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山 |
释义 | 1 山东省临沂市蒙山◎ 概述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西北部,主峰龟蒙顶位于临沂市蒙山旅游区管委会柏林镇境内。东经117°35′-118°20′和北纬35°10′-38°之间,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百余里(约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位于柏林镇境内,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被誉为“岱宗之亚”,素称“亚岱”。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 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登上龟蒙顶俯 视四周,但见万壑流云,烟霞明灭,群峰相拱,像绿色浪涛滚滚北去;极目远眺,田畴如画,湖水如镜,白云悠悠,令人心旷神怡。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个/立方厘米,是北京生态中心院内最高值的176倍,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 历史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19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9月被省旅游局颁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5年被新闻媒体和资深专家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公园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蒙山丰富的自然资源,蕴育了浑厚的文化内涵,曾有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驻留蒙山,吟诵蒙山。孔子"登东山(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而小鲁",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留下"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等佳句,苏轼游蒙山诗曰:“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云蒙漏泽春”;明代文学家公鼐作《蒙山赋》诵叹蒙山;康熙大帝冬游蒙山留下“马蹄踏碎琼瑶路,隔断蒙山顶上峰”的诗篇;乾隆皇帝南巡中游历蒙山则留有“山灵盖不违尧命,示我诗情在玉峰”的赞美诗篇,还有民间典故、流传不胜枚举,秦砖汉瓦、古刹庙宇、碑碣石刻等遗存悠悠林立。 蒙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2,000余年来,一直为文人骚客、帝王将相所瞩目。《诗经·鲁颂》中就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的记载;《论语》中记载颛臾王曾主祭蒙山。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留下了儒、道、纵横家代表人物孔子、庄周、老莱子、鬼谷子的足迹。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留有回马岭、圣憩石、小鲁处等遗迹;鬼谷子在此修炼授徒,弟子过百,著名者有苏秦、张仪。汉朝史学家蔡邕等曾隐居此山。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曾结伴去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佳句。唐玄宗曾率群臣登临蒙山;北宋文学家苏轼登蒙山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的名句,清帝康熙的《蒙阴晓雪》和乾隆的《望蒙山雪色》等诗篇,都对蒙山颂扬备至。 蒙山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世人注目。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书·禹贡》称:“蒙羽其艺。”认为早在夏朝时期,蒙山、羽山带就已种植作物。建国以来,蒙山麓区先后发现的几十处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遗址,对此作了印证。西周时,成王封颛臾于蒙山之阳,主祀蒙山,说明当时蒙山已路身于我国名山之列。春秋时期,鲁大夫莫斯的颂诗《閟宫》写道:“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他把拥有泰山和龟蒙,视作鲁国的荣耀。现代诗人胡秉言写道:“虬龙苍郁绿卿鲜,独倚幽栏看水涓。亚岱嶙峋奇万壑 ,晨钟暮鼓鸟鸣翩。” 西周在蒙山南北封国齐、鲁,这两个大国在军事、政治进入的同时,华夏文化也开始在此传播。它和当地的东夷文化由相互阻隔到相互融合,使蒙山及其周围广大地区的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且这种现象经朝历代,不断延续和发展。在蒙山地区发现的汉画像石墓,其建筑和雕刻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其他如西汉石碑、东汉墓阙以及春秋时期的徐子氽鼎等金石精华,有的属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属国家一级文物,都是上述现象的见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达和先进文化的哺育,蒙山地区名人辈出,荀子、曾子、蒙恬、刘洪、匡衡、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公鼐、左宝贵等很多业绩卓著的人物,分别在不同的领域,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历史上蒙山的道教和佛教都非常兴盛。僧人道众对蒙山情有独钟,把这里当作修炼正果、养生长寿的圣地。主要道观有清虚观、万寿宫、九龙宫、观音殿、承天宫、慈宁宫等,香火鼎盛的寺庙有明光寺、海螺寺和云台寺等。早在五代时期,任过后晋水部员外郎的贺亢就修道蒙山,北宋苏东坡曾和他的八十多岁的弟子乔仝有过交往并写诗相赠。