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兰芳纪念馆
释义

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占地面积716平方米。1961年梅兰芳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四合院内,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逝世后,周总理提议建立梅兰芳纪念馆。1986年10月,梅兰芳故居对外开放,朱漆的大门上,悬挂着邓小平亲笔书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

中文名称:梅兰芳纪念馆

类别:纪念馆

地点:北京市西城区

馆藏精品:文献资料

基本概况

梅兰芳纪念馆于1986年10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坐落在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朱漆大门上首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馆名匾额。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

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1984年9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故居"。

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目前辟有4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客厅、书房、卧室、起居室的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

外院南房为"第一陈列室"展出了精选的图片和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内院东房为"第二陈列室" 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及一些馆藏资料,另一内室为专题展览,不定期更换内容。西房为"第三陈列室" 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梅兰芳书法、绘画和其它纪念品。

历史沿革

梅兰芳纪念馆1984年开始筹备,1986年10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文化部艺术局,系社会科学类专题人物纪念馆。占地1000余平方。

(一)、1983年-1985年 梅兰芳纪念馆筹备时期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12月31日,文化部成立了梅兰芳纪念馆筹备组。

1984年2月,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主持办公会,落实梅兰芳纪念馆筹备工作。3月筹备组在中国剧协召开第一次会议落实工作。4月,开始接收由原中国戏曲研究院保管的梅兰芳夫人及子女捐献的文献资料。5月,交接清点工作基本完成。7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局保护单位。9月筹备组将纪念馆修缮工程计划上报文化部及北京市文物局进行修缮。1985年7月,修缮工程竣工。12月,正式建立梅兰芳纪念馆,直属文化部艺术局。12月底将文献资料分批运抵梅兰芳纪念馆。

(二)、1986年-1988年 梅兰芳纪念馆建馆初期

1986年4月21日,文化部任命俞琳为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兼)、梅绍武为副馆长(兼)、办公室主任王景安主持工作。5月至7月,拟定展览方案,开辟陈列室。从藏品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资料,请有关专家及家属一起,落实展览陈列工作。展览共分2部分,正院保存故居原貌,外院为生平介绍。7月10日,邓小平同志为梅兰芳纪念馆题写馆名。

10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举行开馆仪式,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揭幕,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讲话,宋任穷、溥杰、周巍峙、陈昊苏等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开幕式。10月28日,举办了戏剧界人士在人民剧场召开的庆祝梅兰芳纪念馆开幕座谈会,由梅绍武副馆长主持,并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纪念演出三天,由梅派传人梅派弟子以及戏曲界艺术家演出梅派剧目。

展室简介

梅兰芳纪念馆是一座典型的两进院落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是梅兰芳先生生前最后10年的居所。

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先生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后,周总理提议建立一座梅兰芳纪念馆,梅先生的亲人将家中珍藏的照片、剧本、纪念品等共3万余件文物、资料捐给国家。1986年10月,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梅兰芳故居匾额,正式悬挂在故居的门额上。

前院辟为展厅,以大量的照片、实物介绍了梅先生的艺术生涯。梅先生8岁起学习京剧,11岁登台,饰演青衣兼刀马旦,被誉为的撁放梢帐鯏。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当选为全国文联、剧协的副主席,并担任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等职,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后院的三间北房保持了故居原貌。会客厅内摆放着梅先生使用过的硬木家具及练功用的穿衣镜、鸽子哨等、西墙上挂着清代画家沈蓉圃的《同光十三绝》,客厅的里间是起居室,东耳房是卧室,西耳房是书房,西厢房也辟为陈列室,主要展示梅先生的文化业绩。东厢房则专设为录像室,再现梅先生的艺术风采。

纪念馆筹备史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12月31日,文化部成立了梅兰芳纪念馆筹备组。

