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山村 |
释义 | 1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柘塘镇梅山村溧水县梅山村是江苏省百家名镇——柘塘镇集镇所在地。宁高高速、123省道穿境而过,地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美;南京视觉艺术学院、伯爵山庄等座落于境内。2001年2月,梅山村和艾园村合并,形成现在梅山村村域规模。目前,梅山村辖区面积为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0多亩,有1个集镇居委会、6个村民小组,村民5375人,党员136名。 梅山村水、电、通讯到户率、卫生户厕率、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主干道硬化率等均达100%,农民居住区绿化率达35%以上,基础设施完善。目前,建有综合活动中心一个,远程教育播放点一个,卫生服务站二个,村综合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场所正在筹建之中。村平均每年投入经费5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洁行动,投入近15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梅山村以工业发展为依托,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目前,己有各类企业10多家,居民就业人数750多人;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水稻、蔬菜、草莓、田藕、蔬菜种植为主,产出稳定,农民收益良好;以三产发展为抓手,充分利用集镇所在地的优势,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商业服务、房地产建设等。 近年来,梅山村党总支、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经济、强村富民为己任,村级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的前列。2007年实现村级经济总产值近12亿元,村可支配收入达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753元以上,连续四年进入县经济综合实力十强村、二年进入南京市百强村,2005年——2006年被市、省评为市级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创建先进单位,省巾帼示范村,市综合治理、“六好”关工委、村民自治、老年协会等先进称号。“党群议事会”工作先后被中国监察报刊登、省、市、县电台报道。 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梅山村◎ 乡村概况梅山(Méishān)又名上坑。在番禺县城东北7.8公里。属南村镇。 唐末建村,因处蓼水之上故名上坑,又因村附近的堤坝多植梅树,后易名为梅山。? 梅山村位于南村镇的中部,距市桥、大石都是9公里,金山大道、金江路、南里路、南部快线与兴业路经村而过,交通方便,全村面积3.12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87户2020人,外来人口约2500人。全村商业区、工业开发区和农业耕作区在住宅区的周边。 ◎ 社会建设2006年梅山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农村工作“经济建设、环境建设、社会稳定”的三大任务,全面推动梅山村的经济发展,开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是发展集体经济和建设和谐农村社会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梅山村先后被评为广州市文明示范村、广州市卫生村及广州市计生工作模范村。 2006年梅山村主要完成的工作有: 一、经济建设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6686万元,同比增长:9.53%。工农业总产值20728万元,同比增长:11.59%;集体收入739万元同比增长42.94%。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注重让村民分享经济成果,建设和谐社会,全年共分配村民福利款117万元。 二、环境建设 1、环境保洁方面:继续聘请专业清洁公司对全村范围进行保洁,全年费用24万元; 2、对长塘进行规划整理,投资250万元建市场综合楼及长塘公园; 3、对全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工程,费用为260多万元; 4、完善了村内公园、公厕、路口、村委内绿化等工程,费用为100万元; 2007年梅山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有以下几项: 1、原村委办公地址整治:建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公益建筑物及绿化;格田口即旧村委对面覆盖硬底,建石枱、石橙;新村委污水渠口进行整治覆盖,占地面积200平方米;预计费用50万元。 2、村内主要街巷的污水渠进行硬底化及覆盖,预计费用180万元。 3、环村西路横路铺砌一条40米长水泥路;荔枝公园至环村西路铺砌50米长、9米宽的水泥路;预计费用10万元。 4、铸造厂排水系统整治,预计费用1万元;博仕公司完成厂房建设及厂外路段绿化、卫生。 5、在环村路三公里长路边种植绿化。 在上述几个07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中,有的已经在施工,有的在规划设计阶段,但在实施的时候梅山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村集体资金有限,以梅山村现在的集体收入计算,要全部完成以上几项工程,还要支付村的其他日常开支,资金有一定的压力,但梅山村决心调整好梅山村的资金使用计划,抓好几个群众关注的重点工程的实施,力争在今年能完成上面几项工程,加快梅山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成为广州市文明村。 3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梅山乡梅山村◎ 基本概况梅山村位于福建省 宁德市 周宁县东南部,海拔260米,东与芹村村相邻,西与川中村接壤,南交县道梨外公路,北与茶园村相接。