宋朝蒙山玉虚观住持贾文,于宣和元年(1119年)被宋徽宗召见于汴京,赐给度牒、紫衣。明清时期,蒙山清虚观属全真道华山派,和道教“天下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有着密切联系。正是这些宗教的活动,给蒙山留下了多处宏殿重阁,并洋溢着黄卷青灯、钟响磐鸣的神秘气氛。 ◎ 风景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度平均气温12.8摄氏度,无霜期196天,年均降水998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民间历来 有"七十二场浇花雨"之说,形成了天地和谐、生态良性循环。公园内山、水、林相依,大与小、高与低、动与静、生命与无生命有机的层次整合,使得一草一木一石都是完美中的景点。雄、奇、特、稀,俊俏与朴实,一切源于自然,又融于自然。深山古寺,小桥流水,林木蔽日,踏花蹄香,鸟鸣幽谷,涛声叠荡,使人回归自然,享受自然。 蒙山的壮美和深邃,曾为一些著名思想家所向往并涉足其地。这里既有孔子的游踪,又有鬼谷子的身影。唐朝以来,蒙山更和诗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蒙山的历史道路上,李白、杜甫、萧颖士、苏轼、张养浩、王世贞、吴梅村等许多人都留下了足迹。他们游赏风光,访道吊古,谱写了大量华美的诗文。清圣祖和清高宗在南巡中,曾几次驻跸蒙山麓区,眺赏山色,并吟诗赞美,使得蒙山的文化底蕴更加厚重。 在民族、民主解放战争时期,蒙山是沂蒙山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东党政军首脑机关和八路军115师指挥部,在这里领导山东军民英勇作战,建立和扩大了山东各个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指挥机关,在此组织了举世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如今,当年一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发生地和著名战场以及革命烈士陵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的并新修了纪念建筑物。其中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属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另有多处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些则被定为山东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巍巍蒙山,气势磅礴,风光秀丽,集众多名山优势于一身,雄、奇、险、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等十大景观著称。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来蒙山,百花盛开,彩蝶飞舞;盛夏之时,云蒸霞蔚,瀑流悬空;金秋时节,红叶如醉,硕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蒙阴云蒙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上/立方米,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奇峰耸立,层峦叠嶂,深涧遍布,古称有“七十二峰”、“九十九峪”、三十六洞“。现风景名胜区包括水帘洞、雨王庙、云蒙峰、百花峪、老龙潭、望海楼六大景区,拥有蒙山叠翠、蒙山花潮、蒙山飞瀑、蒙山云海、蒙山日出、蒙山听涛、蒙山秋色、雪峰玉谷八大自然景观。现已开发水帘洞、雨王庙、大小云蒙峰、天壶峰、栖凤山、蒙山卧佛、蒙山猿人、邵家寨、蒙山巨龙、百丈崖、浴人,仙池等180余个景点。其中水帘洞瀑布(亦称中国瀑布:所挂崖壁酷似中国版图)为江北极为罕见的三叠式瀑布,上下落差高达60米,飞泄时如银河倒挂,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位于蒙山叠瀑左上方百丈悬崖上端自然开成一拱形洞门,传说此洞五百年开启一次,开时地裂天崩。传说鬼俗仙师王禅老祖当年就在洞内修炼纵横之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魏国大将庞涓,就是在这里跟王禅老祖学艺的。雨王庙坐落于海拔850余米的山坳,始建于金代明昌年间,香火旺盛,钟声悠悠,为道教文化胜地。雨王庙内存有三件珍宝:千年何首乌,建庙时已在,根茎长于庙基,直径如脸盆口大,如人形,雌雄成对;江北第一杉,三百年前由道人植入,在江北绝无仅有,现为林业院科研项目;八百年古井,从未干枯过,水质清洌甘爽,因集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能袪病除灾,延年益寿,奉为“神水”。云蒙峰,有三峰、二峰组合,均以东南、西北方向排列。三座山峰作“山”字型耸立如柱,人称山东的“山”字之源。明朝大文学家公鼐仰坐云蒙极顶赞曰:“蒙山最高是双峰,上有烟云几万重,我与峰头一伫立,却从天外数芙蓉”,“双峰”便是大小云蒙峰。而且,大云蒙峰酷似巨大的寿星面东南而仰卧,小云蒙峰极象巨猿面东南而长啸。风景区内景象万千,一年四季,景色变幻:春季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缈;秋季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季银装素裹,玉琢冰雕。集“泰山之雄壮,华山之险峻,黄山之秀丽,雁荡山之奇绝”于一体,荟江南江北山水之隽秀。 蒙山旅游区分为云蒙、龟蒙、天蒙和彩蒙四个景区,云蒙是生态旅游区(蒙阴),龟蒙是养生旅游区(平邑),天蒙是天险观光区(费县),彩蒙是山林休闲区(沂南)。主要旅游景点有:雨王庙、水帘洞、云蒙湖、百花峪、万寿宫、承天宫、朝天宫、慈宁宫、观音殿、玉皇庙、南天门、桃花峪、龟蒙顶、大洼、孔子小鲁处、群龟探海、百寿摩崖石刻、翠竹园、九龙潭、白云岩道士林、高山湿地景观、读景壁、揽胜亭、蒙山吊索桥、瞻鲁台、明光寺、海螺寺、鬼谷子讲堂、蒙山叠翠、林海花潮、望海楼、云霞洞、观峰台、云蒙峰、等。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蒙阴蒙山森林国家公园 奇峰耸立,层峦叠嶂,深涧遍布,古称有“七十二峰”、“九十九峪”、“三十六洞”。现风景名胜区包括水帘洞、雨王庙、云蒙峰、百花峪、老龙潭、望海楼六大景区,拥有蒙山叠翠、蒙山花潮、蒙山飞瀑、蒙山云海、蒙山日出、蒙山听涛、蒙山秋色、雪峰玉谷八大自然景观。