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古牧羊犬 |
释义 | 蒙古牧羊犬忠诚勇敢,性格稳定、温顺,不易激动,耐寒,易饲养。拥有良好的气质。草地牧民其实也在自然淘汰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工选择,在幼犬中即选择表现凶猛忠诚、结实有力的个体,由于草地牧人选择犬种几乎将凶猛不畏野兽视为唯一的标准(有此一条,其它条件都可以忽略不予考虑),所以此犬胆怯者极少。性格沉稳,安静,可以长时间卧于营地边,警惕性强,以陌生人极为敌视。但面对主人却温和而冷静,并可以友善地与孩子相处,这是一种并不过于流露自己情感的犬种。 基本信息培育用途 工作犬 中 文 名 蒙古牧羊犬 俗名别名 蒙古牧羊犬、呼伦贝尔草地牧羊犬 英 文 名 Hulunbeir Grassland sheepdog 原 产 地 中国、蒙古 繁殖方式 胎生 历史起源现今呼伦贝尔草地牧羊犬的祖先是一种体大毛厚极有力量的古老山地犬种。在蒙古民族的迁徙、游牧,征战过程中,草地牧羊犬一直跟随着游牧大队和西征的部队,承担卫护营地,守护后勤物资等任务。在征讨西亚和欧洲的过程中,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犬种,也对改良欧洲和西亚的犬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蒙古草地牧羊犬的血统曾直达青藏高原。而藏獒极有可能不过是草地牧羊犬在游牧过程中分支而出的品种,在封闭的地理环境内形成了现在的藏獒。长期以来,由于蒙古高原特有的冬季高寒、夏季酷暑的严酷地理环境,也造就了蒙古牧羊犬体硕毛厚、抗疾病能力强、凶悍勇猛、不畏野兽的特性。此犬种在外蒙古地区也有分布,甚至更为广泛。但是由于政治原因,上世纪40年代,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修建时期,一些来自苏联的犬种已经开始与当地的蒙古牧羊犬进杂交。二战时期苏联红军为抗击日本军队进入蒙古地区时,也携带有大量军犬,苏军撤走后,大量军犬(多为德国牧羊犬)被留下来,它们多被蒙古人收养,与当地的蒙古牧羊犬杂交。到上世纪60年代中期,近十万苏联军队再次进驻蒙古,随行的军犬像它们的主人一样,侵略性地使当地的草地牧羊犬的血统受到巨大的打击。总之,现在的蒙古国,即使在一些极其边远的地区也很难找到纯种的蒙古草地牧羊犬了。 外形特征体 形 身体雄壮,长方形,结实、紧凑、匀称,腰后部略高于肩部。雄犬50~60公斤,雌犬40~50公斤。雄犬70~75厘米,雌犬65~70厘米。狮子形:数量少。体型小,被毛长,如穗状,目前存黄色、狼青色和白色种。猎犬种:怀疑此品种为狮子型与本地细狗的杂交种,吻侧有硬髭,毛生底绒,但外层毛为刚毛,身瘦体长,善奔跑,可捕捉狍子、獾等野生动物。 头 部 头颅大,前额突起 耳 朵 眼 睛 鼻 子 下 巴 口吻短粗,上唇垂于下唇下方 四 肢 足 掌 爪紧抱如拳,趾间有毛 尾 巴 尾翻卷于背上 披 毛 被毛长、明亮且质地细腻。毛生底绒,冬季体毛10~15厘米,尾毛长15 ~20厘米。 毛 色 棕黑色系:也是草地牧羊犬最常见的品种,即铁包金,俗称的四眼。黑背黄色或棕红色腿,两眼上方有两个明显对称的黄色或棕红色圆点;头部、前胸部及四肢的黄色或棕红色对称分割;前后爪部黄色或棕红色或覆有黑斑(点)。黑白花色系:体型较棕黑色系更为粗壮,全身均匀分布黑白色斑,头部一般为黑色,吻部周围白色,四腿白色,也有少量身体在白色底色上遍布黑色斑点,产生深蓝色的效果,极为优雅。黑色系:毛较棕黑色系短,全黑极少,多在胸腹、尾尖、爪尖或吻部等处有白色斑块。白色系:非白化种,鼻镜黑色。虎斑色:俗称狸色,颜色精美、连贯、分布均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