组长:马彦祥

组员:张庚、刘厚生、俞琳、梅绍武。

1984年2月,文化部部长朱穆之主持办公会,落实梅兰芳纪念馆筹备工作。3月筹备组在中国剧协召开第一次会议落实工作。4月,开始接收由原中国戏曲研究院保管的梅兰芳夫人及子女捐献的文献资料。5月,交接清点工作基本完成。7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局保护单位。9月筹备组将纪念馆修缮工程计划上报文化部及北京市文物局进行修缮。1985年7月,修缮工程竣工。12月,正式建立梅兰芳纪念馆,直属文化部艺术局。12月底将文献资料分批运抵梅兰芳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

1986年4月21日,文化部任命俞琳为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兼)、梅绍武为副馆长(兼)、办公室主任王景安主持工作。5月至7月,拟定展览方案,开辟陈列室。从藏品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实物、图片、资料,请有关专家及家属一起,落实展览陈列工作。展览共分2部分,正院保存故居原貌,外院为生平介绍。

7月10日,邓小平同志为梅兰芳纪念馆题写馆名。10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举行开馆仪式,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揭幕,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讲话,宋任穷、溥杰、周巍峙、陈昊苏等各界人士400余人出席开幕式。

10月28日,举办了戏剧界人士在人民剧场召开的庆祝梅兰芳纪念馆开幕座谈会,由梅绍武副馆长主持,并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纪念演出三天,由梅派传人梅派弟子以及戏曲界艺术家演出梅派剧目。

主要机构

馆领导

主要职责:完成文化部下达的各项任务,带领全体员工把纪念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研究探索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为广大观众提供内容丰富、生动的展览。不断完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办公室

主要职责:1、协调组织各职能部门的行政事务,检查督促纪念馆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

2、负责纪念馆的对外行政事务联络及接待工作;

3、负责纪念馆的安全保卫工作(防火、防盗、交通安全);

4、负责纪念馆人事工作及馆内待岗、停岗、待退、借调人员的管理工作;

5、承担纪念馆的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6、负责纪念馆的文件收发及工作档案的管理工作;

7、负责退休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

8、承担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9、完成文化部计财司下达的工作,规范纪念馆的财务管理工作;

10、负责编制纪念馆年度财政预算决算工作,依据《会计法》管理纪念馆日常收支项目;

11、负责纪念馆税务、统计、劳资、职工住房基金等方面的日常统计管理工作;

12、监督、管理纪念馆对外经营财务工作及执行情况;

13、拟定纪念馆年度基建维修、设备改造更新、购置计划;

14、监督、管理纪念馆国有资产,负责国有资产登记及清产核资工作;

15、负责纪念馆在职及退休人员的医疗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

16、负责制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17、负责本馆年度计划、年终总结和日常文秘工作;

18、参加馆内安排的值班、替班工作。

文保研究部

主要职责:1、负责馆藏文物资料的保护、修复和复制工作;

2、负责馆藏文物资料的汇编和整理、编辑工作;

3、制定年度研究计划;

4、协助其它部门完成信息资料编辑、纪念品制作等工作;

5、制定馆藏各类文物资料使用办法;

6、对展览宣传部的日常展室文物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工作;7、协助展览宣传部完成馆内外展览工作;

8、负责新增文物的征集收藏以及其它重要资料的收藏工作;

9、负责本馆大事记的记录编写工作;

10、负责展览文字说明、解说词和外文的撰写和修订;

11、完成纪念馆下达的各项任务;

12、负责制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13、参加馆内安排的值班、替班工作。

展览宣传部

主要职责:1、制定年度展览计划和对外宣传计划;

2、负责组织好内部展览工作,保护好展室内陈列的文物资料;

3、熟悉展览内容并能熟练讲解;

4、开发利用馆藏文物资料进行对外经营活动;

5、负责规划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组织好馆外展览;

6、充分利用纪念馆的优势,对外联络观众、影视拍摄及其它合作项目;7、进行市场调研,反馈信息,拟定投资计划;

8、负责纪念馆的对外业务联络工作;

9、负责馆内销售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10、负责安排本部门人员展室值班和日常管理工作;

11、积极争取社会资助;

山水

12、承担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3、负责制定本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14、参加馆内安排的值班、替班工作。