现已开发水帘洞、雨王庙、大小云蒙峰、天壶峰、栖凤山、蒙山卧佛、蒙山猿人、邵家寨、蒙山巨龙、百丈崖、浴人,仙池等180余个景点。 ◎ 中国瀑布在江北的名山大川中,像蒙阴蒙山的水帘洞瀑布这样的三叠瀑布是不多见的。它在青山层岩间奔腾跳跃,闪转腾挪,从约百米高的悬崖上一跃而下,中间为断崖阻隔,旋即又腾身直泻,形成了飞流奔涌、轰鸣溅跳的叠式瀑布。水跌下霰雨纷飞,彩虹时现,美丽非凡,清洌的水气使人身心顿爽。明朝的公乃鼐曾作《蒙山瀑布》对之赞美:“岂是银河落,飞来万丈余。谪仙如可见,不复问匡庐。”清朝的王运晟这样来描写水帘洞瀑布:“蹑蹬觅仙境,流从天半垂。出云偏有隙,停雨境无期。水击石鼓鸣,风披练破丝。至今帘不卷,终古月空窥。”意思是说:沿着石阶小路去寻觅仙境,一条瀑布从半天垂落,水帘象飘动的白云,又象大雨飘落,永不停歇。水流冲击着岩石,发出打鼓一样的声音,风吹瀑布象飘散的丝线,水帘长垂不卷,千百年来,月光徒然照临,伺机穿过水帘,却被永远隔绝。层崖中间曾有一个石洞,相传是战国时代的鬼谷子王禅修炼成仙的地方,洞口为水帘所掩。至今仍流传着当年孙膑、庞涓在此跟王禅学艺的故事。 ◎ 木游道江北第一长木游道,从蒙山的蒙阴蒙山会馆开始绵延到山的顶部,有一条长约3千米的道路,这条路全是用圆松木建成的。踩在上面别有一番滋味,让你觉得步伐轻盈,如行仙道。 ◎ 黑松林这里的黑松林群落遮天蔽日,多年落下的松针厚厚地铺在地面上,使人如同踏上松软而有弹性的地毯。走在这幽静的松林里,日间的光影分外柔和,空气也格外地清新,若有若无的清风微拂着面颊耳际,正是古人吟咏的“密树遥遮日,轻花细逐风”的境界。当你来到这里的时候可以坐一坐,躺一躺,品味一下清风松影的温馨。比较起现代城市里高楼大厦的呆板,人拥车挤的喧嚣,这一份回归自然轻松惬意的感受,相信你永远也不会忘记。 ◎ 万寿宫位于蒙山南麓平邑县境内,原名古蒙祠,宋代改为道观,名玉虚观,颛臾王庙,后易名万寿宫。北宋宣和五年,宋徽宗赵佶曾封古颛臾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故古蒙祠曾改名英烈昭济惠民王庙。宋代盛行道教,万寿宫道众达310人,道观建筑最具规模。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均在此举行盛大的庙会,游客云集,香火旺盛。 万寿宫古建筑群由于年久失修,部分损坏,后经平邑县政府修复。新建筑群坐北朝南,迎面兀立着一座象征着“天、地、人”三界的土木结构的三洞山门。山门前有一建筑,称“玉皇殿”。殿前有清朝嘉靖年间栽植的文冠果一棵。有《金石录》中记载的“玉华峰”奇石一处,碑刻数通。过山门即进入正门,第一进院落正面是前殿和两厢配房。前殿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单檐歇山势。穿堂入第二进院落,为万寿宫主体建筑,北有“三清殿”,建筑面积560米,重檐庑殿式,殿堂为玻璃瓦屋面。古寺新颜,金碧辉煌,颇具气势。 万寿宫依山傍水,有乔松古桧700余株,参霄蔽日,秀色可餐。有新植黑松、雪松、水杉、翠竹及各种果树,满山遍野。溪水长流,松竹常青。春华秋实,景色宜人。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 龟蒙顶蒙山主峰,位于平邑县境内,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被誉为“岱宗之亚”,素称“亚岱”。峰体呈苍穹形,给人以神秘奇幻的感觉,犹如一只巨大的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一年四季登上蒙顶,会在你眼前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如蒙顶日出、蒙山云海、蒙顶佛光、蒙顶雾松等奇妙景观,特别是秋季天高云淡之时,登上龟蒙顶,“风在身边走,云从足下生”,给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山下美景,尽收眼底。 ◎ 鹰窝峰位于平邑蒙山步游中路,于深壑峡谷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因只有苍鹰飞临其上筑巢,无人能登攀,而得名“鹰窝峰”。该峰绝壁如削,峻岩森森;峰顶苍松如盖,峭壁之松千姿百态,或树冠扁平开张,或枝干旁倚斜出,绕有情趣。整个山峰宛如一个巨大的盆景,令人叹为观止。每当夕阳西下,云归鸟还,奇峰与落日相应生辉,斑斓瑰丽,形成了“暮色苍茫千嶂暗,万山丛中一片霞”的奇绝景观,实乃山水画屏,人间奇观。固此自古就有“不到鹰窝峰,枉为蒙山行”之说。 ◎ 蒙山寿星巨雕位于平邑县境内 蒙山主峰龟蒙顶西北侧的裸岩石。该雕刻利用山体造型,依山就势,雕刻中国传统文化代表长寿的象征——老寿星。老寿星采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形象,突出头部造型,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一手拄杖,一手托仙桃。它以古代南极仙翁为摩本,采用明朝末年定型的寿星形象,高218米,宽198米,头部高85米,大脑门、白须飘逸长过腰际,一手拄鸠杖,一手托仙桃,慈眉悦目,笑逐颜开,近观宏伟、慈祥、亲切,远看轮廓清晰,气势雄伟,缓步走出山体走向人间的效果,达到了耐人寻味的仙境神韵。寿星巨雕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山体雕刻,高度为四川乐山大佛的三倍。项目于2000年10月18日开工,2002年竣工将申报“ 吉尼斯”世界山体雕刻之最的纪录。 ◎ 福寿康宁宝鼎位于平邑蒙山文化广场中心,整个宝鼎采用纯天然青石制作。鼎高9.99米,直径6.19米,周身镌有“福、寿、康、宁”四个大字和999个寿字,重606吨,是目前我国最大、最高的的石制盛鼎。宝鼎与蒙山寿星遥相呼应,其主题象征着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中国人民万寿无疆,蒙山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 登山坊登山坊是一座石质两柱单间式牌坊,整体建筑雄浑古朴,新颖别致,与大山融为一体,它是开始登山的标志性建筑物,由此牌坊可沿新砌筑的花岗 岩台阶拾阶而上,一睹蒙山秀丽风光。 云蒙坊矗立在这能够眺望逶迤山势的所在,背倚青峰,俯瞰原野,犹如凝固了的山门仪仗,无声地鸣奏着雄壮的节拍。它雄视一切,寓秀逸于粗犷实际又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蒙山的代表,是形象化了的蒙山风骨与魂魄的象征。站在此处,无尽山色呈现在眼前,您是否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大山的气息。 ◎ 大小云蒙峰双峰插天(云蒙双峰),明朝公鼐曾写诗赞道:"蒙山最高是双峰,上有烟云几万重。我欲峰头一伫立,却从天外数芙蓉。"作者想象着登上烟云飘渺的蒙山峰顶,恍若置身天外。伫立在峰顶上去数点周围的山峰,就象立在天外俯视朵朵晶艳的荷花。