全村213户,人口1360人。辖山后、茶园、里茶园三个自然村,主村以汤姓为主,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八,梅山村交通便利,有3.5公里的村级水泥路与县道梨外线相交。 梅山村群山拥翠,风景秀丽。历代文人留有“卓笔题天、鳌峰吸日、蛾眉拥黛、龙首嘘云、玉马嘶风、金蟆守口、青牛卧月、彩凤鸣冈”梅峰入景诗,盛赞梅山村风景之秀美。梅山村现尚有千年古榕树四棵环村拥立。 ◎ 历史沿革梅山村又称梅峰境,旧属宁德县管辖,俗称宁德县十四都青田乡东洋里梅峰境。梅山开基始祖汤伯逊公高祖泽公号普济为唐德宗朝大师,河南光州固县朱皋里人,奉旨守闽举家自平洋入闽,曾祖寿公唐中顺大夫随父迁居宁德后屿,祖敬公封谏议大夫,再迁宁德浦村居住;父耳公号闻之,唐元和间任长溪(现霞浦)县正堂,因政局动乱,战争频繁,盗贼四起,卸任后携长子伯逊(名让)次子谦、三子讲。由浦村迁外表黄坛,于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三月初三日再迁里渺(今川中村)定居。约公元900年伯逊公将川中让于二弟,自迁梅山定居,着手修筑屋宇,铺设道路,开辟田园,从而创了梅山村的千年基业。 梅山村因当时漫山遍野皆杨而得名。民国30年(1941年)闹饥荒,村民皆以杨梅果充饥,因而引发酸中毒(古称瘟病),表壮年死亡无数,事后全村动员上山将杨梅树吹伐殆尽。今梅山无杨梅故也。 ◎ 历史名人伯逊公世代官宦之家,定居后不忘儒业,且先父曾任长溪知县,知名人士来往不绝,在众人促成之下,即创建“梅峰书馆”,开馆授业。近者咸村,川中,远至霍童、七都、蕉城俱有少年至梅山求学,自此数百年以来,“梅峰书馆”文人辈出,名声鹊起。明刑部尚书(时任刑部给事中)林聪曾多次亲临梅山,切磋文学,并主持梅山村族谱修纂工作,其时经媒介引荐与汤满娘喜结良缘。林聪及其后人屡为梅山题词献匾,林聪赠联“翠黛娥眉应验夫人两朝诰轴,青云仕路还期子侄百代书香”一副,珍藏数百年,可惜此文物为“文革”所毁,不复存在。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魏敬中,赠“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弟兄”楹联一副永为佳藏。梅山文人汤大达参加福宁府考亚元科取案元,获赠“文魁”匾,现悬挂宗祠;汤聘莘考取县学第四名科列一等;汤子甘宣统辛亥科考取全闽两等检定教员第一名得赠“贡元”号。汤学熙1963年考取福建省医科大学,为周宁县考取医大第一人;其子汤松云1991年参加宁德地区高考,获理科第一名并录取复旦大学,名列全省第二名;其女汤勉芝,1994年北京师范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现居美国。 ◎ 经济发展梅山村现有耕地600亩,林地5560亩。梅山村盛产稻谷,素有“咸村稻米之乡”的美誉,茶叶是梅山村的支柱产业,现在标准茶园550亩;特产水果“梅山柿”因其含糖高制成的红柿、干柿、腌柿甘润可口,而驰名闽东内外。 ◎ 基础设施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梅山村群众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基础建设也在日新月民异的变化1973年3.5公里的村级公路开通;1980年村水电站落成;1982年自来水工程告竣;1995年程控电话开通;1996年高压电联网到村;1998年有线电视开通;2001年国务院拨款30万元标准校园落成;2003年村水泥路(3.5公里)硬化工程告竣国;2005年移动电站入户。 4 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峨桥镇梅山村◎ 地理位置地处峨桥镇的西南部,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1]显示,该村有人口2384 人,耕地面积1467.7亩,梅山村仍系区划调整前的老梅山。 梅山村东边隔峨溪河与浮山相望,南接 本镇的茶亭村,西依梅山、北邻本镇的桂港村。宁铜铁路、淮九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境 内石灰石资源丰富,可开发山林地640余亩。 ◎ 组织建设梅山村基层党组织梅山村党支部,有党员45人,正式党员43人,其中女性5人,村两委干部6人。村民自治组织梅山村村民委员会,下辖7个自然村17个村民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10余万元,主要来源于境内四家石子加工企业的租金收入。 ◎ 农村经济农业以“一稻一油”为主打产品,近年来,特色农业正在崛起,家禽养殖、水产养殖专业户逐年增加,成为本村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依托江南茶市,外出经商、进城务工是本村村民发家致富的首选之路。 ◎ 基础设施改造后的农村电网覆盖全村,得益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5%以上的村民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100%,村内2所卫生室,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初级医疗卫生保健。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梅山村将以饱满的激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地优势,全力构建和谐梅山、生态梅山、富裕梅山。 5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螺城镇梅山村【历史沿革】 解放初期,该村仍属辋川镇管辖。1960年转属螺城镇。于1996县城规模扩大归入螺城镇辖区。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东与本镇的霞西、西北、北关等社区毗邻,西、南紫山镇的官溪、坝下、南安三个行政村交界,北与辋川镇的更新、玉围两个行政村接壤。 【人口、土地面积】 梅山村位于螺城西北郊,面积1.5平方公里,山地12600亩,耕地1221亩,有713户,人口2631人。 【物产经济】 该村山多水利条件好。境内有菱溪干渠七公里并与梅山水库拼连。还有三个小型水库、二条溪流、五个溪坝、七个山围塘、十六口大机井,各类抽水机二百余台套,形成长藤结瓜的水利网,确保了农业稳产高产。1982年全村架设18公里的高、低压电力线路、安装六台变压器,实现村村通“三组相”、户户亮电灯。该村虽是偏山僻壤,村落分散,道路纵横;但距县城仅有三公里。现已通水泥路15公里,近年内可望实现全村水泥路网通八达。由于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许多新的投建项目已相继进驻。 