信息资料室

主要职责:1、进行调研,反馈信息;

2、制定网络开发计划;

3、负责数据库建设工作;

4、配合展览宣传部进行对外宣传;

5、配合展览宣传部进行纪念品设计及其他合作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

6、负责制定本部门的规章制度;

7、承担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8、参加馆内安排的值班、替班工作。

历任馆长

职务 姓名 任职时间 备注

馆长 俞琳 1986年4月-1989年3月 兼职

副馆长 梅绍武 1986年4月-1988年3月 兼职

办公室主任 王景安 1986年4月-1989年2月 主持日常工作名誉馆长 梅绍武 1988年3月- 兼职

副馆长 席景彦 1988年3月-1994年2月 专职

副馆长 刘占文 1994年2月-1996年6月 专职

馆长 刘占文 1996年6月- 专职

副馆长 杨守民 1996年6月-1998年2月 专职

副馆长 宋晨 2002年4月- 专职

副馆长 吴开英 2004年11月- 专职

展厅布局

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先生搬到这里居住。梅兰芳先生逝世后,周梅先生的亲人将家中珍藏的照片、剧本、纪念品等共3万余件文物、资料捐给国家。1986年10月27日建成纪念馆并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朱漆大门上悬挂邓小平亲笔书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门内青石砖瓦大影壁前的翠竹中安放梅兰芳的半身雕像。

正院北房正中为客厅,里间为起居室,东西耳房为卧室和书房,书房的书柜里收藏大量珍贵手抄剧本,墙上悬挂张大千、齐白石、陈半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布置。

东西两边厢房原为梅兰芳子女的居室和餐厅,现在一边房间辟为专题展览室;另一边房间辟为活动室,作为招待贵宾和举办小型梅派艺术活动的场所。外院南屋是纪念馆主要展室,展出的大量珍贵照片和实物。

珍贵藏品

珍贵藏品3万件,为梅的亲人捐献

进入四合院纪念馆内,迎面青砖灰瓦的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的半身雕像。

馆内有珍贵藏品32421件,多为梅兰芳的亲人捐献,包括剧本、图书、照片、剧单、字画、信件、实物等。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文物价值,如剧本中很多清代抄本,大都是善本或孤本。梅兰芳本人和一些著名老艺人历年的便服、剧装照片,梅氏与国外知名戏剧家的合影照片,以及从清末至现代在各剧场或堂会演出的戏单,均极珍贵。

所藏字画中,有宋、元、明、清和当代著名书画家如吴昌硕、 陈师曾、 陈宝琛、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人的作品。梅兰芳本人的绘画,也藏有多幅。此外,还有当代印度画圣难达婆薮为梅兰芳绘制的巨幅油画《洛神》、日本著名画家渡边晨亩赠给梅氏的画、印度诗人泰戈尔亲笔题字赠诗的团扇。

梅兰芳与绘画

梅兰芳大师一生收藏绘画作品相当丰富。他与绘画之渊源也很深。梅兰芳早在青年时,第一次赴上海演出,在沪即于老画家吴昌硕相会,结为忘年交。当时吴老赠予梅兰芳梅花绘画一幅,从此,引起了梅先生对绘画的兴趣。返京后就首先向名画家王梦白开始学习绘画,王先生按时授课,教梅绘花卉、翎毛、草虫、山水、人物等。

梅兰芳觉得绘画的图案色彩为戏剧服装设计和化妆术的改进,均大可参考。同时绘画也能提高本身的艺术修养。另外中国画里那种虚与实、简与繁、疏与密的关系的联系。但这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锻炼,因此梅先生有时间就学习和观摩绘画,同演戏一样的努力。梅兰芳又结识了多位名画家,有师有友,交往频繁。早年经常在他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旧宅中的"缀玉轩"书斋聚会,切磋画法,梅兰芳即向他们请教,学习画技。此后梅先生对绘画的兴趣越来越浓,兴之所致,看到什么都想画它。后他有位挚友劝告说,你学画目的主要是喜爱和想从中为戏剧找些帮助,应属业余课程,把时间多消耗在绘画上面,会影响你演戏的进步,是得不偿失的。梅先生接受了这个意见,从而把绘画做为消遣及调剂精神。