云蒙双峰尖峭高耸,直插云天。海拔分别为1028米和1008米,矗立于山脊云海之上,秀丽奇绝,有峄上峰之胜地景。双峰万仞绝壁,分别有险峻小路可达峰顶。小云蒙峰又称云蒙西峰,山势绝险,苍鹰不渡,至今无人攀登上峰顶。在大云蒙峰上,可尽览蒙山无限风光。上面又有"神龟望月"、"夫妻石"等景点。 云蒙双峰在当地又俗称大小“挂心崛子”。它的来历是这样的,东蒙有一座山峰叫仙狐楼,传说里面住的老狐狸成了仙后,专门惩治人间不孝顺的儿女,把他们的心肝扒出来,挂在这座山峰上,所以叫“挂心崛子”。把心挂的这样高,大概是为了儆告后人:不孝之罪,罪莫大焉。也许是怕有人帮不孝儿女归心复活,谬种流传,所以高高挂在难以攀登的最高峰上。 另一种传说是,远古时代有次劫难,天塌地陷,洪水滔滔,只有云蒙双峰露出水面,挡住了漂流而至的枯木和朽枝,洪水消退后,峰上挂满了柴薪,所以又叫“挂薪崛子”。这种传说倒有些象地壳变化史上一次造山运动的真实景象。 ◎ 天壶峰传说蒙山上有座蟠桃园,是王母娘娘领着仙女亲手栽的。王母娘娘查看了许多名山大川,觉得蒙山有一种其它地方所没有的灵气和仙气、雨水足,气候适宜,就在这里种了七棵蟠桃树。每年三月初二,王母娘娘都派仙女到云蒙 山摘蟠桃,然后在昆仑山西瑶池开蟠桃大会,请各路神仙都去尝鲜。那蟠桃园,王母娘娘一直托鬼谷子王禅照管着。王禅在照管蟠桃园的时候,偶然发现大小云蒙山峰的悬崖峭壁上长着一种苔藓地衣似的东西,把它采来泡茶喝,味道甘美清爽无比,就把它献给王母娘娘品尝。王母娘娘发现它果然具有一种独特的风味,就在每年的七月十五到这里来品茗蒙山的云芝茶,天壶峰就是王母娘娘泡茶用的壶。据说每年七月十五风清月高的夜晚,在栖凤山上还能听到天壶峰发出的哗哗的倒水声呢。在山的东北面看,峰顶又像一个狐狸的头,下面是狐狸的身子。有月亮的夜晚,山影朦胧,像一只蹲踞在山间昂首望月的仙狐。所以这个景点又叫仙狐望月。这只狐狸在这里蹲踞了千万年,采日月之灵气,沐浴山风雨露,能不带点仙气吗?如果你到南面去看,这座峰又成了一位农家妇女的形象,峰顶那块石头,是高挽云髻的头,下面这长形巨石像一个孩子,依偎在母亲身旁。这又联系着一个关于采茶人命运的传说。蒙山云芝茶的产量极少,采摘又极为困难,所以显得十分珍贵。元朝刘思温的《蒙顶茶》诗中说:“烟锁天南一黛存,冰姿玉液产云根,何人识得仙家味,不与先春并日论。”意思是说产在烟锁雾绕的蒙山顶上的蒙山云芝茶,是人间少有的仙家用品,即使是最好的早春嫩茶,也不能与它相媲美。另一元朝人明昙吟咏道:“悬崖险峻石如林,一种仙芝不易寻。若向人间问绝品,东蒙顶上白云深。”历来的文人墨客对蒙山芝茶的讴歌赞美,更增添了它的高贵与传奇性。康熙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也对之赞不绝口,并把它列为贡品。 这样,那些达官贵人也都把喝上蒙山云芝茶作为身份的象征。但是云芝茶的采摘极为困难,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传说当地有以采茶为生的母子俩,这天登上天壶峰,看到下面的峭壁上生长着一丛丛茂密的云芝茶,便由母亲拽着儿子探身下去采。当儿子一次次使劲俯身去采那茶丛时,母亲渐渐地用尽了力气,手一松,儿子掉下山涧摔死了。绝望的母亲从悬崖上跳了下云。很长时间里,深涧里常常传出那母亲的哭声,山崖上母子曾落脚的那块岩石,就在哭声里一点一点化成了母子俩形状,人们就叫它母子崖。 ◎ 流碧桥在蒙山深处有一座因势而建的桥--“流碧桥”,溪水从桥间流过顺势而下,流入山涧,溪水清澈见底,象流动的碧玉,四周云雾缭绕,繁华似锦,乃人间仙境,“流碧桥”是蒙山著名景点之一。 2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山,横亘于名山县城西北侧,山势北高南低,呈东北一西南带状分布,延伸至雅安境内。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蒙顶五峰环列,状若莲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现存建筑古刹永兴寺、千佛寺、净居庵等寺庙坐落于茶园翠霭茂林间,红墙梵宇,别增情趣。 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西麓雅安有“雨城”之名,又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雨多而形成云多、雾多的景象。春夏秋季,从山巅俯瞰,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小山浮露,恰似仙山琼阁。冬天从山下仰观,冰丝雪挂,山岗云绕,亦真亦幻。日出时金光漫射,红云飘浮。小山座座,亦如只只凤凰,沐浴着初升的朝阳。傍晚远望名山、雅安两城万家灯火,如繁星落地,景象万千。 蒙山是中国种茶业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山茶祖师吴理真好开始在蒙顶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唐宋时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24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在民间,蒙顶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3 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蒙山◎ 地理位置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主峰高1325米,蒙山晓月为旧太原八景之一。北齐高洋帝于天保二年( 551)将东魏大庄严寺扩建为开化寺,开凿了高 200尺的摩崖大佛(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称为西山大佛,比目前全国最大的乐山大佛略低。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唐高宗和武则天曾来此礼佛,赐宫内袈裟。由于寺毁阁倾,大佛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仅见胸颈部分,胸宽25米,高17.5米,颈部直径宽五米。 ◎ 简介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 4 江西省蒙山◎ 蒙山地理位置袁州蒙山就是今天江西省蒙山,位于今天的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和乡和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大庙乡之间,海拔一千多公尺。登上主峰白云峰顶,昼能观百里田园美景夜能赏三州灯火霓虹。