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门钉馅饼
释义

清真教羊肉馅饼的一种,个儿比馅饼略小,可是比馅饼厚,四周也全得烙。烙得了,鼓鼓的像城门上的钉子,所以叫门钉馅饼。

原料配方

肥羊肉500克,面粉750克,净白菜1.25千克,姜末10克,精盐15克,葱末50克,花椒水50克,黄酱100克,花生油100克,麻油100克

制作方法

1.将羊肉饼碎,加入黄酱、姜末、花椒水、盐搅拌均匀,撒上葱末,淋上麻油拌匀。然后将白菜切碎,挤去水分,同拌好的碎羊肉放在一起拌成馅。

2.花椒水是用花椒、大茴香加开水泡成,有祛除羊膻味的作用。如以开水250克为标准,约需花椒、大茴香各5克泡呈黄色,冷却后即可使用。

3.将面粉加温水约330克和成软面,饧约0.5小时。然后将它放在撒有干面粉的案板上搓成长条,摘成30个面剂,一个个按扁,每块面剂上放馅约50克,揭起四周把馅包起来,再在手心上一转封好口,摘去收口处的面头,揿成圆饼,随即将圆饼放在刷有花生油的热铛上烙熟即成。

产品特点

金黄色,皮薄绵软,油润香嫩。

烹饪窍门

要让门钉肉饼的成功要注意以下几点:

1.肉馅加水搅拌时要适量,加水过多馅太稀,很难保证饼坯能立起来,肯定会趴下去成扁平状了。再有饼不要做得过大,过大过厚馅不易熟。我做的门钉肉饼大约直径2英寸/高约1英寸(5cm/2.5cm)。

2.因为门钉肉饼比较厚,所以烙时很象做锅贴或水煎包一样,开始要加一定的水,以半煎半煮的方法让馅熟透,再收干水份煎脆外皮。

3.面要和软些,皮擀薄些(比饺子皮略厚一点)。

4.调馅:门钉肉饼一般是肉加上很多很多大葱,在国外如果买不到大葱,可以用小葱或洋葱来代替,做出来味道一样好吃!如果没有十三香等香料,以开水冲泡花椒粒,用花椒水来调馅,可以起到去膻提味的作用。

来历传说

门丁肉饼或门钉肉饼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小吃。因为形状像古时候城门上的门钉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游玩回京,经过德胜门楼时,一时兴起,指着门楼上的大门钉,吩咐太监:“今儿就吃这个吧。”这可吓坏了大臣们,此时御膳房的李厨子灵机一动,便模仿皇城故宫门上的门钉,把饼称的顺序排列为横九竖九,共九九八十一个城楼门钉的模式,制作出了现在品尝到的,拥有百年历史的门丁肉饼。 还有一种说法是,传说清御膳房为慈禧做了一道馅食的点心,慈禧吃过后觉得很适口,问厨师这种食品叫什么名字。御膳房的高厨想到宫廷大门上的钉帽,就随口回答说“门钉肉饼”,门钉肉饼象征永远吉祥。门钉肉饼其做法跟一般馅饼没啥区别,就是形状不太一样,一般的馅饼扁平,而门钉是直径约五厘米,高约三厘米的圆柱体,由于形似旧时城门上的门钉而得名,因而“门丁”是简化的不规范写法。吃门钉肉饼一定要趁热,如果凉了,流出来的牛油遇冷凝固,吃着都糊嘴。不过您也别太性急,要是迫不及待一大口咬下去,烫嘴不说,油能滋您一身。这跟灌汤包有点相似,在焦黄的面皮里面,饱含着浓浓的汤汁,集合了牛肉的鲜和大葱的香,着实诱人。

食材营养

羊肉,甘、温、无毒,入脾、肾,补虚劳,祛寒冷,温补气血;益肾气,补形衰,开胃健力;补益产妇,通乳治带,助元阳,益精血。主治肾虚腰疼,阳痿精衰,形瘦怕冷,病后虚寒,产妇产后大虚或腹痛,产后出血,产后无乳或带下. 说明:羊肉有山羊肉、绵羊肉、野羊肉之分.古时称羊肉为羖肉、羝肉、羯肉.它既能御风寒,又可补身体,对一般风寒咳嗽、慢性气管炎、虚寒哮喘、肾亏阳痿、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最适宜于冬季食用,故被称为冬令补品,深受人们欢迎.由于羊肉有一股令人讨厌的羊膻怪味,故被一部分人所冷落.其实,一公斤羊肉若能放入10克甘草和适量料酒、生姜一起烹调,即能够去其膻气而又可保持其羊肉风味。

生姜又称鲜姜,黄姜,有独特的辛辣芳香,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它能使各种菜肴鲜美可口,味道清香。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营养功效:生姜的辣味成分主要有姜酮、姜醇、姜酚三种,它们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有健胃的功能。生姜还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着凉、感冒时熬些姜汤喝,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生姜可治晕车晕船:生姜一片贴于肚脐,外贴一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生姜也是传统的治疗恶心、呕吐的中药,有“呕家圣药”之誉。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生姜还有抗衰老,护心脏、预防胆结石等多种奇效。

菜系介绍

北京菜系口味以北方浓郁酥烂为主,兼具南方讲求的嫩脆清鲜。名菜有:北京烤鸭、烤肉、涮羊肉、海红虾唇、蛤蟆鲍鱼、黄焖鱼翅、砂锅羊头、扒熊掌、炸佛手等等。名面点小吃有:小窝头、龙须面、豌豆黄、都一处三鲜烧卖、豆汁等等。 “涮羊肉”又称“羊肉火锅”,是北京最著名的风味佳肴,它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据传,“涮羊肉”始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最初称作“煮羊肉”以厚片小块为主。到了南北朝出现了铜制火锅,使用火锅煮羊肉就逐渐发展了。《魏书·獠本传》说:“獠者……铸铜为器,大口宽腹,名曰’铜爨,即薄且轻,易于熟食”。这就是如今的“共和锅”和“小火锅”的前身。《旧都百话》中说:“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

“北京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的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有“烧鸭子”的记载,烧鸭子就是“叉烧鸭”,是最早的一种烤鸭。而“北京烤鸭”则始于明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采用炭火洪烤,使鸭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皇宫取名为“烤鸭”。公元十五世纪初,明代迁都于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明万历年间的太监刘若遇在其撰的《胆宫史·饮食好尚》中曾写道:“……本地则烧鹅、鸡、鸭。”说明那时烤鸭已成为北京风味名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