该村山多利于发展林果生产,现有奈柑2600亩,竹笋700亩,有龙眼、枇杷、蒙果等各种果树二十几万株。改革开放以后,该村依着城郊优势,近千个富余劳动力纷纷进城从事工企、商贸、建筑、运输、环卫等待业。至2005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近2900万元,人均收入达6000元,已跨入“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村”行列。 【历史人文】 1948年,本村十八家自然村陈水奇在泉州海疆学校读书时,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学生运动。后毅然回乡投身革命。在城关区工委的领导下,发展地下党员并建立分支部,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抗粮、抗税斗争,筹集武器,组织武工队参与夜袭县城、张贴散发革命传单,筹备粮草配合解放县城。为惠安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1983年该村被县政府定为革命老区村。 【古迹景区】 梅山西侧有座云峰山。按县记载:“云峰山仍惠邑之少祖山,自笔架、玳帽而下,于此纠结、余脉伸张,直至惠邑县城结为佳穴而成成家灯火。”该山有二处古寺,均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是位于峰顶简朴古雅的“大中寺”,据明清年代《惠安县志》传载:“《大中寺》名是唐太中初年宣宗皇帝恩赐、命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题字赐匾。千百年来这里香火绵延不断。”游人登上峰顶尽可分享“登高望远”、和“怀古思今”的感受;东可观辋川乍海,轻舟对过,围海长堤:西可瞻仰笔架雄姿,云雾绕腰:南可望洛江帆影波涛和泉州湾古港新貌;北可眺泉港大地人烟沸腾、油城英姿及远处的湄洲湾云海交际。另一处是山间新修的“华林寺”:这里秀色幽静、流水碧涧、奇石叠竖;青松翠竹、山花恋蝶、野茹散香、春笋吐芳、奈柑挂枝。景物交聚、美不胜收。近年来这里香客络绎、游人剧增。这里的“消遥一日游”正在俏然兴起。 6 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梅山村◎ 简介梅山村隶属于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北边,北与店埠镇杨王村和西山驿居委会交界,西南分别与桥头集镇淝光村和三站村交界。方圆约6平方公里,人口1860人,设管丁陈 上余 下余 小袁10个村民组。农作物以水稻和油菜为主,经济作物有西瓜,棉花等。属丘岭地带,民风淳朴,山间仓松翠柏,地理风景条件优越。 ◎ 发展梅山村近两年发展迅猛,交通便捷,村村通水泥路贯穿南北东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主要有油白桃,苹果等经果林以及“梅山庙”和“仙人洞”景区,其中梅山的“仙人洞”已经被列入了肥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梅山庙会,来自四方各地的香客均来登山,观光拜佛,山上人山人海,烟云飘绕,山下桃花烂漫,气味芬芳,让人留恋忘返,陶醉在青山绿水中。2010年至今,梅山村又经过考察后引进了南方贡橘的栽培(项目已在实施中)来带动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修建拓宽上余至梅山景区的道路,为以后的开发和招商打好坚实基础。 7 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梅山村◎ 村情简介梅山村隶属于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梅山村地处杨柳圩内,北邻白湖农场,无长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现有人口2700人,耕地2600多亩,党员60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村内拥有杨柳圩内唯一一座山--梅山,树木主要以杉木为主,山顶有一寺庙--圣墩寺,终年香火不断。山下有一古墓--吴王墓,据考证,此墓乃汉朝庐江王的墓。 ◎ 争先创优梅山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 1、坚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与时俱进,奋发进取,不断追求。做高素质的党员。 2、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党员。 3、牢记服务宗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做让群众满意的党员。 4、奋发进取,争创先进。党员干部不能满足自己的成绩和现状,要进一步拉高标杆,积极向上,各项工作要上档次、争上游。 5、树立“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理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6、切实关心群众关心的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8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梅山村梅山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由原俞山、梅隆两村合并而成,东接金山村,南靠梅溪村,西毗梅福村,北邻吴徐村,村四周青山环抱,峰峦耸翠,列似锦屏,茂密的竹林与涓涓泉水相映衬,天然形成冬暖夏凉。两条水泥公路与梅岭公路紧密衔接,水泥公路直达村庄,虽是山区,但交通方便,公路东到金山,南接71省道通象山港,西与宁横线、奉郭线连接。目前,全村总人口1057人,共396户,其中耕田面积208亩,山林3680亩,农民人均收入8068元。 梅山村农业经济以林特生产为主,茶叶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2200余亩。“金峨仙草”绿茶多次被评为宁波国际茶文化节银奖、金奖,年产值达200多万元。同时,在五都头一带建立了以“旅游、观光、钓鱼、休闲,农家菜”为一体的农家观光园。此外,全村私营企业19家,以电子原件、机械配件、竹器编织、工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产品远销国内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