“蒙顶晴云”变化万千,“蒙岭积雪”漫天皆白,是上高八景之一,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六祖惠能的高徒道明禅师,在此建起的圣济寺,历经宋元明清,多次遭毁而又重新修复。明清之际,台阶、屋柱、坛座皆用大理石加以修葺,前后三进,雄伟壮观。寺里悬挂一副特别引人注目的对联,说是乾隆皇帝亲笔写的,上联是:“佛自西域来如大冶洪炉是铁皆堪铸。”下联是:“僧往东蒙趋似孤鸿野鹤何天不可飞。”气势非常之大。其中位于蒙山南面的道明禅师的石质墓塔,即是不可多得的佛门灵迹,是值得珍视的文物旅游资源。 ◎ 蒙山圣济寺圣济寺——为中国佛教蒙山超度祖庭。其 坐落于今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蒙山(古袁州治辖)的西北麓,距江西上高县城23公里,是中国佛教史上唯一由皇孙开山的大道场。大唐以降,此地佛教臻于极盛,蒙山随处峰峦之间,梵宫林立,禅院栉比,僧侣甚众,遂为江西佛教大山,也是江南重要佛教道场,为历代所崇仰。宋治平元年英宗皇帝曾钦赐“圣济禅寺”匾额;清嘉庆皇帝又亲笔题匾“唐朝佛国”加以褒扬,使得圣济寺更显高贵。 ◎ 蒙山道明祖师蒙山道明禅师(586年-672),鄱阳人(今江西波阳县),父王陈叔俨,字子思,陈宣帝十五子,太建十四年(582年)正月27日被皇兄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册封为浔阳王(今江西九江)。 陈祯明三年(589年)正月,隋军入建康(今江苏南京),皇伯父陈叔宝被俘,国亡。隋仁寿四年(604年),陈后主病死于洛阳城,终年52岁。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十二岁,于永昌寺出家,法号:道明。 隋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封道明禅师皇姐陈婤(陈后主第六女)为贵人。因为宠幸陈婤的缘故,隋炀帝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于是陈氏子弟并为守宰,遍于天下。于是,年方二十,正青春年少的道明,也奉诏脱了僧籍,入伍从军。多曾征战,屡建奇功,事隋做到过三品将军。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四月,隋亡。历两朝兴衰,阅人间沧桑,看透世道无常,是年冬,乃皈依佛门,重入永昌寺出家为僧。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闻听四祖于黄梅破额山(又称双峰山)正觉寺传经讲法后。多次前往叩谒,乞沾甘露。是年夏,发生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道明六十二,唐太宗死,高宗即位。道明怀道颇切扣双峰之法,得四祖指授,往依忍禅师法席,取法号:慧明。 自在黄梅门下达十三年之久,极意研寻,初无解悟,及至唐高宗龙朔元年(661年),听说五祖已经把衣法秘密地交付给卢行者(慧能),于是便率领数十人,一起向南追赶慧能大师。他们顺着六祖的行踪,一直追到大庾岭。因为慧明禅师是个武夫,虽年已七十有五,乃步履矫健,疾驰风生,所以最先追上六祖。六祖见慧明禅师追上来了,就把衣钵放在磐石上,说道:“此衣表信,可力争邪!任君将去(衣钵是用来表信的,岂可以力相争!如果你要,就拿去吧)。”说完,便隐入丛林中。 慧明禅师心想,忍大师既授衣钵于他,必有缘故,我且听他说法,于是,对着丛林大声喊道:“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六祖于是从丛林里走出来,于磐石上结跏趺而坐。慧明禅师连忙上前作礼,说道:“请行者为我开示法要!” 六祖道:“你既为法而来,那就请你现在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听我为你说法”。 慧明禅师静心良久。六祖问道:“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慧明禅师当下大悟,遍体流汗,悲喜交至,涕泣滂沱,顶礼数拜。但是,他心里还有疑问,于是问道:“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别有意旨否?” 六祖道:“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却在汝边(给你讲的,并不是真正的密意,你如果回光返照,密意就在你身边)。” 慧明禅师这一下心里彻底踏实了,说道:“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 六祖道:“汝若如是,则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 慧明禅师又问:“某甲向后宜往何所?” 六祖道:“逢袁则止,遇蒙即居。” 慧明禅师于是再一次礼谢六祖,然后匆勿忙忙地回到岭下,告诉随后追来的众人说:“向陟崔嵬,远望杳无踪迹,当别道寻之。”众人信以为然,纷纷去别的地方搜寻。慧明禅师自己却独自前往庐山布水台。 过了三年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明师年已七十八岁高龄,始往袁州蒙山,大唱玄化。为避六祖上字,乃用少于永昌寺出家时法名:道明。在此地,师曾遇到了一个孤魂野鬼,该鬼生前是个秀才,所以死后仍然不停地作诗。他对明禅师唱一首诗说: 寂寂荒郊梦亦长,古今成败懒尺量;野草鲜花捻多少,苦雨酸风几断肠; 夜余莹光同出入,五更鸡唱影形藏;悔不当初修心地,至此青山泪两行。 明师听后就为他说法,让他超度脱生去了。师自驻锡蒙山以来,创建了著名的圣济寺,开始以度困济厄为立寺之本,以超度亡灵为持寺之擅,并以此形成“圣济派”,佛教超度亡灵之重要仪轨“化蒙山”由此诞生,并被尊为规臬,在佛教界风靡一时,成为千百年来佛门必备的仪轨。由此,道明禅师成为圣济派的开山祖师,即亡灵超度法脉之蒙山道场开山祖师。 道明法嗣,典籍有载者三人:一曰洪州崇寂禅师;一曰江西环禅师;一曰抚州神正禅师。道明因年高,弟子等尽遣过岭南,参礼六祖。 道明禅师在蒙山圣济寺圆寂后,宜春太守秦琢为他奏请谥号焉。(释贤觉/文) 5 湖北荆门象山古称湖北荆门象山的古称(南宋之前),历史人物老莱子曾在此隐居。 象山,原名蒙山,在荆门市西郊,因象山先生陆九渊曾讲学于此而称今名,历为游览胜地。 象山南北向,长600米,宽250米,海拔176米。现为占地50余万平方米的龙泉公园重要组成部分。周边有龙泉书院、陆夫子词、老莱山庄、蒙泉、龙泉、惠泉、顺口泉、文明湖、讲经台、清河桥、烈士陵园、唐宋古柏遗址等。蒙泉在山东麓,为荆门众泉之首。南宋时陆九渊知荆门军,绍熙二年(1191年)张垓游此,大书“蒙泉”二字,陆九渊遂勒石制碑,立于泉旁。碑为圆首,高2.2米,宽1.4米,极为夺目。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亭台楼阁,相互辉映,林木翠拥,曲径透迄,小桥凝秀,流水琴鸣,访古探幽者,络绎不绝。 