但至抗战时梅先生息影舞台,常以绘画自遣,当时因无经济来源,生活渐入困境,在胜利前一两年经几位画家建议他举办画展,以售画所得维持生计。梅先生遂在长达一年时间内,不分昼夜积极绘画,由于有画家们的支持和鼓励,于1945年春与叶玉虎先生合办的画展举行了,展览获得相当成功。提到梅先生对绘画的收藏,是有几方面的来源的。

他的祖父,同光十三绝名演员之一的梅巧玲除演戏外,还是一位既善书法,又是鉴别金石、古玩的艺术家。父亲梅竹芬虽早丧,生前也喜爱书画,因之均遗留下许多明、清时的绘画作品;梅兰芳的亲朋熟知他喜爱绘画,在交往中也常选购绘画作品相赠;本人善绘画的,凡遇梅府有喜庆之事时,也多亲绘作品致赠;梅先生多次访问日本,有些日本画家用中国画法绘画赠给梅先生留念;此外,藏品中大部分为近代名画家亲自绘赠的,所以,梅兰芳收藏的绘画作品,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其中不乏精品。作品中有两种画面较多,梅花和鸟。一是因梅先生喜爱梅花;一是因梅先生为甲午年所生,属相为马之故。

相关景点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纪念馆于1986年10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坐落在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朱漆大门上首悬挂着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馆名匾额。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1984年9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故居"。

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目前辟有4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客厅、书房、卧室、起居室的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外院南房为"第一陈列室"展出了精选的图片和资料,扼要地介绍了梅兰芳一生的主要艺术生活和社会活动;内院东房为"第二陈列室"陈列着梅兰芳使用过的部分戏装、道具及一些馆藏资料,另一内室为专题展览,不定期更换内容。西房为"第三陈列室"陈列着国内外友人赠送梅兰芳书法、绘画和其它纪念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

相关人物

梅兰芳

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吴昌硕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后改俊卿。字昌硕,一作仓石,号缶庐,晚号大聋,七十以后字行,浙江安吉人。后寓上海。工书法,擅写"石鼓文"。用笔结体,能破陈规,自成一家。精篆刻,雄浑苍劲,自创面目。三十岁左右作画,博取徐渭、朱奇、石涛、李鳝、赵之谦诸家之长,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有金石气。

大事年谱

缀玉轩图

梅兰芳先生

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

1899年

梅兰芳在北京百顺胡同附近一家私塾读书。

1902年

正式拜吴菱仙为师,学习青衣戏,学的第一出戏是《战蒲关》,后又学习了《二进宫》、《三娘教子》等共约三十余出戏。

1904年

8月17日(农历7月7日),在北京“广和楼”戏馆第一次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

1907年

梅兰芳家从百顺胡同移居卢草园。正式搭班“喜连成”演出。

1908年

8月14日母亲杨长玉病逝。后全家移居鞭子巷头条。

1910年

梅兰芳与王明华结婚。本年起,开始养鸽子的业余爱好。

1912年

第一次与谭鑫培同台演出,演出剧目《桑园寄子》。

1913年

更 俗 剧 场

10月31日接受上海许少卿邀请首次赴上海演出(是梅兰芳第一次离开北京)。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唱大轴戏。本年,开始研究新腔并学习昆曲。全家移居北京鞭子巷三条。

1914年

1月,在庆丰堂与王蕙芳同拜陈德霖为师。本年,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又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7月至10月,在“翊文社”最初尝试创编了时装新戏《孽海波澜》。本年,梅兰芳对化装、头饰方面进行了改革。

1915年

4月10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宦海潮》。

4月16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时装新戏《邓霞姑》。

梅兰芳纪念馆

10月31日,在北京吉祥园首演创编古装新戏《嫦娥奔月》。第一次在京剧舞台上使用追光,梅兰芳则把灯光的作用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年,梅兰芳开始学习绘画,绘画老师画家王萝白。此后,又结识了画家陈师曾、金拱北、姚茫父、陈半丁、齐白石等。同时并与收藏家朱翼庵订交,广泛观赏书画和古器物。

