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门鼓 |
释义 | 门鼓明代石雕门鼓,民间有抱鼓石、石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之称,是为门枕石的一种,常见于传统民宅大门、牌楼建筑、寺庙前。它是闽台传统民居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建筑工艺的精华之一,也是古代标志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艺术品,与门簪、门槛、门扇、门框一起产生古朴典雅的整体艺术装饰美感,有吉祥、祈福、避邪之象征。并与建筑物相辉映,和谐统一,起到门庭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传统民居建筑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建筑作用闽台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分支,秉承了河路地区的文化渊源,其风格多样,但大多以抬梁式木架构体系建造,从立柱到梁枋都离不开木,而木料不能经久。为了达到稳固楼柱,承受门扇的重量有起到防止轴承潮湿腐朽的目的,工匠们奇思妙想把木结构房屋立柱的基础设计成集建筑结构、装饰功能于一体的门鼓枕石。门鼓石大多以漳浦梁山青石人工雕琢而成,因形如鼓,故名。 造型门鼓石有方、圆两种造型。一般由3部分组成,下部雕为须弥座,中间为鼓形,饰以花纹浮雕,上部透雕狮子。 雕饰门鼓石的纹样、题材主要是瑞兽祥云、花鸟虫鱼和器物什锦等。鼓镜装饰的图形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五世同堂,转角莲最为最常见。有的还刻三狮戏球(三世戏酒)、四狮同堂(四世同堂),五狮护栏(五世福禄)等图案;鼓顶上雕成狮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鼓座多浮雕着牡丹、荷花、芙蓉、葵花以及如意纹、卷草纹、祥云纹等纹样,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含喻意的图案,生动有趣。 意义门鼓石,历代是功名与权力的标志。相传古代打仗胜利归来的将军,为显耀其赫赫战功,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逐渐衍变以门鼓石代替。门鼓石有击鼓、升堂、听政之意,他般只有衙门或官宦之家才可置立;其次是佛教寺庙,在民间门鼓石有驱邪避灾的法力之说。在封建礼制下,由于礼制文化和等级制度的集中体现,“门第”、“门户”、“门派”等封建思想的滋生,门鼓石被官宦和贵族们演变成最能彰显宅主等级差别、身份地位、权利和“非贵即富”的门第象征,以及联姻家庭身份是否匹配的参照物。 明清时代,对门鼓石有着严格规定和等级区分: 武官 皇族或官府的门前用狮子形的门鼓石。 高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狮子门鼓石。 低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有兽头的门鼓石。 文官 高级文官的门前用箱形有狮子的门鼓石。 低级文官用箱形有雕饰的门鼓石。 富豪 大富豪的门前用箱形无雕饰的门鼓石。 富豪则用石制门鼓石。 平民 而对于普通民宅来说,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来代替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