特色景观 象山名泉 象山东麓四道清泉汩汩奔涌,泉水汇入文明湖,再流入竹皮河,穿越城区,东入汉江,这就是闻名江汉的象山四大名泉:龙、蒙、惠、顺。蒙泉依原蒙山(象山的原名)而得名。惠泉较蒙泉后出,因是温泉较蒙泉优惠,所以叫惠泉。乾隆十一年(公元1740年),短州舒成龙在竹皮河上修筑来龙石桥,傍田采石,在蒙泉与惠泉之间凿得一泉,并掘出一块碑碣, 上有南宋熙宁年间荆门知军吕元所题的一首诗:泓泉敷润有深功,石渎涓涓海眼通,岁稔时和霖雨足,风云长静白龙宫。舒成龙便根据诗的末句,将此泉定为龙泉。顺泉,因位于老莱子山庄,老莱子是有名的孝子,为纪念他,将此泉取名为顺泉。 6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本篇主要介绍广西蒙山、湖北蒙山(古称)、山西蒙山、四川蒙山、山东蒙山的相关内容。 ◎ 区域概况蒙山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东邻昭平,西连金秀,南毗平南,北接荔浦。蒙山县古为百越地,明清称永安州(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地——永安州),民国初年改为蒙山县,位于广西东部,桂梧公路中段。南接梧州通向富庶的粤港澳,北连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国道321线贯穿县境南北,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县面积1279平方公里,辖6镇3乡,20万人。有汉、瑶、壮、苗、侗、布依等1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80%。 蒙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物产繁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桑、黄豆、花生、生姜、茶叶、板栗、玉桂、八角等,果类有沙田柚、柑、橙、梨、桃、柿、李等20多种。矿产品有金、银、铜、铁、铝、锌、重晶石、红石等。主要林产品有松、杉、毛竹、南竹等。 ◎ 地理概况山川秀丽,形势险要。《方舆纪要》说,永安州(今蒙山县)“屏蔽昭梧,控扼蛮夷,间浔漓江之中,为形胜要地”。县城地理坐标是:东经110°31′,北纬24°12′,靠近北归线。县治蒙山镇,距广西首府南宁市460公里(公路距离,下同),居桂林、梧州两市间。北与全国旅游重点桂林市仅距146公里,距阳朔82公里,距荔浦39公里,南与广西“水上门户”梧州市距186公里,西南170公里处是太平天国革命发祥地--金田村。国道321公路线贯穿县境南北,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对发展生产、搞活经济比较有利。 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总面积1279.34平方公里,全县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占总面积的71.6%。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主果木等生长。 ◎ 气候环境蒙山县属来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高低悬殊,气候多变。垂直变化显著,具有“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十里不同天”这些明显的立体气候特点。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在表面上分布是:南高北低,平原高于山区。年降雨量的分布是南、北部少,中部多。 由于气候变化的差异,蒙山县有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之分。 ◎ 历史沿革蒙山是我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著名的策源地之一。它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建置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时间,远在汉朝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开拓,繁衍生息。新圩镇双垌村哥谷岭古墓群,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又发现文圩镇门楼岭古墓群,都是汉、晋墓葬。1983年以来,在县城和城郊,出土汉代窖藏钱币、铜鼎、铜镜和陶器。从这些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看,这里在汉代时已经是人口繁盛的地方。 蒙山古为百越地,秦属桂林郡,汉属苍梧郡荔浦县地,三国吴属始安郡。 南朝梁陈(公元502年至589年) 置县,即金安(据补梁疆域志记,故址在今蒙山县治东南90里金垌村)、蒙县(据补梁疆域志记,故址在今蒙山县治东50里蒙山下,唐代蒙州亦即建于此)。 隋 开皇十年(590年)分荔浦县置隋化县,属扬州始安郡。 唐 武德四年(621年)改为立山县,置荔州以立山隶荔州,不久改南恭州隶乐州。五年,以立山隶恭州。又析荔州置崇仁县、纯义县。又分立山置东区县,再割荔州之立山、东区、纯义三县分置岭政县。贞观五年(631年)以纯义县属荔州。六年以东区属燕州。八年,改置蒙州。因州东有蒙山,又山下有蒙水,居民多蒙姓,故名蒙州。十二年,省岭政入立山县。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改蒙州属岭南西道--桂管。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蒙山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蒙州,领县三(立山、纯义、东区)。永贞元年(850年)避宪宗皇帝讳,改纯义为正义。 宋 太平兴国元年(967年)改正义县为蒙山县。熙宁五年(1072年)废蒙州,以东区、蒙山两县并入立山县,隶昭州。 元 仍为立山县,属燕平乐府。 明朝、洪武十信年(1385年),废立山县为立山乡,属荔浦县。寻设古湄巡可信检司,省入平乐到。成化十三年(1477年)都御史朱英奏请始建永安州(取永久安宁之义),属桂林府。弘治三年(1490年)九月,改为长官司,五年复为永安州,属平乐府。 清 仍为永安州,属平乐府。 1851年1月1日(清咸丰元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于桂平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同年9月25日攻克永安州城,在此建立"天朝"。