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邓子德
释义

邓子德:“抗非一等功臣”,男,生于1962.11,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83届毕业生。1985年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工作。擅长慢性肝炎抗病毒,肝硬化、脂肪肝和其他肝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健康指导。对重大传染病疑难危重病例的诊疗有深入体会。

中文名:邓子德

出生日期:1962年11月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科室:中山三院传染病科

职务与荣誉

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感染病科的专科主任。

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抗感染药物应用学组副组长

国家传染病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

卫生部卫生标准委员会委员(医院感染)、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成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管理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副主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常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常委

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

获广东省政府“抗非一等功臣”、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荣誉和奖励。

事迹

非典

2002年12月1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一名庞姓患者,是广东省非典疫情报告的第一例病人,病情严重,病因无法找到,且传染了四名家属,请求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派员会诊。邓子德当时正在家休假,接到通知后即赶赴佛山,对病人进行全面检查后提出诊断意见:“这是一起罕见的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在家庭内有一定传染性。应加强病房隔离和消毒。加用利巴韦林(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并加大激素用量,以帮助肺部炎症吸收。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邓子德提出的病毒观引起了在场医生的高度重视。都认为他的诊断意见正确。佛山方面当即按邓子德的意见调整了治疗方案,患者立见好转,不久出院。邓子德治愈广东第一例非典病人,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于2003年4月4日组织专家亲临广东调查,肯定邓子德断症准确,用药得当,经验宝贵。

继佛山发生非典病例不久,河源、中山又出现相似病例,且极易传染。中山市三家医院收治28例,感染医务人员13人。河源市人民医院收治两名病人,在转送广州过程中有7名医务人员受感染。时人谈非典色变。广东省卫生厅接受邓子德的意见,令佛山、河源医生带有关患者病历资料到中山参加调查,并让邓子德起草《中山市不明病因肺炎调查报告》邓子德综合了专家的意见,把这种病疫排除在典型肺炎之外,定名为非典型肺炎。在报告中坚持自己的病毒观,认为是病毒感染可能性大,应用抗病毒疗法,要加强ICU(重病监护室)建设,应及时报告疫情。后来,病原体是病毒的临床意见,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13个实验室共同证实是正确的。这个调查报告成为全球第一部SARS的诊治宝典。邓子德被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任命为紧急救治专家组组长。

2002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上,邓子德还舍生忘死在第一线救治非典患者。2003年大年初一,一名周姓病人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转到三院。由周直接传染的医务人员59人、朋友和家属22人。病人频频咳嗽,咯出大量带血痰液,呼吸困难。专家组当即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抢救过程中,大量血痰从插管喷出,溅到医护人员身上。邓子德和同事们来不及换下严重污染的衣帽,一连三个小时抢救病人,病人被救活了,邓子德却被传染上了,他是广东专家组中第一个感染非典的人。2003年2月4日,邓子德正准备回病房查房,突然感到头重脚轻,身不由己,体温已升到了40.6℃。送X光室胸透,已见肺部炎症阴影,无奈住进了医院。面对瘟疫,邓子德无丝毫恐惧,还笑着说:“嗐,我中招了!”并在手机上按下“惟盼弱体早强健,再战顽疾未言休”的豪言壮语。邓子德持续高烧,病情日益危重,被转到广州市呼吸病研究所ICU抢救。在病情最严重的九天里,邓子德数度昏迷过去,感受过濒临死亡的滋味。而当其在迷糊中听到有病人死亡时,脸露哀痛和遗憾。当传染科支部书记邓练贤送进ICU时,邓子德用颤抖的手在手机上给他发短讯:“邓书记,坚持就是胜利!”经过医护人员的艰难救治,邓子德终于脱离了危险,于2003年3月25日康复出院。领导让他休养,他却说身体恢复得很好,没事。不久又返回了医院,重新投入抗非典第一线,并说:“既然选择了传染病这个专业,就注定要与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斗争到底。”2003年6月19日,广东省抗非典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召开,抗非典一等功臣邓子德站在大会主席台前,接受了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黄华华的颁奖。

假“亮菌甲素”

2006年惊动全国的齐二药厂假“亮菌甲素”事件中,他对最早发现假药起了关键作用。

2006年5月1日早上9时,邓子德对3个病区的病历进行搜索,发现感染科的肝病病人中,一共出现了8例无尿患者。4楼感染二区有6例病人从前一天开始无尿,一名病人告诉医生:“昨天早餐前还撒了一泡尿,早餐后就一滴尿都没有了。”向前追溯发现,在4月24日和26日两天,5楼感染三区也有两名病人开始无尿。

药物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另一种常见原因。邓子德研究了所有病历的医嘱,发现这些肝病患者100%使用过一种护肝药物———亮菌甲素,而其他的药物则没有共同使用的现象。

“‘亮菌甲素’在感染科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一直都没有问题啊。”邓子德百思不得其解,吩咐护士拿一份“亮菌甲素”的包装来看,发现并不是以前的包装。护士告诉他,以前用的是云南大理的“亮菌甲素”,最近刚换成齐齐哈尔的同一药品。

“有问题!”邓子德请示当时在场的感染科人工肝室主任江元森:可能是药物出了问题,事态比较严重。现在是休假期间,应该怎么办?

江元森说:“今天是你值班,你决定怎么处理吧。”

“我认为应该按紧急状态处理。”邓子德迅速作出4个步骤的决定———

第一步:按照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第一处理原则,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亮菌甲素”。

当时正是上午用药的高峰期,感染科3个病区共有20多名病人准备点滴该药,护士已经把“亮菌甲素”兑入葡萄糖,挂上病人床头的输液架了。“马上把准备用、已经用的‘亮菌甲素’全部撤回来!”邓子德向3个病区同时发出紧急指令。

第二步:向医院行政总值班和医务科长余倩平报告,建议肾科派专家会诊,并通知血透室随时作好准备,为肾衰的病人洗肾,建议同时知会药剂科、护理部。

余倩平采纳了邓子德的建议,向主管医疗的副院长蔡道章作了汇报。蔡道章当即通知各相关科室,当天下午3时到感染科开紧急现场会议。

第三步:设计《个案调查表》,争取在当天下午开会前准备全面的资料。

邓子德找到一名实习医生,口述了《个案调查表》的内容:病人的性别、年龄、原发病、无尿的开始时间、尿量、肝功能和肾功能的检验结果、用药的情况等,这份草拟的《调查表》分派给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和护士,每人负责一名病人的调查统计,中午12点汇总。

第四步:要求护士登记3个病区一共有多少人在使用可疑药物“亮菌甲素”,什么时候开始,用了多少,尿量如何。

被齐二药厂用来替代“丙二醇”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二甘醇”,自1935年起曾至少引起4起震惊全球的重大药害中毒事件,近500人死亡。

作为工业溶剂的“二甘醇”对人体的致死量是0.014-0.017毫克/公斤,60公斤体重的人仅需10毫克就可致死。而齐二药厂生产的假“亮菌甲素”注射液二甘醇含量达325.9毫克/毫升,64名病人共使用了887支10毫克规格的假“亮菌甲素”,相当于129-2000倍致死剂量的“二甘醇”直接点滴进病人静脉里!

中山三院是此次假药事件的最早发现者。由于最早发现、报告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遏止了这种“合法毒药”在全国的蔓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4: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