1916年

1月14日,在北京吉祥园上演创编的新戏《黛玉葬花》。

4月19日--21日在北京吉祥上演创编时装新戏《一缕麻》。

1917年

梅兰芳创编了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

1918年

梅兰芳演出《游园惊梦》。梅派《游园惊梦》堪称中国戏曲艺苑中的奇葩。同年创编演出了《麻姑献寿》、《红线盗盒》。

1919年

梅兰芳

4月21--5月27日应日本帝国剧场邀请,携同"喜群社"访问日本进行演出。先后在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演出。

12月应近代实业家张謇邀请,第一次到江苏南通演出。

1920年

第一次拍摄无声电影《春香闹学》。

1921年

年初,与杨小楼合作组织"崇林社"剧团。年末,与福芝芳结婚。

1922年

2月15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创编新戏《霸王别姬》。

夏季,梅兰芳独自组建"承华社"剧团。

10月15日--11月22日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率"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演出。

1923年

首创在京剧伴奏乐器中增加上二胡,使京剧音乐更加丰富。

11月在北京开明戏院上演创编新戏《洛神》。

11月在北京真光剧场上演创编新戏《廉锦枫》。

1924年

5月,在北京寓所接待印度著名学者、诗人、作家泰戈尔。

10月9日--11月22日梅兰芳应日本帝国剧场社长邀请,第二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大阪、京都等地演出。

1925年

戏剧

本年,创编新戏头本、二本《太真外传》。

1926年

本年,创编新戏三本、四本《太真外传》。

在北京东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接待来访问的瑞典王储夫妇。

1927年

本年,被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创编新戏《俊袭人》。

1928年

4月6日在北京中和戏院首演创编新戏《凤还巢》。

夏季,在北京编演了新戏全本《宇宙锋》。

本年,第二次赴香港演出。

1930年

1月18日--7月率“承华社”剧团部分演员经日本横滨、加拿大维多利亚赴美国演出。先后在西亚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

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1931年

5月,与余叔岩、齐如山、张伯驹等人创办“国剧学会”。

梅老先生所穿过的戏服

本年,第三次率团赴香港演出。

1932年

梅兰芳从北京迁居上海。

1933年

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抗金兵》。

1935年

2月21日--4月21日率剧团赴苏联演出访问。在苏联先后与戏剧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会面。

4月--8月赴波兰、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等国进行戏剧考察。后经埃及、印度回国。

1936年

2月26日在上海天蟾舞台上演了创编新戏《生死恨》。

1938年

年初,携家眷和剧团演职员再次赴香港演出。全家留居香港。

1941年

剧本

本年,蓄须明志,息影舞台。

1942年

本年夏,由香港返回上海。从此,杜门谢客。

1945年

10月,重新登台,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俞振飞合作演出了昆曲《断桥》、《游园惊梦》等剧目。

1948年

6月--11月在上海联华三厂拍摄彩色片《生死恨》。

1949年

7月,出席中华全国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9月30日,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0月1日,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活动。

1951年

梅兰芳纪念馆

4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

7月,全家从上海迁回北京,定居护国寺街1号。(现梅兰芳纪念馆)

1952年

12月出席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本年,与苏联著名舞蹈大师乌兰诺娃在北京会面。

1953年

10月,梅兰芳当选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1954年

9月,梅兰芳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1955年

1月,任命梅兰芳为中国京剧院院长。

4月,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为梅兰芳周信芳举办了舞台生活50年纪念活动。

2月--8月拍摄《梅兰芳舞台艺术》戏曲片,12月制作完成。

1956年

5月26日--7月16日,应日本朝日新闻社等团体邀请,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心和帮助下,组建了阵容最强大的访日京剧代表团,梅兰芳任团长。这也是梅兰芳第三次访问日本。先后在东京、九州、大阪、京都、名古屋等地演出。