太平军在前期反围攻战役取得节节胜利的基础上,为了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颁布封王诏令: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以上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太平天国的中央政权组织初步形成。1852年4月5日太平军撤离永安。 民国 元年(1912年),改永安州为永安县。3年,因国内有3同名,故复称蒙山县,先属桂林道,后属平乐区。 解放后 仍为蒙山县,至今不改。先属平乐专区,1958年7月,平乐专区撤销,复设梧州专区,蒙山县改属梧州专区,1997年梧州撤地设市,蒙山改属梧州市。 ◎ 经济状况蒙山县地理位置的特定优越,改革开放为蒙山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多重的机遇,使蒙山的经济建设得到了提速发展,投资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并具有明显的居后发展优势。 蒙山县的工业已形成了以缫丝、淀粉、水泥、制药、针织、轻化、冶炼、造纸、制糖加工等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主要产品中,西普南雁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泥质高价优,畅销于区内外市场,是桂梧高速公路等全区重点工程的水泥供应商。玉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功劳去火片、痔疮片被列入国家级推广新药,获广西工业产品"百花奖",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三金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的毛巾系列产品为外贸出口免检产品;华虹丝绸有限公司生产的白厂丝经自治区商检局验收,质量都在3A级或2A级,在国内享有盛名,部分还销往国外。 蒙山县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县。全县有耕地14.13万亩。林业用地170多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农副产品生产以桑蚕、木薯、生猪、水果、肉兔、肉牛、八角、蔬菜等基地为龙头,发展迅速,富有特色和规模. 近年来,蒙山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按照“农业强县、工业立县、三产富县”的战略构想和“三三三”工业思路,积极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勇于创新,敢于争先,发扬小县也能办大事的精神,以骄人的发展速度、富有特色的板块经济,推动蒙山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年年都有新变化。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4.7亿元,增长20.8%,农业总产值10.31亿元,增长10.4%,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增长42%,财政收入8728万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增长9.5%。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初级农村电气化县”、“全国民族团结和进步模范县”称号;被自治区授予“摘掉贫困县帽子”、“双文明建设先进县”、“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县”、“扶贫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双拥模范县”、“市容南珠杯竞赛活动第三届和第四届进步城市”、“连续8年计生一类县”等称号;被梧州市授予“创建文明县城(市、区)达标竞赛先进奖”,2004年荣获自治区第四轮“文明县城”、全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等称号。 蒙山县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在建的小水电站达10多座。拥有充足的电力可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蒙山通讯设施完善,固定电话已拉通全县9个乡镇的各行政村,移动电话讯号也已覆盖全县。 蒙山县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建设了西炮台公园、东江路、太平天国文化公园、长寿风雨桥、湄江四桥、城南新区、梁羽生公园等一批重点项目。 ◎ 交通蒙山县交通便利,国道321线贯穿县境南北,距南宁460公里,桂林146公里,梧州185公里,柳州180公里,各行政村都可通车,已形成国道、省道、县、乡一般公路相互连接的顺畅的交通运输网络。正在修建的蒙山至苍梧二级公路和已建成的蒙山至荔浦二级公路,为蒙山融入香港-广州-梧州-桂林这条黄金旅游通道和加入桂林旅游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 科教文卫蒙山县的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有了新的发展。新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黄村、文圩等四个乡镇拥有了宣传文化站。县城已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9个乡镇已拉通了闭路电视。全县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教学设得极大改善。旅游以太平天国文化公园和西炮台公园为轴线,正在加快梁羽生公园建设,特色旅游文化加入桂林大旅游圈。县医院、县中医院设有急救中心,拥有脑电图机、超声波机、微波针灸机、心脏急救机、高压氧仓等一批现代化先进医疗设备。 ◎ 历史文化太平天国在永安 1851年1月11日(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树聚众起义。3月25日,在武宣县东乡建立太平天国。洪秀全称天王,立幼主,封军师,设百官,蓄发易服。