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葶玉凤花 |
释义 | 植物名称葶玉凤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丝裂玉凤花(海南植物志)、玉蜂兰(台湾兰科植物)、玉凤兰(台湾兰科植物彩色图鉴、台湾植物志) 形态特征植株高25-60厘米。块茎肉质,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5厘米,直径1.5-2.5厘米。茎粗,直立,圆柱形,近中部具5-6枚叶,向上有5-10枚疏生的苞片状小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倒卵状匙形或长椭圆形,长5-16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收狭抱茎。总状花序具6-15朵花,长9-23厘米,花葶具棱,棱上具长柔毛;花苞片卵形,长13-15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缘毛,较子房短;子房圆柱状纺锤形,扭转,具棱,棱上有细齿,连花梗长23-25毫米,先端弯曲,具喙;花白色或绿白色,罕带粉色,中等大;中萼片宽卵形,凹陷,兜状,长6-9毫米,宽5.5-8毫米,先端急尖或稍钝,近顶部边缘具睫毛,具5脉,背面具3条片状具细齿或近全缘的龙骨状突起,与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反折,强烈偏斜,卵形,长6.5-10毫米,宽4-7毫米,具3-4条弯曲的脉,前部边缘臌出,宽圆形,先端急尖;花瓣直立,斜披针形,不裂,长6-7毫米,基部宽2-3毫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具1脉,外侧增厚;唇瓣较萼片长,基部3深裂,裂片极狭窄,丝状,并行,向上弯曲,中裂片长16-18毫米,下垂,基部无胼胝体;侧裂片长20-22毫米;距圆筒状棒形,长21-27毫米,向末端逐渐或突然膨大,下垂,中部明显向前弯曲或前部稍弯曲,稍长于或短于子房,末端钝;药室基部伸长的沟与蕊喙臂伸长的沟两者靠合成细的管,管前伸,长约2毫米,稍向上弯;柱头2个,隆起,长圆形,长约1.5毫米。花期7-9月。 分布及生境产于甘肃(文县碧口)、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香港、海南、广西、四川、贵州。生于海拔140-1800米的山坡或沟边林下阴处。模式标本采自我国香港。 本种与Habenaria malleifera Hook. f.看起来非常近似而易混淆。其明显的区别在于本种花的中萼片背面具有3条片状的龙骨状突起,花的苞片边缘具细缘毛。湖南新化锡矿山(Handel-Mazzetti 12635)和浙江宁波山(Faber 201)的两号植物应是本种。而H. malleifera Hook. f.在我国不产。 功能用途医药:块茎:苦、甘,寒。补肾壮阳,解毒消肿。用于阳痿,遗精,小便涩痛,疝气;外用于毒蛇咬伤。 根:甘,温。补血,补气。用于妇女产后血虚。: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