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美国深泉学院 |
释义 | 简介在美国,还有比哈佛更难考的学校?答案是深泉学院。这所号称是美国最特立独行的学校,上午上课,下午在山谷、农场劳动,全校就20多个学生,自己管理学校。它坐落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边沙漠深处,被称为世界优秀学生的“乌托邦”,目前全校师生加起来还不足40人,学制只有2年,每年的招收计划不超过15名学生,且是名副其实的男校,所有女生禁止入内。2011年,这所学校把橄榄枝伸向了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1)班的男孩万欣,他可能是这所学校2011年录取的唯一一名国际学生,所以中国人才得以了解该校。 校训学院创办者是一个名叫卢西恩·卢修斯·纳恩的美国电力大亨,他于1917年初建时,就定下了影响至今的六字校训:“劳动、学术、自治”。 第一是劳动,整座学院位于山谷中,如同世外桃源,自给自足,一切运作都要靠所有学生和老师的劳动获得;第二是学术,源引学院网站上的解释:“在这里,过量的工作是一种特权,我们不会轻易发放。”学术声誉毫不逊色,平均每年都有学生获得美国国家级学术奖;第三是自治,即学生对学校的高度自治,包括老师聘用与招生都有学生们负责,而每年都会讨论要不要招女生,结果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 学院成就学院创始人纳恩曾说道:“沙漠有着深邃的性格。他有一个声音,需要仔细倾听。先生们,为了什么,你们才来到这旷野?不是为了传统的学术训练,亦不是为了田园牧歌的生活;不是为了在商业中成功,或是在职业的道路上追求个人的利益,你们来,是为了准备好用你们的生命去服务,心中了然,国人的能力和高贵的信念是对你们的期望。” 就是这所学院,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实验的成功典范。近80%的毕业生离开它后,直接转学到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牛津大学等名校读大三,超过半数的学生最终取得博士学位。在职业的道路上,这里的学生很少为了赚钱而赚钱,超过40%的学生成为律师、医生或是教授。 从荒漠身处走出的学生们,牢记着校旨:真正的伟人,能在浮躁和喧嚣的物质世界,静心倾听“荒漠的声音”。 另类学习四天体验“牛仔”生活 2011年1月,万欣经过30多小时的旅程,来到了美国加州东边沙漠深泉谷中的深泉学院,进行为期四天的体验。学校位于山谷中的一个私人农场(拥有者就是董事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区,就像传说中的桃花源。他刚到的时候,学校里只有25名学生,而最多时,也不过26人,加上教职工40人不到。想要吃饭,得自给自足,每天都由学生负责烧早饭和晚饭,午饭由专门的厨师负责,目前的厨师是深泉曾经的学生,刚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轮到做早餐的学生,4点就得起床。早餐后上课,直到中午。午饭后,学生开始劳动。整个学院是一个农场,农场的运作基本依靠学生。一般的工作有:种地(苜蓿)、喂牛、清扫、捡鸡蛋、喂羊、做晚饭、盖房子(目前正在建造谷仓)、修剪树木、劈柴等。完成劳动后,大概傍晚5~6点,学生开始吃晚饭。“一般人都会狼吞虎咽,因为一是劳作后很饿,二是如果不早点吃,后面就没得吃了。”万欣说。晚饭后,有人在食堂打扫,有人去照看奶牛,没事干的人就开始学习,或是闲聊。 万欣是个1米86的大块头,曾是南外的体育部长,篮球高手,深泉学院的劳动并没有难倒他。“我到食堂帮忙,一次就削了10斤胡萝卜。”劈柴、喂牛、捡鸡蛋,万欣干上四五个小时也不觉得累。“跟打两三个小时篮球差不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