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梅基南萨水电站
释义

梅基南萨水电站位于西班牙东北部萨拉戈萨(Zaragoza)省、埃布罗(Ebro)河上,距离最近的城市梅基南萨市。坝址处河谷宽阔,大坝建于渐新统石灰岩和褐煤与泥灰岩夹层的连续互层之上,岩层接近水平状。水库总库容15.3亿m,蓄水面积77.2km。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 77.4m,坝顶长451m,电站装机4台,总出力31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14亿kW·h。1958年开工,1966年第一台机组发电。

梅基南萨水电站

Mequinenza Hydropower Station

枢纽布置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电站厂房、主溢洪道和辅助溢洪道组成溢洪道与电站进口设于河床部分,主溢洪道设6扇14.50m×15.50m弧形闸门,最大泄洪量为11000m/s。

辅助溢洪道位于主溢洪道的右侧,安有2扇尺寸为11m×4m的滑动闸门,泄洪量为1800m/s,其底槛高程位于最高库水位以下34m。

电站厂房布置于溢洪道的左边,为坝后式厂房。

工程施工

根据坝型与坝高,最初认为,采用通常的开挖深度是适宜的,当施工接近完成时,对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了怀疑,担心大坝会沿着褐煤与泥灰岩夹层发生滑动。为此,考虑了两个方案进行加固:

(1)预应力锚索加固。锚索从大坝下游面穿过大坝深锚入基岩中。锚索产生一个水平分力,以抵抗静水推力;锚索的垂直分力可增加作用于可能滑动面上的正向力。这两个分力可改善稳定条件。

(2)在坝底设置很大的齿墙,并与大坝锚固,使可能的滑动出现在深层。如果发生滑动,则可利用齿墙结构物后大坝下面岩层的自重,增加对正面推力的抗力,从而阻止滑动的发生。

第一个方案因造价很高,且基岩为很薄的石灰岩,并夹有褐煤与泥灰岩,故锚索很难锚定。同时由于泥灰岩塑性很大,褐煤夹层含有沥青,可能使坝基产生位移和沉陷。因此这个方案被迫放弃。

第二个处理方案因施工非常复杂,地下开挖工作必须在未完建的坝下进行,且坝又建在不良岩基上,故也被迫放弃。

由于上述两个方案被否定,迫使有关单位去探索应力条件好、施工容易、危险性较少的其他方案。

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详尽研究,并通过试验对基本问题有了深入了解以后,认定加固方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就是说大坝的加固工作必须在坝的下游进行,最好离主坝体稍远,使水库可部分蓄水。见梅基南萨水电站坝基可能的破坏面。

采用的加固方案主要是在大坝下游坝址处设置一个齿墙,从而可不影响坝基。齿墙深度要深些,以使这个深度以上起作用的岩层,对静水荷载的水平推力能产生足够的抗力,以确保达到需要的安全系数。用混凝土板或护坦与齿墙联结在一起,从而增强齿墙的稳定作用。

大坝上游坝踵原设有灌浆帷幕和排水系统,在高程21m处开挖了一条大廊道。在该廊道与大坝基础廊道间,设了双排灌浆帷幕(孔距3m)。采用双循环法灌浆,钻孔保持开口,供排水之用。另设了两排帷幕,从大坝基础廊道中灌浆,并倾向上游,形成不透水帷幕。在消力池的下游末端设置第二条廊道,从此设3排灌浆帷幕,以防止水库的渗透。在消力池中的齿墙与护坦内,还设置了4条平行于大坝纵向轴线的廊道,以及若干连接这些廊道的横向廊道。采用这种布置,在每个坝块间的接缝上均有廊道排除渗水。

在溢洪道两端的基岩中,开挖了两条横向廊道,一条邻近于右岸坡,另一条在导水墙之下,都是从下游纵向廊道连接到高程21m处的廊道。每条廊道均建有灌浆帷幕与排水系统,因此渗水可汇集于高程21m的廊道内。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3: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