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湖乡 |
释义 | 美湖乡位于德化县西南部,与永春、大田两县毗邻,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小湖村,距县城35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93.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914亩,有56个自然村落,设8个村民委员会,99个村民小组。2004年末全乡人口总数1.60万人,均系汉族。 历史及沿革美湖乡是德化境内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之一,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群在美湖村后坪山一带居住,1974年曾在当地出土石斧、石矛和印纹陶片等人类活动的遗物。宋至明天顺年间属德化县进城乡小尤上团;天顺六年并人集贤乡新化里,清代属新化里上翰社和尊美社,阳山一带属尤中里,民国期间属双阳乡。建国后,1951年属第五区,1956年下半年改称赤水区,1958年公社化时,美湖、洋田、阳山3个大队属赤水公社。1961年从赤水公社分出,增设小湖、上岸、上涤、洋坑、斜山等大队,成立美湖人民公社,社址设在美湖大队后坪村,1980年迁至小湖村。1984年改为美湖乡。 环境气候美湖乡境内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千米以上的龙湖山、大白岩、九龙山和矿山岐等山峰耸立在西南部。全乡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溪涧交错,溪流分属闽江和晋江两大水系,南部阳山的部分溪涧经永春汇入晋江上游的西溪,其余的溪涧均向主流尤溪汇集,西进大田转北经尤溪流入闽江,蜿蜒曲折的溪流,落差较大,利于水力发电。 资源美湖乡是德化重要的矿藏基地之一,境内矿藏资源丰富。铁矿石主要分布在阳山、斜山、美湖等村,储蓄量在1亿吨以上,品位高、含铁量多数在50%以上,是福建省第二大铁矿储藏地,开采历史悠久,宋代就进行开采冶炼,历代延续不断,境内以阳山铁矿、鑫阳矿业、阳春矿业为龙头的铁矿石生产基地,年加工精铁矿粉60万吨,是全省钢铁原材料基地之一;冶炼业、铸造业较为发达,生产抗耐磨材料、生铁、硅铁、锰铁等产品外销;还有高岭土矿和石灰石矿,高岭土质量优、储量大,是德化名瓷生产原料的重要基地。此外,还有煤炭、铅、锌、钨、石英石等矿藏待开发。 经济美湖乡经济发展呈“南矿北农”发展格局,2004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3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0.6亿元,工业总产值2.72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8亿元,乡财政总收入1093万元,乡财收入1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16元,粮食生产以水稻、甘薯为主,粮食总产量5048吨。茶叶、水果、食用菌、蔬菜、黄花梨等基地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美湖乡交通较为发达,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比较发达。全乡有两条公路与县城相连接,一条公路与永春天湖山煤矿相连接,乡内基本实现公路硬化。现已开通程控电话1000多门,有 中心小学1所、完小7所、幼儿园8所、中学l所、中学分校1所,卫生院、广播电视站、电影院和文化站等医疗保健、生活服务和娱乐设施。主要名胜有闻名国内外的小湖村千年樟树王,该树为唐代种植,现树高28.0l米,胸围16.7米,地围27.05米,冠幅东西33.8米、南北39.95米,虽历经千年沧桑,至今树杈挺拔、顶芽萌茁、生势健壮,《福建日报》等多种报刊曾相继报道过,是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发展目标今后的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把美湖乡建设成为德化矿业经济重镇为目标,以增强乡村财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坚持“南矿北农”发展格局,实施“农业稳乡、矿业立乡、科技兴乡”三大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矿业规模化、集镇新型化,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