梅兰芳纪念馆

1957年

6月7日,国际舞蹈协会主席海尔格来到北京授予梅兰芳荣誉奖章。

1959年

5月25日,在北京人民剧场上演创编新戏《穆桂英挂帅》。

1960年

1月21日,《游园惊梦》彩色电影片拍摄完成。

4月15日,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任命梅兰芳为梅剧团团长。

1961年

5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为科学家们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在舞台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演出。

7月9日,任命梅兰芳为中国戏曲学院院长。

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

泰州梅兰芳纪念馆

简介

江苏泰州梅兰芳纪念馆,俗称梅苑,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故乡的纪念建筑群。

梅兰芳纪念馆位于泰州迎春东路90号,在环城河风景区的凤凰墩上,三面环水,绿树成荫,风景雅致。分梅亭区、史料陈列区、兰圃区等三个景区。梅亭由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指导设计,梁枋上雕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五出梅派名剧图案,栩栩如生。梅兰芳大型全身汉白玉塑像,为全国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晚年之作。史料陈列馆由明、清建筑移建而成,既有园林风貌,又保留了泰州的古建筑特色;7个展厅陈列了梅兰芳生前的大量活动照片和实物。坐落在市区风景秀丽的东城河畔,是一座以移建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式名人纪念馆。馆名由李先念同志亲笔题写。馆区占地26000平方米,三面环水,由园林区与史料陈列区组成。

园林区的梅兰芳纪念亭由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的封刀之作。史料陈列区以图片和实物集中介绍了梅兰芳先生的生平史迹,设有“梅兰芳生活实物展”“桃李厅”和多功能音像厅等七个展厅。同时,本馆还收藏了梅兰芳先生子女捐赠的大量珍贵文物资料以及国内外知名人士赠送的字画、礼品和纪念品。

梅兰芳纪念馆先后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学校教育德育基地,江苏省创建文明旅游景区示范点和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明单位等。

历史沿革

1985年2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亲自题写了馆名。

1992年1月,江泽民总书记亲临视察,并用笔写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京剧艺术”的题词。正对陈列区大门的石碑上,刻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泰州所作《踏莎行》一首:“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颂。”

1997年,梅兰芳纪念馆由原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和梅兰芳公园合并而成。坐落在市区风景秀丽的东城河畔,正式成为一座以移建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式名人纪念馆。

建筑结构

梅苑占地2400平方米,依坡就势,造房置景,亭、台、楼、阁、路转廊回,花香袭人。梅兰芳纪念亭由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指导设计,五角攒尖,反翘举折同生,整个亭似斗雪绽开的梅花。托坊上雕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等五处名剧,栩栩如生,此为泰州梅苑的第一绝。又有梅兰芳大型汉白玉全身塑像坐落其间,乃出自全国著名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之手,美不胜收,可谓二绝。南为兰圃区,广栽兰类花草,水池、假山占缀其间,长廊曲折迂回,兰亭、兰花厅可供游客品茗,票友、戏迷常聚唱于此,琴声悠悠,京味无穷。

梅苑的史料陈列区建筑,系由明代民居移建面成。风格典雅古朴,融严整、朴实、秀丽为一体,形成“园中园”的格局。梅兰芳饰《太真外传》杨太真的艺术塑像,坐落在水池中央,亭亭玉立,袅娜多姿,是谓三绝。这里设《梅兰芳艺术实物展》、《桃李厅》三个固定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它们以丰富的文物、图片、实物、资料,系统地介绍了梅先生的刻苦学艺,创艺立派、远播国外,桃李满园的辉煌业绩,以及他与故乡人对他的崇敬与怀念。梅韵阁古色古香、功能齐全,主要播放梅兰芳舞台艺术片和有关资料片。在此,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梅大师的优美唱腔,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苑内四绝者,为新立的巨幅词碑。上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所作《踏莎行》词一首:“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郎润明珠,翩仙彩凤,梅郎合受千秋供。”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6: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