5月,清廷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派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命广州副都统乌兰泰邦办广西军务,并调蒙古都统巴清德、广西提督向荣等协同指挥军队,对太平军进行围攻。太平军主动撤离东乡,进击象州,从象州回师桂平,又从桂平冲破敌人围攻,东进平南,清军穷追不舍。太平军设伏平南县官村一带,重创清军巴清德、向荣和乌兰泰部,夺得战场的主动权后,迅即甩开敌军主力,会师于大同江畔大旺圩,继于9月19日分兵水陆两路向藤县境转移。水路是指挥部和全军辎重、老弱妇孺,由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亲自统帅,沿大同江顺流而下,先后于上坡、三江口等处击退平南、藤县团练拦截,并派出机动兵力于太平圩方向,有效地阻击沿濛江上犯之敌后,大队即折入湄江,溯流而上,入永安州(今蒙山县)境。陆路为太平军主力,由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率领,自大旺越琵琶界,进抵大黎山区,屯扎数日,扩军筹粮。23日,水陆两路会合于永安州樟村,当即继续溯流北进。当天罗大纲率先锋部队,首先冲破古属峡清军防线,进抵峡口乃平村。盘踞水窦的平乐协副将阿尔精阿闻讯,立即撤至村外的中营岭,盲目向对河发炮。太平军发动进攻,抢渡湄江,占领水窦,攻击中营岭,清军溃退,逃回州城。 永安教案 中国抵抗外国侵略的中法战争,由于清政府的妥协卖国政策,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中法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法国势力侵入我国云南、广西,进一步加深了我国西南边疆的危机。法国教会和传教士,依靠不平等条约,大批窜入我国西南地区。他们在慈善外衣的掩护下,干着间谍特务的罪恶勾当,粗暴地干涉中围内政,侵犯中国主权;挑拨、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对中同各族人民更是骄横无忌,任意欺压。他们的不法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了1898年4月21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永安(今蒙山县)人民杀掉为非作歹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苏安宁,以及依仗洋人的地痞流氓唐启虞、彭亚昌。 "永安教案"是永安人民反对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爱国正义斗争。它与1885年结束的中法战命,虽已相距13年,因教案的斗争都和中法双方有密切联系,也可以说,"永安教案"是这场反侵略斗争的延续。 "永安教案"的起因是永安州东平里蒙寨村罗天生投靠教会,引狼入室。罗天生三兄弟原是广东客家人,清光绪初从桂平县迁居蒙寨。这里的老住户魏七叔的菜园边有棵猪肚木,与罗家菜园紧邻。七叔见小孩常去爬树,怕他们跌伤,就砍掉此树。因砍树压坏罗家青菜,七叔以木抵偿。罗家硬说树荫范围是他家产权,迫七叔签字,还打得他吐血。 罗家的行为引起村人不满,告到州府。州官据实情,把木判归七叔。罗家欺负老弱,应陪礼道歉。从此,罗魏两家纠纷不断。 1897年秋(清光绪二十三年),象州龙女村天主教堂杂 工吴三祝(广东客家人),路过蒙察,适逢魏家族人与罗家因口角而动武,吴精通武术,见罗是客家人,便挥拳相助,将魏姓人赶跑。罗家便留吴住宿。 吴三祝是犯案累累、无法在家乡立足,而投靠教会的人。在吴三祝的劝说下,罗天生跟吴去象州龙女教堂,由苏安宁洗礼入教。 苏安宁曾在越南法国天主教堂见习。1889年11月27日,派来广西传教。先在上思教堂,1890年4月转到贵县天主教堂实习。由于他对法国殖民事业忠诚,不久,被广西主教司立修,派到象州龙女村独当一面。负责象州,兼顾柳城、修仁、永福、荔浦、永安等地传教事务。罗天生在象州入教后,向苏表示要为天主教在永安传播效力,他家可作传教堂点。因此,苏决定巡视永安,相机建立传教点。他叫吴三祝和罗天生先回永安作准备。1898年8月25日,苏带传教员唐启虞、佣人彭亚吕、江飞祥、教徒陆本祥、邱有业、陈光秀等人前往永安。州官何臻祥闻讯,派兵到新圩迎护,在官邸为苏洗尘。席问,苏向何捉及罗天生受魏姓欺凌之事。何怕得罪洋人,第二天便另下一道判决,说魏家盗砍罗家树木,强占园地,着即退还,并向罗家赔礼道歉。苏为罗家打赢官司,并在罗家建立传教点。罗天生全家入教,他还带着苏的名片,以传教员自居,出入团总、地方绅士门庭。 ◎ 蒙山名人古迹武侠小说祖师梁羽生 广西蒙山人杰地灵 钟灵毓秀,新武侠小说开山祖师梁羽生就诞生在这里,他与金庸古龙泰山北斗齐名新武侠小说三大宗师。 梁羽生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原名陈文统,生于广西蒙山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写诗填词,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教育。1945年,一批学者避难来到蒙山,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和以敦煌学及诗书画著名的饶宗颐都在他家里住过,梁羽生向他们学习历史和文学,很受教益。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羽生进广州岭南大学读书,学的专业是国际经济。毕业后,由于酷爱中国古典诗词和文史,便在香港《大公报》作副刊编辑。一九四九年后定居香港,后侨居澳大利亚悉尼。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在评价自己的武侠创作地位时,梁羽生曾说:“开风气也,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梁羽生公园 梁羽生公园位于广西梧州市蒙山县城东南角。距梧州市186千米,距桂林市143千米。经323国道可达。该地原名鳌山公园,因形似巨鳌而得名。始建于公元1762年,“文革”期间被毁,2005年10月重建,少年时代的梁羽生曾常在此处游玩。主体建筑“鳌山宝塔”为1985年在原址上恢复,塔联“文光映日,到最高外开阔心胸,看乡邦又翻新页;笔势凌云,是真才人自有眼界,望来者更胜前贤。”是梁羽生先生1987年2月回乡探亲时所作。新建建筑“天风堂”点明了梁羽生先生写武侠小说是纯属“忽遇天风”的偶然因缘。“连雾山庄”(又名棋艺馆)暗喻着武林中人武艺和棋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元素。“梁羽生旧居”设有横廊、药园、佐酒亭等,展现出青少年时期的梁羽生风流倜傥的“梁大侠”形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