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金秀 |
释义 | 杂交蔬菜品种品种名称:金秀 1、杂交一代春白菜,春季适期播种定植后60天左右收获,不易抽薹。 2、长势旺盛,外叶深绿,心叶嫩黄,叶球呈长圆柱形,叶片合抱,结球紧实,一致性好。 3、平均单球重在2.5kg左右,口感好,净菜率高。 4、适宜春白菜产地做大面积栽培。抗病性强,可做反季节栽培,高寒地区五、六月份也可栽培。 金秀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52年5月28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地跨东经109度50分——110度27分,北纬23度40分——24度28分之间。 1951年2月,永宁乡和崇义乡合并成金秀瑶民自治区,归修仁县管辖;古朴乡和岭祖乡合并,加上车田、中山、林秀等村成立岭祖瑶民自治区,归蒙山县管辖;1951年8月,修仁县撤销并入荔浦县,金秀瑶民自治区属荔浦县,原修仁县桐木、七建、头排、三江等区亦划入荔浦县。其余各乡仍分属象州县、武宣、桂平、平南等县管辖。 经广西省人民政府决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1952年5月28日,正式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级),属平乐专区管辖。区治金秀。1955年8月26日改称大瑶山瑶族自治县,1958年改属柳州专区,1966年4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改称金秀瑶族自治县。 1952年成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县)时,原武宣县翁祥村、象州县中平区青山村划归本县管辖,1954年原荔浦属大樟、互助2个小乡划入本县;1955年原荔浦县属桐木区(包括今桐木镇和七建乡)划归石龙县管辖,头排区划归鹿寨县管辖;1957年,原县属大樟区本山乡划归桂平县。1984年7月17日,国务院批准,象州县桐木公社、鹿寨县头排区划入金秀瑶族自治县。 金秀概况金秀瑶族自治县地处桂中东部的大瑶山,323国道过境。成立于1952年5月,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全县土地总面积51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0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80%。森林面积319.35万亩,森林覆盖率87.34%。耕地面积1.44万公顷。行政区划辖3镇8乡80个村民委(含街委),总人口14.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77万。有瑶、壮、苗、侗等少数民族11.45万人,瑶族占总人口的34.8%。人口自然增长率4.34‰。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0.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6亿元。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4147万元(不变价)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4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元。主要旅游景点有莲花山、圣堂山、罗汉山、板显峡谷、花王山庄、原始森林度假村和银杉公园。重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硅、花岗岩、彩色大理石、铜、金和铁。土特产品有灵香草、八角、绞股蓝、黄笋、甜茶、香菇、木耳等。 矿产资源(一)矿产资源:县内有铁、铜、金、水晶、重晶石、彩色大理石,彩色花岗岩、石灰石等10余种近百个矿点,矿石品位高、质量好、埋藏浅,开采地质水文简单、易采易选、交通方便。其中,桐木镇、头排镇的重晶石矿储量为250吨;桐木彩色大理石储量为3000万立方米以上,长垌彩色花岗石预测量为1.5—3万立方米。 (二)森林资源:全县总面积2518平方公里,森林面积329.35万亩。森林覆盖率87.34%,其中水源林面积158.59万亩。有“广西最大水源林区”、“国家级珠江流域防护林建设源头示范县”,“大瑶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称号。 (三)水资源:县境内共有集雨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6条,担负着周边柳州、梧州、桂林、贵港等4个地(市)7个县(市)41个乡镇200多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用水及1500万亩耕地灌溉用水,年输出水量25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达26.46万千瓦,可装机16万千瓦,年可发电2亿多度。 (四)动、植物资源:金秀大瑶山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维管束植物213科870属2335种,植物种类居广西之首。其中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二级保护17种,国家I类珍贵树种4种,II类珍贵树种11种。陆栖脊椎动物373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二类保护动物22种。昆虫资源也极为丰富,有21目168科570属853种,其中珍稀种类有14种,有些系属我县首次发现。专家认定,金秀是广西最大的“天然绿色水库”,是重要的天然植物园,也是广西乃至全国少有的物种基因库。有世界动物活化石“瑶山鳄蜥”和世界植物活化石“银杉”。经科学家鉴定,金秀县还有27科、83属、144种大型真菌。 (五)土特产资源:产品有灵香草、八角、香菇、玉桂、甜茶、山苍子、天花粉、茶叶、木耳、黄笋、蕨草、绞股蓝等。八角、香菇、灵香草、玉桂、绞股蓝不仅闻名全国,还远销东南亚,甚至欧美各国。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金秀县“中国八角之乡”称号。 经济发展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山区林业县,1998年,国家作出停止采伐天然林决定后,金秀县为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步伐,迅速转变观念,面向新世纪,立足大瑶山自然资源优势和民族特点、理清思路,提出了“一县两策,八块文章”具体工作措施。 “一县两策,八块文章”指依托大瑶山独特的区域经济,独特的民族风情,独特的发展模式,根据金秀特有的地域分布格局,认真抓好山内和山外两个板块的“二元经济”,在山内围绕保护、扩大水源林立法、水资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及林下经济开发四块文章;在山外立足桐木工业小区和头排商业小区开发,积极抓好以林果经济、农业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开发一体化经济长廊建设,使之逐步成为经济高度膨胀、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弥补山内发展缓慢的不足,以山外拉动山内,整体推进,协调发展。200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3900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7.12%;农业总产值完成17917万元(不变价),同比增长5.82%;工业总产值17200万元(不变价),同比增长9.63%;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51131万元,同比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00万元,同比增长4.3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2000万元,同比增长10.04%;财政收入完成2746万元,同比增长2%;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元,同比增长13.35%。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