说和故事。 东晋初年,中书令庾亮出镇江州(今九江),闻当地才子孟嘉之名气,召他为从事,佐理军务。有一次庾亮的朋友太傅褚裒过访江州,庾亮设宴招待,遍请江州大小官员及名人贤士作陪。褚裒也久闻孟嘉才名,只是未曾谋面,便问道:“久仰江州才子孟嘉,不知今日是否出席?”当时,因按官职排座次,孟嘉的座位离主位和客位都比较远,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庾亮有心试试老朋友的眼力,便笑道:“他今天在座,你看看能否认出他?”褚裒扫视全场,拈须略一沉吟,指着远处的孟嘉道:“若非在下老眼昏花,这位气度不凡、与众不同的后生,大概是孟才子吧!”庾亮见老朋友能在衮衮诸公中一眼认出孟嘉,十分高兴,从此更加器重孟嘉了。 历史典故龙山本在荆州,可在阳辛村旁却有一座落帽山。这座山形酷似一顶官帽,传说与孟嘉落帽有关。 据《晋书孟嘉传》载,公元345年,征西大将军桓温任江州刺史,他见孟嘉待人谦逊而正直,很是看重他,便任命他为参军。那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桓温带着属下文武官员游览龙山,登高赏菊,并在山上设宴欢饮。桓温的四个弟弟和两位外甥都列席其中。当时大小官员都身着戎装。山上秋风送爽,芳香袭人。突然,一阵山风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一点也没有察觉,仍旧举杯痛饮。桓温见了,以目示意大家不要声张,看孟嘉有什么举动。但孟嘉依然谈笑风生,浑然不觉。不久,孟嘉离座去上厕所。桓温趁机吩咐人把孟嘉的帽子捡回来,并让参军太原人孙绰写了一篇短文,嘲弄孟嘉,并把纸条压在帽子下,准备乘酒兴捉弄孟嘉一番。孟嘉回到座位后,发现自己落帽失礼。但他不动声色地顺手拿起帽子,发现了帽子下面的那篇短文。孟嘉非常镇定自若地把帽子戴正,然后从容地拿起桌上的短文看了一遍,随即请左右取来纸笔,不假思索,一气呵成地写就一篇文辞超卓、诙谐幽默的佳作,为自己落帽失礼辩护。桓温和满座宾朋传阅后,无不击桌叹服。 很快,孟嘉落帽之事成为一时美谈,传遍大江南北。次年,孟嘉奉旨进京,路过家乡,想顺便回家看看母亲和二弟。当时,孟嘉一心赶路,山风迎面把他的帽子吹落,他却浑然不知,等回到家后才知道自己的帽子掉了。可这时天色已晚,无法寻找。次日,因担心误了进京时间,孟嘉匆匆忙忙辞别母亲和二弟向京城而去,把那顶帽子丢失在家乡的土地上了。 孟嘉离家几天之后,阳辛地区下了一场大暴雨,群山蓄积起来的山洪奔涌滚滚,整个阳辛置于山洪冲击之中,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阳辛东头突然冒出一座像帽子般的山头来,挡住了山洪来路,使其改道绕行,保住了阳辛。后来,阳辛人就把这座山叫做落帽山。 孟嘉山阳辛还有一座名山叫孟嘉山,距离阳辛村约五里左右的路程。这里草木繁茂,繁花争艳,是阳新县中草药品种最多的药山之一,每年有很多民间中医或药农前来这里采挖中草药。 相传,孟嘉回阳新任县令时,每年九月初九,总要带着当时的名士一起爬山登高,并在山上设宴招待,和诗唱文,日暮而归。有一年九九重阳节,孟嘉又带着地方的文人雅士来爬山登高,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当孟嘉爬上山顶时,却发现山上已经聚集了许多百姓。这些老百姓看到孟嘉年年都来爬这座山,就提前相邀来到山顶,摆好一长列拼接拢的长条桌,各自从自己家里拿来最好的食物,采摘许多菖蒲、艾草和野花,静候孟嘉。当百姓们看见孟嘉爬上山顶,马上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篝火,齐刷刷地举起食物敬请孟嘉品尝,感谢他为百姓所做的好事。孟嘉感激涕零,以后更加勤政为民,深得百姓爱戴,成为“无与伦比的阳新贤县令”而被传颂世间。从那以后,每年重阳节,孟嘉便带领当地百姓一起爬山登高,赏美景;点篝火,拒鬼神;饮美酒,与民同乐。 后来,阳辛人就把这座山叫做孟嘉山。 重阳节爬孟嘉山的风俗也一直沿袭至今,每年九月九日,有许多阳辛人仍举家一起去爬孟嘉山,摘野花,吃野炊,怡然自得,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