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蒙贝利亚牛 |
释义 | 贝利亚牛属乳肉兼用品种,原产于法国东部的道布斯(Doubs)县。18世纪通过对瑞士的胭脂红花斑牛(Pie Rouge,亦称红花牛,通常认为是西门塔尔牛的一个类型)长期选育而成。繁殖力好,适应性强;乳房结构好,排乳速度快,适于机械化挤奶;母牛混合胎次平均产奶量为7516kg,乳脂率3.76%。以青贮玉米为主的日粮饲养到14—15月龄屠宰,日增重可达1.2—1.35 kg。 简介1872年在兰格瑞斯(Langres)举行的农业比赛中,育种专家Joseph Graber对他培育的一组牛第一次用了“蒙贝利亚”这个称呼。1889年在世界博览会上,官方正式承认蒙贝利亚牛品种并予登记注册,同年进行了蒙贝利亚牛良种登记。现有头数约150万头,其中泌乳母牛68.5万头,登记母牛32.8万头。在法国,它被列为主要的乳用品种之一,其产奶量仅次于荷斯坦牛居全国第二位。 主要特点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较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以及较为突出的肉用性能。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 外貌特征被毛多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为白色,皮肤、鼻镜、眼睑为粉红色。具兼用体型,乳房发达,乳静脉明显。成年公牛体重为1100—1200千克,母牛为700~800千克,第一胎泌乳牛(41 319头)平均体高142厘米,胸宽44厘米,胸深72厘米,尻宽51厘米。 生产性能法国1994年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770千克,乳脂率3.85%,乳蛋白率3.38%;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引入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668千克,乳脂率3.74%。18月龄公牛胴体重达365千克。 1987年中国从法国引进蒙贝利亚牛169头,其中怀孕母牛158头,青年公牛3头。分别饲养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47头)、内蒙古高林屯种畜场(55头)、四川阳坪种牛场(29头)、吉林查干花种畜场(18头)和北京延庆奶牛场(9头)。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蒙贝利亚牛已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在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